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四二


  從選育水稻「三系」和利用其雜種優勢的目的出發,我
  們要求的不育材料應該是所謂核質互作型,因為這種類型比
  較容易做到「三系」配套。而用遠緣雜交進行的所謂核置
  換,是創造核質互作型雄性不育的有效方法。
  並非一切遠緣雜交的核置換都能造成雄性不育和實現
  「三系」配套……運用核置換方法求取雄性不育和「三系」
  配套的實現,必須把握兩點,一是親緣關係的遠近(即細胞
  質分化差異程度)要適度;二要以在系統發育上處於低階段
  的品種做母本。即細胞質要比較原始,而細胞核要比較近代
  化,核置換才易於獲得不育系。

  這篇論文的發表,對於雜交水稻的發展、擴大「三系」雜交稻的成果,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袁隆平的秘書辛業芸說,袁先生善於創新,敢於對舊觀念提出質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善用直覺思維,把握靈感頓悟;善於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方法指導科研實踐。這些構成了袁隆平科學思維的四個典型特徵。

  由於袁隆平的科研成果的廣泛傳播,雜交水稻在全國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雜交制種技術已從技術人員手裡轉移到了尋常百姓家,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自1976年至1988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稻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許多農民每當看到雜交稻田「金鑲邊」、 「銀鑲邊」的夏收景象時,都異口同聲地讚揚雜交稻是「幸福稻」、 「翻身稻」!

  湖南省有一位農民說:

  「我們解決吃飯問題靠『兩平』,一靠鄧小平(生產責任制);二靠袁隆平(雜交水稻)。」

  這是種田「一靠政策,二靠科學」的形象化語言。

  這位普通農民的樸實語言,說出了中國億萬農民的心裡話。

  在國外,人們則把袁隆平研製的雜交水稻稱為「東方魔稻」。

  【第二十章 留在科學家的角色中】

  袁隆平的秘書辛業芸於2000年4月在她的一篇文章的開頭這樣寫道:

  在20世紀的長空裡,燦若星辰的科技文明造就了許多奇跡。
  「東方魔稻」這一神話般的奇跡,它不僅使一個泱泱
  大國——中國,走出了吃糧受限的低谷,而且在世界範圍內
  也掀起了一股「綠色風暴」,給不同膚色的人民帶來福音。
  這是一個中國科學家創造的奇跡,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在世界農業發展史冊上已定格了他的名字和成就,
  他的影響將延伸至下一個世紀,乃至更久更遠……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明確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由於全黨和廣大工人、農民、解放軍指戰員、知識分子、知識青年和幹部的共同鬥爭,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國國民經濟雖然遭到巨大損失,仍然取得了進展。糧食生產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增長。工業交通、基本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鐵路和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一些技術先進的大型企業的投產,氫彈試驗和人造衛星發射回收的成功,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廣,等等。」當然,這一切決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我們的事業會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顯然,袁隆平雜交水稻研究的成果,已經寫進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一重要的歷史文獻之中了,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回想過去,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剛剛起步,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雜交水稻之所以能研究成功,除了他銳意進取,含辛茹苦地勞動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得到了黨和人民的關懷和支持。用袁隆平的話講,叫「寸草仰春暉」。

  1981年6月,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袁隆平撰寫了題為《寸草仰春暉》的文章,抒發了他對黨的感激之情。他在文章中寫道:

  党的60周年誕辰來到了。此時此刻,我回顧秈型雜交
  水稻研究成功的歷程,激情自然而然從心房噴發出來,湧向
  筆端。我要歌頌黨,是党的陽光和雨露養育了科技花苑中雜
  交水稻這朵奇葩。

  這項成果的幼芽剛破土冒出地面,就受到了党的陽光的
  照耀。1964年我發現水稻雄性不育株以後,需要擠課餘時間
  進行試驗和配備助手短期幫忙,安江農校黨支部書記管彥健
  同志便通知教務科,把我的課排在10時以前或下午。
  試驗材料抽穗揚花的時候,又調了一位教師,幫我搞了
  一個月的雜交工作。1966年,我把試驗結果寫成《水稻的雄
  性不孕性》的文章在《科學通報》第4期上發表後,國家科
  委九局局長趙石英同志立即致函湖南省科委和安江農校,指
  出雜交水稻研究很有意義,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農校給予
  大力支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