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四六


  【第二十二章 綠色神話】

  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在全國迅速擴大。到1983年,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開始突破1億畝。就連科技含量很高的雜交制種技術也已經從科技人員的手裡推廣到了尋常百姓家。隨著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三系」雜交稻成為了千百萬農民的生財之道。

  袁隆平帶領雜交水稻這支大軍開創了一片又一片新天地。

  許多國際友人將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研製的雜交水稻稱為 「東方魔稻」。

  「東方魔稻」,這一神話般的奇跡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出現,使得擁有10億人口的中華泱泱大國,將要走出「吃糧定量」的低谷,30餘年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也將被改變,並且在世界範圍內也掀起了一股股「綠色風暴」。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膚色的專家、學者趕來湖南賀家山、海南島南紅農場,參觀的人絡繹不絕。美國一位叫唐·帕爾伯格的農業科學家,在參觀了袁隆平和他的助手經營的雜交稻田後,寫了一篇題為《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的文章。文章中寫道:

  在中國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饑餓始終是一個重
  要問題。這個國家擁有世界1/4的人口。雖然有嚴格的計劃
  生育政策,但人口每年仍以1.3%的速度增長著。人均耕地
  只有1/4英畝,只有美國人均耕地的1/8。所以,凡探索發
  起一場人類所期待的、旨在使世界人民的營養更豐富的運
  動,以及任何一項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必須把中國考慮在
  內。

  使得這位美國學者驚歎不已的是:
  中國人已經學會了種植雜交水稻……目前在中國雜交水
  稻的產量已經超過常規稻的20%。這是他們在為滿足數以百
  萬計的中國人的糧食需求問題上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這項成績是怎樣取得的呢?

  1964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在中國湖南(這正是毛澤
  東的故鄉所在地),袁隆平開展了對雜交水稻的研究,目的
  是要為大規模的商品生產培育出一種雜交品種……
  我們去參觀了稻田,其時水稻正開始抽穗,長得齊腰
  高,欣欣向榮,鬱鬱蔥蔥,葉片挺直,就像無數菠蘿葉伸展
  開來一樣。不言而喻,這又將是一次豐收。

  這位美國學者對於袁隆平的科研成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
  袁隆平給中國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這樣也就等於降低
  了人口增長率。他的研究成果擊退了饑餓的威脅。袁正引導
  我們走向一個營養充足的世界。他還給極少數人上了難能可
  貴的一課——東方農業科學的成就,已經超越了它的發源地
  西方各國。

  與此同時,國際水稻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也撰寫文章,對於袁隆平的科研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地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
  家。袁隆平的科研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
  傲,他的成就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福音。因為袁先生所創造
  的「綠色神話」將有希望解決整個世界的饑餓問題。

  斯瓦米納森博士在擔任印度農業部部長期間,曾與世界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小麥專家博洛格合作,在印度推廣早矮稈水稻和高產矮稈小麥,使世界第一次綠色革命在南亞地區取得了輝煌成果。他辭去印度農業部部長職務後,擔任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在世界農業科技學者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斯瓦米納森博士將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譽為「綠色神話」。他倡導各國水稻專家重視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引種中國的雜交水稻。

  美國最具權威性的《科學》雜誌向全球介紹袁隆平關於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刊發了袁隆平關於雜交水稻研究成功的消息,並登載了袁隆平通過亞種間雜交和形態改變而培養出來的雜交水稻株形照片。

  美國是很重視利用農作物雜種優勢的國家,雜交玉米、雜交高粱都是美國首先搞成的。他們獲悉中國雜交稻研究成功的消息後不久,於1979年進行試種,效果良好。一位美國農業科學家參觀了「袁氏雜交水稻」以後,打了個響指,讚歎道:這簡直是袁氏絕唱!

  1980年,美國最早與中國種子公司簽訂了技術轉讓合同。美國一些有識之士最早提出將「袁氏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為適應全球雜交稻熱的新形勢,1980年9月到1981年9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水稻研究所在湖南農業科學院主辦了兩期雜交水稻國際培訓班。來自五大洲十幾個國家的水稻專家趕往長沙市東郊的馬坡嶺,參加雜交稻培訓班。袁隆平任主講教師,他經營的雜交稻田就是這個培訓班的實習課堂。

  使人們感到意外的是,袁隆平的授課竟然是從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開始的。他用流利的英語說道:

  「恩格斯告訴我們:

  『物質的任何有限存在形式,不論是太陽或星雲,個別的動物或動物種屬,化學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樣是暫時的,而且除永恆變化著、永恆運動著的物質以及這一物質運動和變化所依據的規律外,再沒有什麼永恆的東西。』」

  他把話鋒一轉說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