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八〇


  葉劍英聽到這些反映後,就及時做思想工作,並提到校黨委會上進行專題討論。他說:「爭娶團結、改造、使用舊軍隊和舊軍官問題,在黨的七大文件中,已有明確的論述。中國的舊軍官人數很多,不能簡單地對待,必須爭娶改造和使用他們,因為這不是少數人的問題,我們的眼睛要看到幾百萬。」他在講到爭娶改造舊軍官的可能條件時,特別引用了《共產黨宣言》中的一段話:「在階級鬥爭接近決戰的時期,統治階級內部的、整個舊社會內部的瓦解過程,就達到非常強烈、非常尖銳的程度,甚至使得統治階級中的一小部分人脫離統治階級而歸附於革命的階級,即掌握著未來的階級。所以,正像過去貴族中有一部分人轉到資產階級方面一樣,現在資產階級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別是已經提高到從理論上認識整個歷史運動這一水平的一部分資產階級思想家,轉到無產階級方面來了。」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1卷第261頁。

  他以馬克思、恩格斯的教導來統一大家的認識,並要求學校各級党的領導人及有關同志,對舊軍官要做到思想上重視,態度上誠懇,政治上平等,生活上關心。因此,這些剛從舊營壘轉到革命道路上來的同志都心悅誠服地接受幫助、教育、政治思想水平不斷提高,在教學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葉劍英的言傳身教,對舊軍官的改造、團結起到了特殊作用。他早年追隨孫中山革命,畢業于雲南講武學校,曾執教於黃埔軍校,後來又去蘇聯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回國後,到中央蘇區任紅軍學校校長,抗日期間又作過多年統戰工作,可以說集軍事、政治、外交才能於一身,在軍內外頗有影響。舊軍官出身的教員雖然大都畢業於中外各種軍事學校,但在葉劍英面前,多屬晚輩。他們敬佩葉劍英,也願意聆聽他的教誨。當時,有些教員,一時還放不下過去的「官架子」。葉劍英就誠懇地對他們說:我和你們一樣都是從舊社會過來的,舊軍隊那一套再拿到革命隊伍中來,還有多大意思呢?人過來了,架子也要放下來;架子放下來,才能從思想上站過來。話不多,卻很能啟人深剩葉劍英從來不以老資格自居,而是以誠相待,平等相處,使一些原來對共產黨有誤解的人,逐漸地消除了誤解。有一位姓周的教授,資格老,水平較高,在同行中有一定威信,人皆呼之為周老。葉劍英尊重他,也稱他為「周老」,常同他商量教學中的問題,並通過他做舊軍官的思想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教學民主

  葉劍英十分重視教學民主。他認為,教學民主既是教學原則,也是教學方法,當教員與學生之間、教員與教員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發生矛盾時,可以通過發揚教學民主來解決。他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教學準備、施教、檢查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是作好教學的準備工作,寫出講授提綱。由主講的教學組根據上級的方針和計劃,擬出草案,然後到學員中深入進行調查,瞭解學員的文化程度、有無作戰經驗以及對課目的要求與建議。在此基礎上寫成講授提綱,再將提綱交給有學員代表參加的教育準備會反復討論、修改、補充,最後通過。有了講授提綱,還要確定講授方法,準備模型、沙盤、圖表等教學器材,便於學員聽課和理解。

  第二階段,主要是授課。教員授課不是一個人,而是由若干教員、助教組成的教學組。整個教學組的教員都一起去上課,其中一人主講,其餘旁聽。

  葉劍英強調授課要有針對性。一次,他在聽取教育部同志的工作彙報中,瞭解到教軍事地形學的教員提出了「三不講」,即學員用不著的不講,學員接受不了的不講,沒有準備好的不講。他認為這「三不講」的經驗很好,隨即向全校教員進行推廣。在授課的基礎上,要組織好討論。討論時,學員圍繞教員講授的內容進行理解、消化,有實踐經歷的學員可以結合自己參戰的經驗和戰例進行發言,這樣不僅可使其他學員受到教育,也可以使教員從中受到啟發。最後是做好總結,不僅要總結課目內容,而且要總結教學方法及學員們的學習心得。

  第三階段,主要是通過考試來檢查教學的效果。由上而下定期召開教學檢查會,由下而上召開學員代表座談會,總結檢查教育計劃、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保障等。

  葉劍英辦校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是理論聯繫實際。他要求把學校的教學與正在進行的解放戰爭的實際結合起來。校教育部經過研究,隨即抽出一批教員組成戰鬥參觀團,先後前往太原、濟南等地,實地參觀人民解放軍正在進行的太原戰役、濟南戰役等戰役、戰鬥,收集有關資料和作戰經驗,回校後給大家作戰役報告,使教員和學員受到了生動實際的教育。

  這一系列的教學原則與方法的實施,使學校的教學活動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局面。教員積極、認真、負責地施教,學員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為了辦好學校,使教育質量更上一層樓,葉劍英深入動員各級幹部帶頭學習。一次,他在校黨委擴大會議上談到幹部的學習問題時,說:「幹部學習是一個任務,不是一個額外負擔。古語說過『不教而戰是謂棄之』,意思是說:軍隊一定要有教育,如果不經過教育,而拿去打仗,那就是拋棄。我們的部隊是有教育的,遠至紅軍成立以至現在,我們就抓緊軍隊的軍事政治教育工作,教育早就成為我軍的生活要素。不論在前方或在後方,只要有點滴時間,我們就進行軍事、政治教育,這是我們經常的工作。但今天根據我們學校的具體情況,必須要向全校幹部提出『不學而教是謂害之』的警語,作為加強幹部學習的動員。」

  ①葉劍英在華北軍政大學校黨委擴大會議上的結論,1948年11月。

  他認為,要辦好學校,必須把全校中、高級幹部先動員起來,弄通思想,帶頭學習,才能糾正經驗主義與事務主義的思想作風,推動學校教學工作的發展。他對幹部(包括教員)的學習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要求:(一)關於學習態度。要有虛心的態度,提倡「相師」,即相互為師。幹部與幹部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教員與學員之間,互相學習。(二)關於學習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馬列主義理論,這是最基本的。二是軍事科學,包括戰略、作戰藝術,還包括國家的經濟與政治問題。

  三是教學業務,學習自己要教別人的東西,先學後教。四是黨報,通過學習黨報,瞭解時事,瞭解政策,瞭解馬列主義和軍事科學。(三)關於學習的組織檢查。採取查筆記、查書本、查寫作的辦法。查筆記,就是要求讀書要寫摘要;查書本,就是要求在讀過的書上畫標記,寫眉批;查寫作,即要求寫讀書心得。

  葉劍英要求全校幹部認真學習,自己更是以身作則,抓緊時間,刻苦讀書。蕭克回憶說:「劍英同志很重視學習。他很用功,讀書多,知識面很寬,很有學問。有一次,他送給我兩卷本的《蘇聯國內戰爭史》讓我讀。我發現,他在書中作了不少眉批,劃了許多圈圈點點,可見他看得非常認真、細緻。」

  ①蕭克:《記葉劍英同志二、三事》,載1983年7月10日《解放軍報》。

  六、物質保障

  葉劍英對學校的後勤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對校務部的同志說,物資保障用之於人,要保證身體健康;用之於工作,要保證教學需要。校務部根據他的指示,組織建立了器材室和印刷廠,統一管理全校教學器材採購、製作、供應和教材、資料的印刷。學校還建立了生產基地,開展農副業生產,改善全校人員的生活。

  葉劍英十分重視群眾對後勤保障工作的反映,及時提出改進措施。一次,他在聽取學校各單位的情況彙報時,一大隊政委徐興華背了一首學員寫的打油詩:「生活太單調,出去逛逛廟,廟中泥菩薩,比我更枯燥。」他聽後很感興趣,問清了此詩的來龍去脈:原來,由於學校住房緊張,許多幹部學員家屬來到學校後,住房一時解決不了,只好與愛人分祝這些幹部南征北戰多年,同家屬團聚很少,現在家屬來了,卻沒有住處,思想上不免有些情緒。

  一個星期天,幾個團職學員出去散步,來到鎮外的一個小土地廟。其中一人在廟門上寫下了那首詩,另一個學員見了,又補上兩句:「轉身往回走,回去睡大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