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已經是第13天了,希望依舊渺茫。這一天,他覺得非常疲倦,兩腿發軟,兩眼直冒金星。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好不容易走到田頭的苦楝樹下,身子靠在苦楝樹上,昏厥了…… 當他醒來,發現鄧哲眼含淚水,手拿水壺正在給他往嘴裡灌 「十滴水」。鄧哲說: 「袁兄,你中暑了。」 「不礙的,這是常有的事情,緩一緩就好了。」 說話問,他咕嚕咕嚕喝完了一壺水,來到一丘洞庭早秈品種的稻田裡,鄧哲埋怨地說: 「你不要命啦?」 「命還是要的,這條命還要跟時間賽跑呢,再不抓緊,過幾天揚花季節就要結束了。」 鄧哲無奈地說: 「乾脆,從今天起,咱倆一塊幹吧!」 「這麼說,咱兩條命都不要啦?」他再一次調皮地沖鄧哲笑笑。 在袁隆平的心目中,絕對沒有世俗的患得患失,只有未完成的事業。他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壓倒的憂愁,只有憧憬光輝未來的喜悅。 科學家癡迷于自己的科研課題,有時令世人難以想像。在西方民間流傳著一個笑話,當敵人的大刀架在阿基米德脖子上的時候,他從容地說: 「讓我把這一道題解完。」 讓一個在官場上八面玲瓏的人去理解袁隆平所從事的雜交水稻研究,他會驚詫得目瞪口呆。 造物主在地球上造出了這麼多白皮膚、黑皮膚、黃皮膚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樂趣。魚有魚的樂趣,否則,它怎麼會在水中游得那樣悠然呢?鳥有鳥的樂趣,否則,它的嗚叫怎麼會那樣動聽呢?老虎有老虎的樂趣,否則,它怎麼會那樣威風八面呢?至於袁隆平的樂趣,就是一定要把雜交水稻搞成功。否則,他怎麼會那樣堅忍不拔呢? 這已是第16天了,袁隆平和鄧哲在那丘栽植著洞庭早秈品種的稻田裡,依舊一壟壟、一行行、一穗穗地尋找。突然,袁隆平把目光定格在一株稻穗上,只見那個稻穗的雄花花藥不開裂,性狀很是奇特。他手拿放大鏡,連聲呼喊:「鄧哲,鄧哲,快來看呀!」 鄧哲連忙跑到袁隆平面前,問道:「袁兄,你看到了什麼?」 「你看那不是退化了的雄蕊嗎?」 鄧哲拿過放大鏡,仔細看了以後,也興奮地喊道:「找到了,我們終於找到了。」 他二人輪流著用放大鏡看了又看:那株雄花花藥不開裂、搖動也不散粉的異樣雄蕊,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他二人立即將這株洞庭早秈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條系上,以為標記。他們採集上花藥,拿回實驗室,在顯微鏡下,用碘化鉀染色法觀察花藥的反應,進一步證實了這是一株雄性不育株。 於是,他二人一方面每天對這棵雄性不育株進行觀察;一方面頭頂烈日,更加努力地尋找新的雄性不育株。 這天午問,鄧哲突然感到胸口發悶,頭昏腦脹,她抬頭瞥了一眼袁隆平那永不疲倦的身姿,心中默默地對自己說:要挺住,一定要挺住。但不覺冷汗淋漓,一陣天旋地轉,她喊了一聲:「隆平——」便一頭倒在了稻田裡。 袁隆平聞聲回頭一看,心想,不好,這回輪到他的愛妻中暑了。他疾步上前,將臉色煞白的妻子抱起來就往田邊那棵苦楝樹下奔去。 他把妻子平放在苦楝樹下的草地上,為她掐人中穴,為她灌 「十滴水」,再喂她幾口涼茶,而後是全身按摩。鄧哲終於醒來了,臉色也變得紅潤了。袁隆平疼愛地說: 「看把你拖累成這樣子,我心裡真難過。」 鄧哲呷了一口涼開水,說:「這個雜交水稻可真是難解之謎啊!」 袁隆平一面為鄧哲按摩,一面說:「這個世界上難解之謎真是太多太多啦,例如,金字塔建於何人之手?瑪雅文化何以那樣先進?史前地球上究竟有沒有人類……我們這個雜交水稻之謎比起那些難解之謎不是小多了嗎?」 「所以,我們莫要急,慢慢來呦!」鄧哲說。 袁隆平搖搖頭說:「不行啊,我們就是要和時間賽跑呀,決不能和時間賭氣,即使我們覺得時間怠慢了我們,我們也要咬咬牙闖過這一關,咬咬牙挺過去。」 鄧哲會意地點點頭。 從1964年的六七月問到1965年的六七月間,袁隆平與愛妻鄧哲在安江農校四周的稻田裡尋覓,大海撈針,先後共勘查了14萬余株正在揚花的稻穗,總共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時,他們採收了第一代雄性不育植株的種子。 袁隆平把這些雄性不育株的種子視為珍寶。春天來了,他在試驗田裡親自耕耘,親自播種。那一粒粒種子抽出了嫩嫩的綠芽芽,它們在袁隆平的精心培育下,茁壯地成長著。秧苗的生長是不可阻擋的,是永恆的。同樣,在科學家面前,變化和進化也是不可阻擋的,是永恆的。 就這樣,經過兩個春秋的試驗,袁隆平對雄性不育材料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他與鄧哲一同對兩年來獲得的科學數據進行分析歸類,他們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分為無花粉型、花粉敗育型、部分雄性不育型。同時,還堅信:通過進一步選育,可以從中獲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實現「三系」配套指日可待。因此,雜交水稻優勢利用將成為可能,這將會給水稻生產帶來大面積、大幅度的增產。 袁隆平將上述觀點整理成第一篇論文,題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於1966年2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科學通訊》上發表了。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篇論文,內容新穎,見解獨特。這篇論文的發表,對於雜交水稻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篇論文吹響了向第二次「綠色革命」進軍的號角! 這篇論文引起了國內外科技界的高度重視! 這篇論文是袁隆平一生命運的轉折點! 然而,那個年代,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那也是個多事之秋。時不時地便有一頂帽子向袁隆平的頭上飛來,什麼「白專道路」啊,什麼「推崇西方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啊,什麼「歷史反革命家庭」的孝子賢孫啊……不一而足。 袁隆平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同時,耳旁不時傳來噪音,也不時遭受白眼。但值得慶倖的是,他在鼓噪聲和被人冷漠中,對自己的雜交水稻事業絲毫未失去信心,況且還有鄧哲與他偕行。他對鄧哲說: 「我為幾億農民研製優良種子,我為農民而搞科研,我將我的科研成果贈與農民,留給眾人。因為有我的愛妻與我相伴,我的希望不會落空。」 多麼可貴的自信,多麼堅貞的愛情。愛情和自信帶給袁隆平的是激勵和慰藉,他們共同用血汗凝結成的科研成果,帶給他們的將是甜蜜和幸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