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
九三 |
|
二、城市工作 城市工作是華南地區、廣東全省的重點工作之一。葉劍英根據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關於把工作重點由農村轉向城市的精神,首先結合廣東的實際,抓緊開展城市工作。 由於歷史的原因,廣東城市比較發達。葉劍英經過調查研究,提出,城市工作需要建立一個領導體系。省應以廣州為中心,領導幾個較大城市;地委以較大城市為中心,領導大縣城;縣城領導鎮。這樣,通過抓好大城市,推動中小城市,並通過抓圩鎮,聯繫廣大的農村。當時,廣東的城市,工業基礎薄弱,商業畸形膨脹,具有明顯的半殖民地經濟特徵。即使在首府廣州市,規模較大的工廠也沒有幾家。各城市的工廠都開工不足,失業問題直接威脅到勞資兩個方面。鑒於這種情況,葉劍英根據黨中央的政策和部署,在廣東解放初期,著重抓城市工業生產的調整和恢復問題。他主持華南分局和廣東省政府進行多次研究,認真執行黨中央關於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政策,對工業和商業採取部分調整措施,緩和了勞資之間的矛盾,使生產能在一個適度的水平上維持、恢復並逐步發展。 1950年6月,中共中央召開了七屆三中全會,制訂進一步調整工商業的政策。葉劍英在這次會議上結合廣東的情況所作的發言,引起了毛澤東的很大興趣。葉劍英在發言中說:「廣東在公私、勞資、城鄉、內外的許多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難,也的確有些毛病和麻煩……應該採取調整的辦法,達到共存共榮,和平轉變。」毛澤東聽到這裡,讚揚說:「講得對!」葉劍英說:「在這一個時期,政權制度是新民主主義的。生產建設的武器就是調整,也就是限制。依靠調整、限制,達到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也就是達到恢復、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目的。」毛澤東對此不僅完全贊同,而且還補充道:「有些是我們要自己限制,要把昆巴夾緊一點。」 葉劍英深為自己的看法得到毛澤東的贊同而高興。他繼續發言說:「自己辦的貿易、辦的工廠多了,公的多了,私的就會垮,也要限制一下。公的勞動條件太高,也要限制一下。現在的政權是共產黨領導的政權,是大家都承認和擁護的,生產手段也是社會主義的,所以我想是可以搞好調整的。要以調整的方法來克服生產中間所發生的毛病,不要使這些毛病發展到激烈的對抗,要互助互利,達到各得其所,這是有利於恢復發展生產的,也是有利於人民的。」 葉劍英開完這次全會回到廣東,立即主持召開了全省市鎮工作會議,狠抓中央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他認為,恢復和發展城市生產,最根本的是要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解放生產力。經過會議討論研究,確定了管理城市工廠的方針,主要內容是:依靠工人階級,團結技術人員,在党的統一領導下,發揮全廠人員的積極性,在搞好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工人福利。這一方針在各工廠實行以後,工業生產恢復和發展的速度明顯加快了。 1951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葉劍英根據中共中央中南局關於開展城市民主改革的指示精神,主持召開了華南城市工作會議,專門研究城市民主改革的政策、方法等問題。他在這次會議中的講話和其他一些講話中,對民主改革的必要性、目的、政策、方法等問題作了明確的闡述。他說,由於廣東是新解放的地區,所以無論在工廠、企業、碼頭、行業各方面仍存在著一些封建殘餘勢力和反革命分子,他們控制著一部分群眾,恐嚇、威脅和欺壓工人,破壞生產;還存在著反革命組織及不合理的生產管理制度。如果不經過民主改革,就不能徹底肅清封建殘餘勢力、反革命勢力,同時也就不能搞好生產。生產搞不好,城市的根本問題便不能解決,政權便不能鞏固。① ①葉劍英:《在華南分局大中城市工作會議上的總結》,1951年8月5日。 葉劍英對民主改革的方法、步驟提出了重要意見。他強調要做到「五有」,即有力,有證,有底,有理,有法。所謂有力,就是要建立領導核心,培養積極分子,團結廣大群眾,形成有力的強大的隊伍;有證,就是對反動勢力必須經過調查研究,瞭解情況,掌握材料,然後報告上級批准,再開展鬥爭;有底,就是說要有計劃有目的去進行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對內部和外部問題要有區別,不能都採取同一方式進行鬥爭;有理,就是要以說理的方法,作為主要的鬥爭方式;有法,指處理一切反革命分子,要根據政策法令和法定手續,不能只相信自己的拳頭。 葉劍英還提出在改革中實行系統的方法,並把這種方法形象地比喻為「一筒竹」運動,意思是把一根竹子的一切關節都打通,使之成為一個系統或整體。他解釋說:「開展城市的民主改革運動必須有系統地進行,所謂『一筒竹』,是說明事物之間有著互相關聯的系統,如航運,碼頭和船舶;城市,農村和圩鎮;工廠,運輸和市場;它們之間構成一個不可分離的有機聯繫,這是『一筒竹』的概念。」①他要求各級領導者要正確掌握政策和運動發展的規律,經常糾正偏向,使運動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①葉劍英:《在華南分局大中城市工作會議上的總結》,1951年8月5日。 在華南分局和葉劍英的領導下,全省城市的民主改革工作經過半年多的時間,就勝利完成了。在此基礎上,葉劍英進一步抓緊組織發展城市的生產。 在認真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他提出了許多發展生產的具體措施和辦法。 為了加強私營工廠對生產的管理,他提出組織工廠的生產委員會,以工人為主,資本家也參加,民主管理工廠。為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他提出多方面開闢資金來源,可以動員部分工人參加集資。這些措施,有利於調動工人和資本家雙方的積極性,推動生產的發展。 1951年,葉劍英根據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的指示,直接領導和組織在廣州舉行了華南土特產交流大會。這次大會由他親任籌備委員會主任,廣州市副市長朱光等人任副主任。他強調這次大會是華南經濟力量的總檢閱,總調查,總宣傳,總交流,一定要辦好,並動員了3000名工人,1000多名教授、專家、教師、學生和幹部參加籌備工作。與此同時,華南各地如廣西的南寧、梧州,廣東的湛江、西江、珠江、潮汕等地區,都動員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先後舉辦了上特產展覽交流大會或小型展覽會,為在廣州舉辦全華南的土特產展覽大會創造了條件。經過4個月的籌備,大會於10月14日廣州解放兩周年的日子裡勝利開幕。葉劍英為大會題詞:「華南的山區水域平地蘊藏著豐富的資源,位於亞熱地帶,具備著優良的生產條件,同胞們,用我們的勤勞、智慧和經驗來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這次展覽交流大會,達到了活躍與繁榮華南經濟,促進華南城鄉、華南與全國各地物資交流的目的。 葉劍英針對廣東城鄉之間的圩鎮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特點,強調要做好城市和鄉村工作,必須抓好圩鎮這個中間環節。他在盛地、縣的各種會議上,多次強調圩鎮工作的重要性。他交代華南分局政策研究室,對圩鎮工作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拿出加強圩鎮建設的有效辦法來。1950年5月,他親筆起草了華南分局《關於圩鎮工作給各地委的指示信》,強調做好圩鎮工作是打通城鄉關係、實現城市對鄉村領導的關鍵,要求各地區儘快把圩鎮工作開展起來。 9月,葉劍英提議召開了圩鎮工作會議,並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從貫徹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決議和鞏固工農聯盟的高度,再次強調圩鎮工作的重要性。他認為,做好圩鎮工作,是貫徹黨中央關於工作重心轉移的實際步驟,也是逐步消除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城鄉對立、鞏固工農聯盟的實際步驟。他深刻地分析了圩鎮的地位和作用,說:「圩鎮一方面緊貼著農村,掌握著農村,另方面又連結著城市。從農村方面看,它是周圍鄉村的上層建築;從城市方面看,它是城市的基層組織;從城鄉關係看,它是城市和鄉村之間聯絡的紐帶。如果把圩鎮周圍的農村比作人的頭髮,那圩鎮就是頭髮集起來的辮子。 抓緊了圩鎮,形同抓住了辮子,抓住了圩鎮周圍的農村。因此,城鄉互助也好,幫助農村也好,一定要經過圩鎮來做工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