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
六八 |
|
雖然「美國參加軍事調處執行部僅為協助中國委員實施停止衝突命令」,但美方代表仍被邀請充任主席。三委員各有否決權,一切事宜,均須經三人一致通過。經三委員一致同意的正式訓令,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的名義公佈。①為執行建立軍調部的「協議」,中國共產黨、國民黨政府及美國方面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葉劍英受中共中央派遣,出任軍調部中共代表。國民黨政府代表為鄭介民,美國方面的代表為饒伯森(又譯「羅伯遜」)。 ①《停戰談判資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版,第3—4頁。 葉劍英在重慶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的同時,積極進行赴北平參加軍調部工作的準備。他認真領會中共中央關於爭取和平、準備對付內戰的決策精神,分析國內外形勢,把握談判的方針、政策和策略。他清醒地看到:美國參加談判的根本目的,是要摧毀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扶持國民黨政府統治全中國,以便在中國推行它的殖民政策,但在當時國際輿論和國內廣大人民群眾要求中國停止內戰、改組國民黨政府的情況下,不得不在表面上採取調停的姿態來處理中國問題。國民黨政府同意停戰並參加軍事調處,其目的是遏制、削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解放區軍隊的力量,爭取時間,調兵遣將,準備全面內戰。而中國共產黨則要利用軍調部這一合法機構,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內戰陰謀和軍事進攻罪行,保護革命力量,為實現國內和平而努力。這樣看來,即將開始的軍事調處將是一場充滿各種矛盾的極其複雜、尖銳的鬥爭。 葉劍英又仔細研究了談判對手的情況。 鄭介民,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第二廳廳長兼軍委會調查統計局局長。1898年出生於廣東省海南島(今海南省)文昌縣,1925年畢業於黃埔軍校,隨即赴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回國後,歷任蔣介石的侍從副官、廣西省政府委員、國防部參謀本部上校參謀、少將處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升任現職。 饒伯森,1894年出生於美國弗吉尼亞,青年時期曾專攻銀行學、經濟學及商法。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入美國航空學校受訓,為驅逐機駕駛員。1922年任銀行及信託公司經理、交易所長等職。1942年脫離企業界,步入政界,擔任美國政府租借法案對奧執行處處長,後入國務院研究中國問題。1945年4月,隨美國國務卿參加舊金山會議,與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商討中國問題。同年5月來華,任美國駐華大使館經濟事務參贊、代辦。 這就是葉劍英即將在談判桌上面臨的對手,一個是國民黨的政客兼特務頭子,一個是美國政府的所謂「中國通」。 1946年1月10日,葉劍英出席了舉世矚目的政治協商會議。13日,他同鄭介民、饒伯森及各自的隨行人員一行15人,從重慶乘專機飛抵北平。葉劍英等住進了北京飯店。 當天,葉劍英在北京飯店會見記者,發表了簡短談話。他說:本人從未來過故都,适才于北平上空俯視一周,深感其名不虛傳,堪稱我國最偉大的都市。這次我等三委員北來,負責執行部工作,決心本著合作精神,採取一致行動。他著重指出,今日和平建國乃為全國一致要求,我們當立即停止衝突,恢復交通,從事建設。① ①《軍事調處執行部三方面委員昨飛北平》,載1946年1月14日《新華日報》。 二、組建軍調部中共機構 三委員到達北平以後,立即著手建立組織機構。按照馬歇爾、周恩來、張治中軍事三人小組在重慶最初協商的方案,軍調部三方人員的配備名額為:美方125人,國民黨方面和共產黨方面各170人。在組織結構上,規定三委員各帶助手、隨員數人,下面各設一參謀部,配若干參謀人員。執行主任由美國人白羅德擔任。這一職務猶如三委員的參謀長,可直接指揮三方參謀人員。預定派出8個執行小組。但是,工作正式開展以後,由於局勢的變化和任務的增加,三委員對組織問題進行了多次協商,組織機構隨之不斷地擴充和加強。首先確定在三委員之下各設一名參謀長:中共方面由耿飆擔任(不久由羅瑞卿接任);國民黨與美方分別由蔡文治、海斯凱擔任。在各自參謀長之下分設4個科:計劃執行科、新聞發佈科、總務科、通訊科。葉劍英為了加強中共方面的力量,利用軍調部更多地開展工作,經報請中共中央批准,在機構和人員配製上又有所變化:在委員之下設一秘書長,由李克農擔任,管理秘書、通訊、機要、編譯、救濟等組;參謀長之下設計劃執行科、新聞發佈科、行政科;另外,還設了幾名顧問,由饒漱石、滕代遠、徐冰等擔任,馬海德則以衛生顧問名義參加工作。① ①葉劍英辦公室張廷棟等提供的檔案資料。 在機構組建過程中,中共方面人員由於通訊不暢,交通阻隔,要在較短時間內集中到北平,困難很大。為此,葉劍英及時請示中共中央,請中央迅速從各地抽調人員趕赴北平,並解決電臺配備問題。同時,他利用美國政府提供給軍調部的飛機,分別派李克農、羅瑞卿飛往延安、晉察冀等地,專程接到北平的工作人員。他還從各解放區來軍調部彙報戰地情況的人員中,物色合適對象留下來工作。另外,又從北平地下黨選調了一批工作人員。 葉劍英對調到軍調部工作的幹部十分關心,逐個同他們談話,要求他們儘快適應新的鬥爭形勢和環境,主動、機智地進行工作。他還教給他們參加談判鬥爭的藝術和方法,告訴他們,同國民黨代表和美國人打交道時要注意:第一,話不要說得太多,每說一句話都要經過充分的考慮,話一說出口就不好改變;第二,三方達成協議並簽字時要慎重,寫在紙上的東西,用斧頭砍都砍不掉;第三,要注意保密工作,防止他人鑽空子;第四,要及時請示報告,以便統一步調。② ②《李聚奎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237頁。 1月22日,葉劍英在給冀中軍區司令員孫毅的信中,曾談到抽調人員、組建機構的情況:「我們於13日由渝飛平,已十日了。先後到此的有羅瑞卿、李聚奎、耿飆、李克農、伍雲甫等五十多名同志。今天可能到的有滕代遠等十多位同志(由太行飛此)。山東、華中各地同志,亦派人來此。北平城正放射著國內和平的異彩。雖然各地仍繼續有一些大小的衝突,歷史的總趨勢是和平與民主,這是不可抗拒的力量。」 機構剛剛建立,葉劍英就緊張地投入了新的鬥爭。從他2月9日寫給在軍委總參謀部工作的戴鏡元的信中,可以看出他的境遇和心緒。信中寫道:「我剛到渝不久又飛平,現處在和美國人、國民黨人三方合作、三角鬥爭中,這是新學校、新課程,做錯了不少,也學得不少。」「我還好,只是把我忙瘦了許多。」 5月24日,馬歇爾、周恩來、張治中三人小組電令北平軍調部三方各增設一副委員,並明確副委員可全權代理委員離職時之職務。據此,美方的吉倫、國方的蔡文治、中共方面的饒漱石分別出任副委員。參加軍調部三方的工作人員,亦大大超過了原來的規定數額。據不完全統計,整個軍調部人數最多時達9000餘人(中共方面僅600餘人)。這是一個相當龐大、複雜而又特別的機構。中共方面先後參加軍調部工作的主要負責人,除委員、參謀長、秘書長、顧問之外,還有:執行處長宋時輪,交通處長耿飆,整軍處長陳士榘,新聞處長黃華,秘書處長馮鉉,行政處長伍雲甫。東北執行分部中共方面負責人為饒漱石、李立三、伍修權。還有薛子正、張經武、榮高棠、賴祖烈、黃逸峰、柯柏年、黃鎮等,也先後擔任過一些部門中共方面的領導職務。 三、停戰原則談判的波折 軍調部作為履行停戰協定的機構,首要任務是實行軍事調處。主要方法,是遵循1月10日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政府簽訂的停戰令,通過三方會談,商訂出關於停戰原則的協議,予以發佈,國共雙方共同執行、遵守。對於發生衝突的地區,則派遣由三方代表組成的執行小組或交通小組,到實地調查雙方爭端的真相,就地解決各種問題,制定地區性的協定,使雙方部隊共同遵守,保證實現停戰。執行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呈報軍調部處理。軍調部不能解決的問題,上報軍事三人小組議決。 葉劍英與國、美代表就停戰原則達成的第一項協議,是1月15日發佈的第一號公告並附「和字」第一號命令。第一號公告宣告:軍調部將於1月16日派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飛機往綏遠、山東、河北各省的14個城市、村莊,散發1月10日的停戰令。「和字」一號命令的內容為具體調處河北省永豐縣境內國共軍隊的軍事衝突。命令要求雙方即刻停止衝突,各留在原地,停止敵對狀態,恢復城內外交通,並允許糧食、商品出入。總的看來,三委員對這一協議達成得比較順利。而爭論激烈、鬥爭複雜的是軍調部「和字」第二號命令、關於修訂「和字」第二號命令的電報、「和字」第六號命令等協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