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
九七 |
|
後來,研究所逐步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熱帶作物研究院。科研機構建立起來了,還要有方針可循。葉劍英提出的科研指導思想是:「科學研究與生產相結合,以科學來指導生產,從研究中得來的經驗,在實踐中去檢驗。」①他強調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學習馬列主義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一是科學家到現場去指導實際生產:二是回來後要總結工作,把經驗、方法印成小本子,拿來教育幹部」。②至於橡膠本身的研究,葉劍英指出:要抓好「種、苗、樹、膠」四個環節,從苗到樹這六、七年中,有很多問題。例如:如何育苗護苗,如何定植,如何施肥防害(風、火、水、草、蟲),以及土壤問題,繁殖問題,割膠加工問題等,都是環繞著種、苗、樹、膠四大環節產生的,希望在這四大環節中研究出一套理論、技術、方法,用來教育我們的幹部。一次,華南墾殖局負責人向他彙報情況,談起了用天然有機肥改良土壤等問題,他十分讚賞,並說,這個經驗古代就有了,清朝的龔自珍有兩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政治含義很強的詩所概括的自然現象,也是一個真理。墾殖局的負責人聽了這番話,非常信服。 ②葉劍英:《在華南墾殖局工作人員大會上的講話》,1951年12月26日。 他們要求各農場膠園大力發展天然有機肥,大大增強了土壤肥力。不久,華南墾殖局湛江分局新建一個農場,便將其命名為「春泥農潮。 颱風,是海南島地區的不速之客,是橡膠樹生長的一個大敵。葉劍英根據專家們的建議,於1951年底提出,要重視在膠園四周建設防風林,以減少和防止風災損失。後來,有些膠園總結經驗教訓,提出了「依山靠林」的植膠方案,有山,有防風林帶,既可擋風,又可保溫,對橡膠樹的成長十分有利。這個方案得到葉劍英充分肯定。在葉劍英的指導下,科技人員、工人和幹部們不斷探索,使膠樹的成活率越來越高,面積越種越廣,橡膠的產量逐年增長起來。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以海南島為主的橡膠種植基地基本建立起來,為中國後來橡膠事業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矗。1959年,葉劍英視察海南熱帶作物研究院時,曾深情地賦詩一首: 四十年前舊橡園,將來發展看無邊。 橡膠好比人中腳,結合機床更向前。① ①《葉劍英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28頁。 葉劍英熱情讚揚新中國建立初期橡膠種植的成功,並對中國橡膠事業的發展前景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二、創辦南方大學 葉劍英在領導華南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建設的同時,對教育、文化、科學、衛生事業同樣十分重視,並傾注了大量心血。 籌建和創辦南方大學是葉劍英在華南文化教育戰線興辦的一件大事。早在1949年夏天,中共中央確定了解放華南的戰略計劃以後,毛澤東在北平當面指示葉劍英:要在南方辦好一所大學,可取名南方大學,並親筆寫了「南方大學」四個大字交給葉劍英。葉劍英當即通過中央組織部,抽調了曾在延安抗大等校擔任過教授的哲學家陳唯實,以及在華北大學等校從事教學工作的十幾名幹部和學者,于8月中旬隨軍南下,到達江西贛州,開始進行南方大學的籌備工作。 在葉劍英的直接領導下,籌備人員集中學習了黨的教育工作方針和知識分子政策,擬定了南方大學的教育方針、招生簡章、組織機構和開辦經費預算等項工作草案,並上報中央審批。廣州解放後,籌備南方大學的工作幹部和教學人員,從贛州隨軍南下,抵達羊城。在廣州光孝寺成立辦事處,開展工作。 這時,曾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代理福建省委書記和擔任過中央黨校教育處長的羅明,以及從廣東、香港等地調來南方大學工作的教授、專家張明生、卓炯、羅克廷李曼輝和各級行政幹部、教職人員也陸續來到廣州報到,投入緊張的籌建工作。①為了使南方大學有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華南分局在葉劍英的主持下,決定將廣州東郊石牌原國民黨「總統府」作為南方大學的校址。並立即清理環境,修繕校舍。11月中旬,舉辦預備班,為大量招生作好準備。 ①訪問羅明談話記錄,1986年11月。 華南分局為了加強領導,辦好南方大學,專門成立了以葉劍英為主任,方方、賴傳珠、鄧華、古大存、陳唯實、羅明等10人為委員的南方大學委員會,全面領導南方大學的工作。同時,任命葉劍英兼任校長,陳唯實、羅明為副校長。第一期錄取學生4329名。這些學生分別來自19個省市和港澳以及東南亞地區,其中有許多華僑青年。 1950年2月1日,在南方大學的開學典禮上,葉劍英和華南分局宣傳部長蕭向榮等講了話。葉劍英在講話中,闡明創辦南方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大批人民需要的人才,以適應華南地區經濟建設的需要。他勉勵大家誠心誠意學習,畢業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並親筆題詞:「大家同心協力,為辦好一個南方大學而奮鬥!培養幹部,擴大影響。」全校教職學員還宣讀了誓詞,給毛澤東主席發了致敬電。①南方大學從成立到1952年10月結束,共辦了三年時間。在此期間,葉劍英多次關心並直接主持研究學校的大政方針等一系列問題,為辦好這所學校嘔心瀝血,竭盡全力,從組織機構、師資、學制、課程設置和招生事宜等都親自過問,特別是一開始就注重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共培養出正式畢業生1.823萬名。還有1200多名教職工在這個革命大學裡鍛煉成長。這為數近2萬名的革命幹部和專業人才,在華南及其他一些地區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中,艱苦奮鬥,建功立業,發揮了骨幹作用。 ①羅明、李又華、黃家駒:《回憶葉劍英老校長創辦和領導南方大學》,載1986年11月8日《南方日報》。 葉劍英早在1949年4月就曾經說過:拋開文藝建設、思想建設、文化建設,單純地搞經濟建設、物質建設,是不可能搞好的。他在領導廣東省的全盤工作中,始終把文化事業看作是整個建設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且不遺餘力地推進其發展。廣州剛解放時,一批文化界人士從香港返回廣州,葉劍英立即高興地接見他們,鼓勵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為新中國的建設服務。畫家關山月等將在香港畫成的一幅毛澤東巨幅畫像贈送給人民政府。 葉劍英代表盛市政府接受了這一禮物,並指示有關部門將這幅畫像掛到了廣州市愛群大廈上。②1950年9月,華南首屆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葉劍英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他提出,文藝工作者要用自己的作品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為創造新生活服務。文藝工作者隊伍要加強團結,向著共同的革命目標,齊心協力地向前邁進。 ②訪問關山月談話記錄,1985年10月。 三、發展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爭取革命鬥爭勝利的法寶之一。新中國建立以後,中共取得了政權,有的人對統一戰線工作有所忽視。葉劍英卻認為,新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仍然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求得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民主人士,知識分子,愛國華僑,他們都是不可忽視的力量,應當充分發揮他們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的作用。葉劍英十分注意在各級政府機構中,安排一些對革命事業有過貢獻的有名望的民主人士擔負領導工作。他多次主持華南分局開會,討論研究這方面的問題。民主人士李章達,當過孫中山的警衛團團長兼大元帥府參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黨廣州行營的中將高級參議,是當時國民黨廣州行營主任張發奎的老上級。 他長期反對國民黨打內戰,在政治上同情共產黨,並做過有益的工作。解放以後,他留在廣州。經過葉劍英和華南分局領導人提議並報告中央批准,李章達擔任了廣州市副市長和廣東省政府副主席。早期同盟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成員丘哲,擁護、支持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積極參加抗日鬥爭,多次掩護中共地下工作人員。葉劍英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同他有交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