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
三三 |
|
這是多麼激越悲壯、寓意深邃的詩句啊!當年劉伯堅在於都河畔、黎板橋頭,送行惜別的情景,躍然紙上,使人想起戰國荊軻刺秦王,與易水畔擊築送行的好友高漸離的詩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劉伯堅的壯烈一生,令人景仰不已。葉劍英每每回憶起這段歷史,心情部分外難過,對「左」傾錯誤領導者深惡痛絕。他惋惜地說,他們在長征前有意甩掉的許多好同志,後來不少人慘遭敵人殺害,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二、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 「左」傾錯誤領導者在軍事上的冒險主義、保守主義終於發展到了逃跑主義。1934年10月7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佈命令:「中央根據地各軍區地方兵團,接替各線主力紅軍的防禦任務。除以第五軍團繼續抗擊向興國進攻之敵外,將第一、第三、第八、第九軍團從陣地撤下來,集中在興國、於都、瑞金地區。」隨後,第五軍團亦從陣地撤離。緊接著,中央頒佈《野戰軍10月10日至20日行動日程表》,具體規定了中央紅軍主力轉移的出發日期和到達的地域。中革軍委發出第五號命令,決定將軍委、紅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及其直屬部隊組成第一野戰縱隊,與主力紅軍一起行動,葉劍英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縱隊下轄4個梯隊,又稱軍委第一縱隊,博古、張聞天、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李德等隨其行動。此外,中共中央機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機關等單位組成第二縱隊,亦稱中央縱隊,李維漢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0月10日,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領紅一、紅三、紅五、紅八、紅九軍團,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共8.6萬餘人,從瑞金等地出發西進,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轉移。為保守軍事機密,中革軍委規定軍委及各部隊對外使用的代號是:軍委為「紅星」,軍委第一縱隊為「紅安」,第二縱隊為「紅章」。在戰略轉移前夕,總參謀長劉伯承因不滿李德的錯誤指揮而被降職到第五軍團當參謀長。從這時起至黎平會議,葉劍英以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身份主持總司令部的日常工作。 10月21日,葉劍英率領軍委第一縱隊隨主力紅軍從于都西南王母渡、新田之間,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於25日全部渡過信豐河。11月8日,在汝城以南之天馬山至城口間,通過第二道封鎖線。15日,在良田與宜章間,通過第三道封鎖線。12月1日,主力紅軍渡過湘江,通過敵人第四道封鎖線。 在突破這道封鎖線時,面對國民黨軍幾十萬人前堵後追,博古等領導人一籌莫展,只是命令部隊硬攻硬打。紅軍指戰員經過浴血奮戰,雖然殺開了一條血路,但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央紅軍折損過半,由出發時的8萬多人很快地減到3萬多人。紅軍戰士的鮮血染紅了湘江水,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戰歌。 突圍行軍中,葉劍英協助周恩來、朱德處理繁忙的軍務,及時傳達並貫徹執行軍委的各種命令、指示,隨時處理部隊行軍作戰遇到的各種問題。他經常找負責人碰頭,研究如何應付遭遇戰和防止敵人空襲問題,組織部隊克服各種艱難險阻,通過一道道封鎖線。許多小事,他也非常細心。路過湘西少數民族地區時,住在老百姓的木板房裡。這種木板房容易起火,他特意制定防火措施,防止發生火災。一路上,他最關心的是掌握敵軍的部署和動態。 那時中共中央和地方黨組織已經失去了聯繫,有關敵人的情報來源主要靠兩條:一是地面偵察,二是通過無線電臺偵聽,破譯敵臺情報。葉劍英精心組織電臺的同志分幾個梯隊交替行軍,晝夜堅持工作,保證通信聯絡暢通無阻,及時地為軍委提供準確的敵我情況動態。電臺的人員少,工作很辛苦,葉劍英在艱苦的行軍中,常去看他們,稱他們是無名英雄,時時處處為他們著想,幫助解決各種困難。 紅軍渡過湘江,行進到湖南和廣西交界的西延山區。這裡,山勢陡峭,道路崎嶇。在一座高山上,葉劍英停下腳步,與警衛員、馬夫一起稍事休息。 葉劍英腳踏雷公岩,微蹙雙眉,舉目四望。耳旁正響著密集的槍聲,那是後衛部隊在阻擊敵人。腳下,是幾乎90度的陡峭險峻的懸崖,一條一尺來寬的石梯路,從山腳蜿蜒而上,旁邊就是萬丈深谷。走在這樣的路上,令人頭暈目眩,膽顫心驚。傷病員們都下了擔架,由同志們背著或攙著走。有幾匹馬踩空了腳,摔下了萬丈深淵。此情此景,使葉劍英的心情十分沉重。 紅軍繼續艱難前進。下了山,涉過一條小河,前面是一片開闊地。葉劍英帶領隊伍迅速通過開闊地,向對面的小山上走去。這時,周恩來走過來,告訴葉劍英命令部隊切勿休息,立即前進,防止敵人空襲。葉劍英馬上具體佈置各單位注意防空。就在這時,敵機飛來了。葉劍英命令部隊在路邊隱蔽。 敵機越飛越低。突然向著葉劍英及部隊隱蔽的山腰處俯衝投彈。葉劍英見勢不好,趕快跑開。剛跑了幾步,一顆炸彈正好落在附近,「轟」地一聲爆炸了。葉劍英摔倒在地。 「參謀長,你?!受傷沒有?」警衛員范希賢見狀,馬上奔上來扶他。 葉劍英自己爬了起來,踉踉蹌蹌地繼續往前走去。這時,他才感到右大腿靠臀部的地方,一陣陣疼痛。用手一摸,鮮血已經滲透了褲子,不斷地往下流。 範希賢將他扶到一處平坦的地方,讓他躺下,然後叫馬夫立即去報告衛生部。 總衛生部部長賀誠聞訊趕來,把葉劍英扶上擔架。當抬到總衛生部臨時所在地時,傷口還在流血。同志們都關切地圍上來詢問他的傷勢,他雖然感到痛得厲害,但卻堅強地忍住,平靜地回答說:「沒關係,不要緊。」 醫生檢查,發現一塊彈片打進了靠近臀部的地方,有好幾公分深。由於環境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彈片無法取出,只好留在體內了。醫生對傷口作了簡單的包紮,葉劍英便坐著擔架,繼續上路了。警衛員把棉大衣給他蓋在身上,才發現大衣被炸穿了許多窟窿。原來,炸彈爆炸時,葉劍英正用右手拎著大衣。如果不是這件棉大衣護著,說不定還會有生命危險呢!葉劍英每談起這次負傷留在身上的彈片,就風趣地說:「留著它作紀念,可以使自己不忘過去。」 葉劍英對待自己負傷不大在意,但他對待別人卻非常關心,使許多同志感受到溫暖。他帶傷工作,勞累過度,又加上營養不良身體消瘦,吐了幾次血,但仍堅持行軍,還經常把自己的乘馬讓給傷病員騎。參謀孔石泉在通過少數民族地區時,腳負了傷,走路困難。葉劍英把自己的馬讓給他騎。幾十年後,孔石泉回憶起這件事,仍很動情地說:「葉司令員很關心我,如果沒有他的那匹馬,我也許走不出少數民族地區了!」 三、在遵義會議的旗幟下 寒冬臘月,冷風逼人。中央紅軍在國民黨軍的重重包圍和阻擊下,冒著嚴寒,沿著崎嶇難行的山路艱難前進。1934年12月11日,紅軍佔領了湖南省通道縣後,中央部分領導人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了紅軍的行動方向。會上,毛澤東鑒於紅一方面軍渡湘江所受的嚴重損失和蔣介石在湘西靖縣、綏甯、武岡一帶企圖圍殲我主力紅軍的部署,建議放棄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轉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經過激烈的爭論,周恩來、王稼樣、張聞天、朱德等多數人贊成毛澤東的主張,但博古、李德等堅持原議。 紅軍繼續前進,於12月15日佔領了貴州黎平縣城。 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開政治局會議,再次討論紅軍的行動方向問題。會議經過爭論,否定了博古、李德堅持按原定計劃,往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主張。作出了《關於在川黔邊建立新根據地的決定》。決定指出:「過去在湘西創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的決定,在目前已經是不可能的,並且是不適宜的」;新的根據地應該是川黔邊地區,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之地區,在不利的條件下,應該轉移至遵義西北地區。會議決定,紅軍繼續向貴州西北前進。黎平會議進一步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意見,使中央紅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危險。中共中央決定部隊進行整編,軍委第一、第二野戰縱隊合編為軍委縱隊,確定由總參謀長劉伯承兼司令員,陳雲任政治委員,葉劍英任副司令員兼一局局長,負責指揮行軍作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