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四九


  【第二十四章 自然探永無休】

  20世紀60年代初,袁隆平面對國內饑荒,心中萌發了「挑戰饑餓」的宏願,提出研製雜交水稻,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以戰勝饑荒。自1974年「三系」雜交稻配套成功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湖南省累計推廣雜交水稻1.4億畝,增產糧食70億公斤,折合人民幣15億元,其重大成就蜚聲國內外。

  雜交水稻這項發明經過推廣應用後,袁隆平獲得了國內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也是我們國家為農業科技人員頒發的惟一一個特等發明獎。這項殊榮的獲得是來之不易的,也是當之無愧的。

  1981年5月5日,國家科委發明評選委員會根據國務院頒發的《發明獎勵條例》,對秈型雜交水稻這項重大發明進行了認真的評審。評選委員會一致認為,這項發明的學術價值、技術難度、經濟效益和國際影響等四個方面都很突出。根據《發明獎勵條例》第七條,報請國務院批准,決定授予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袁隆平等人特等發明獎,發給獎狀、獎章和獎金10萬元。

  1981年6月6日,國家科委、國家農委在北京聯合召開秈型雜交水稻特等發明獎授獎大會。

  國家農委副主任張平化主持授獎大會。國家科委副主任武衡在會上宣讀了國務院給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的賀電,以及國家科委給國務院關於授予秈型雜交水稻特等發明獎的報告。

  國務院的賀電全文如下:

  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
  秈型雜交水稻是一項重大發明,它豐富了水稻育種的理
  論和實踐,『育成了優良品種。在有關部門和省、市、自治區
  的領導下,大力協作,密切配合,業已大面積推廣,促進了
  我國水稻大幅度增產。為此,特向你們並通過你們向參加發
  明、推廣這項成果和參與組織領導工作的科技人員、農民、
  幹部致以熱烈的祝賀。

  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廣,有力地表明科學技術成果
  一旦運用于生產建設,能夠產生多麼大的經濟效益。發展農
  業生產,一靠政策,二靠科學。殷切期望廣大農業科技工作
  者再接再厲,繼續奮進,為發展我國農業生產做出更大的貢
  獻。

  國務院
  1981年6同6日

  在授獎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給獲獎者頒發了獎狀、獎章和獎金,袁隆平代表全體從事雜交水稻研究的科技人員領獎。

  方毅在秈型雜交水稻特等發明獎授獎大會上發表了長篇講話。他說:

  「秈型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豐富了水稻遺傳育種的理論和實踐,在國際上遙遙領先,為中國爭得了榮譽。美國、日本、印度、意大利、蘇聯等十幾個國家的科學家,開展雜交水稻的研究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但都還處在實驗階段,而我們是走在前面了。」

  方毅在講話中指出:

  「秈型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社會主義大協作的勝利。1964年,袁隆平同志首先開始雜交水稻的研究。1970年冬,袁隆平等同志歷盡艱辛,發現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以後,同兄弟省市的十幾個單位開展協作。他們不計個人名利,把來之不易的成果貢獻給祖國的科學事業,Ai協作單位傳授技術,提供材料。大家通力協作,經過短短的3年時間,在1973年各地就先後育成一批保持系和恢復系,實現了「三系」配套,為雜交水稻用於生產創造了條件。1974年開始試種,逐年擴大種植面積,到1980年已達到8000多萬畝。這個研究項目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的組織下,參加協作的單位有100多個,遍及十幾個省、市、自治區,參加工作的科技人員數以幹計。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社會主義大協作,才贏得了科研工作的高速度,贏得了推廣成果的高速度,贏得了農業科技工作為農業生產服務的高速度。這項重大發明的成功,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表現了農業科技人員良好的學風和高尚的品德,顯不了團結協作的偉大力量。今天的大會是建國以來第一次授予特等發明獎的大會。我國第一項特等發明獎授予農業方面的發明,這說明我國農業科學技術有雄厚的基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說明農業科學技術大有可為。」

  袁隆平在授獎大會上表示,要繼續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把榮譽當做動力,去攀登新的高峰。他說,雜交水稻雖然已成功地應用於生產,但它還有缺點,也還有很大潛力,需要繼續努力去改進和完善,特別是在選育強優勢的早稻、多抗性的晚稻,發掘更好的不育細胞質源,提高制種產量和基礎理論研究方面要下更多的工夫,爭取早出成果,發揮更大的增產作用。

  農業部部長林乎加,著名科學家周培源、金善寶、錢學森,國家科委副主任童大林、趙東宛、楊浚,國家農委副主任李瑞山、杜潤生、張秀山、何康等也參加了授獎大會。

  1981年6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以醒目的標題和照片,報道了這一消息,同時發表了《爭當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勇士》的社論。

  袁隆平總是不停地耕耘。20世紀80年代中期,面對世界性的饑荒,袁隆平再次萌發了一個驚人的設想,大膽地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的育種課題,以解決更大範圍的饑餓問題。

  1985年,袁隆平從國際水稻研究所獲悉,全世界面臨「人口膨脹,耕地銳減,糧食緊缺」的嚴重危機。但當時我國許多人被國內一時出現的「賣糧難」現象所迷惑,對於水稻高產的問題似乎淡漠了。這時,袁隆平卻高瞻遠矚,大聲疾呼,寫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探討》一文。他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大膽地指出:

  我國是一個11億人口的大國,糧食仍是我國十分嚴峻
  的問題。我國以占世界1/7的耕地,養活占世界1/5的人
  口,提高糧食產量仍然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務。目
  前,雜交稻雖然已應用於生產,但還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還
  蘊藏著巨大的增產潛力……

  不久以前,日本制定了一個水稻超高產育種計劃,要求
  在15年內育出比現有品種增產50%的超高產品種。面對這
  一國際上的育種新動向和20世紀末把我國農業產值翻一番
  的任務,我們認為,我國雜交稻育種,在注意提高品質的同
  時,也須制定超高產育種研究計劃。特別是雜交水稻,從產
  量育種看,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主要是雜種優勢利用,能把
  形態改良同生理機能的提高密切而有效地結合起來,使生物
  學產量和經濟係數都得到提高,既可增「源」,又可擴
  「庫」,這就比一般的形態育種能產生更好的效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