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三 |
|
在葉劍英的整頓下,二師駐軍秋毫無犯,愛護百姓,受到梅縣民眾的交口稱讚。 五、痛悼張民達師長 1925年3月,正當葉劍英在梅縣勵精圖治之際,從潮州傳來了師長張民達不幸遇難的消息。葉劍英感到十分震驚和悲痛。他急忙安排了一下政務和軍務,火速趕往潮州,處理張民達的喪事。 葉劍英到達潮州以後,方知張民達是坐船去汕頭途經潮州湘子橋時,舟覆殉難。因水深流急,張民達的遺體尚未找到。葉劍英一面派人繼續尋找遺體,妥善處理烈士的善後事宜,一面整飭隊伍,安撫軍心。 第二年春,葉劍英接到張民達遺孀鄧淑賢的來信,得知張民達遺骸已在韓江下游找到,悲懷之餘,總算得到一點安慰。他想起同張民達出生入死,並肩戰鬥的歲月,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提筆直接向廣州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寫了《請褒恤張故師長》的呈文。在呈文中,他滿懷深情地追述了張民達的革命業績,寫道:「張故師長平生篤信主義,確為先總理之信徒,其勇敢無畏,又為革命党之健將……十四年春,複舉東征,召集全師鼓勵殺敵,有進無退,猛攻猛進,為唯一作戰方案。故第二師為東征先鋒軍焉。石灘、淡水、海豐、潮州、隍、梅縣、蕉嶺諸役,均督率所部,奮厲撲進,所向披靡。」 呈文的後半部對張民達的革命精神和品德,給予了高度評價:「張故師長少年留學南洋,與軍旅之事,雖非夙習,而不愛錢,不怕死,不應酬,無嗜好;只知有黨,不知有身;只知有國,不知有家;只知有公理,不知有私情。其治軍也,與士卒同甘苦,百折不撓。其應敵也,雖遇至難極險,而態度雍容,若克事然。其成功也,談笑出之,視為尋常,無足措意焉者,洵為近代將官難能而罕睹,殆天生一具革命軍人模範者也。」在呈文最後提出了褒恤的請求:「張民達生平不治家產,歿後兩月遺腹生一女,孤寡煢煢,淒惻堪傷,可否援照將官陣亡條例,厚儀飾終典禮,從優褒恤遺屬。並將生平信行及戰績,宣付國史之處。」① ①訪問張玉維談話記錄,1987年11月。 後來,國民政府追贈張民達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葉劍英繼續關心著張民達及其遺屬的褒恤事宜。1952年,他在廣東主政時,特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給予張民達以烈士稱號,重整烈士的故居和陵墓,並按時給烈士的妻、女發撫恤金。烈士遺屬對此一直十分感激。 六、平息香洲兵變 1925年4月,葉劍英奉廣東留守府和粵軍司令部電召,從潮州到達廣州商討防範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事宜。4月27日,他忽然接到香洲獨立營發生兵變的消息,感到十分吃驚和憤慨。 原來,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勾結駐石岐(今中山縣)的粵軍團長古鼎華,與隱藏在獨立營內的一小撮反動分子,經過一段時間密謀,於26日夜發動叛亂,將思想進步的陳雨榮、李公劍等25位軍官、士兵全部殺害了。 他們還把剛運到的軍餉劫走,運到坦州給土匪頭子,壯大土匪武裝,然後再折回灣仔逃往澳門去了。 葉劍英聞訊立即乘艦到達香洲,一面安撫群眾,整頓隊伍,收殮遇害烈士的遺體,一面迅即與澳門當局聯繫,派人捕獲罪犯。幾天後,10余名歹徒被引渡歸案,正法示眾。 為了緬懷烈士,獨立營和香洲民眾把死難烈士安葬于香洲獅山之陽。與此同時,葉劍英與鄧良發起成立崇義社獅山保管委員會,籌集資金興建烈士墓。香洲群眾代表甘湖、甘金星等人聯絡群眾90多人參加,後來發展到幾百人。葉劍英親自主持召開了追悼大會,沉痛哀悼死難烈士。參加追悼會的有駐軍全體官兵和各界群眾、學生600多人。葉劍英要求官兵們安定情緒,堅守崗位,繼續為革命效力。 經過幾天的緊張工作,香洲兵變平息了,善後事宜基本結束。5月,香洲獨立營奉命改編為新編團,葉斂英兼任團長。不久楊、劉叛亂告急,葉劍英奉命離開香洲,返回二師。他率部日夜兼程,從東江向石灘進發,參加平叛作戰。他指揮部隊配合黃埔校軍,在瘦狗嶺、白雲山一帶向叛軍發起猛烈攻擊,將敵擊潰。 1925年8月,前線戰事稍平。這時,香洲烈士墓即將竣工,葉劍英應獅山保管委員會之請,為烈士墓園中的齎志亭撰寫了碑記。他慷慨悲憤地寫道: 「世上論兵變者有三:曰中反間,曰上虐下,曰索餉糈。方其未變也,蒸鬱醞釀,波瀾回湧;及已變也,焚擄劫殺,橫決潰崩,莫之能禦。數年來蓋數數睹矣!而我香洲之變,無一於是也。嗚呼慟哉!……死難之士,皆吾党英俊傑出之才,其志趣之高尚,氣概之雄邁,操守之堅貞,精神之偉壯,誠難能而可貴者。今皆齎志而終,不克見其短衣匹馬,盡節疆場,殺賊立功,重光家國,其慟何如!嘻!世路崎嶇,人心叵測,自圖其安,而予人以至危;見有賢智之高出己者,曾不思見賢思齊,而反忌其有所建樹,不惜犧牲家國之英才,而諱人之功業莫出乎己上也。此其人之不肖,寧為天地之所容,鬼神之所許耶?悲世事之變幻,痛亡友之冤抑,傷人心之莫問,因刊石而記之。後之來者亦將不勝悲歎!……」 齎志亭竣工後,葉劍英於10月3日在香洲與各界人士一起,為烈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他並填寫了一首《滿江紅·香洲烈士》詞,對烈士表示深切悼念。詞曰: 鎮海獅山,突兀處,英雄埋骨。曾記得,談兵虎帳,三春眉月。 夜半槍聲連角起,繁英飄盡風流歇。到而今墮淚忍成碑,肝腸裂。 革命史,人湮沒;革命黨,當流血。看槍滿地,剪除軍閥。 革命功成階級滅,犧牲堂上悲白髮。更方期孤育老能養,酬忠烈。① ①《葉劍英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1頁。 葉劍英還佈置新編團收集清理烈士遺物,指派專人送給烈士家屬,同時還送去經葉劍英簽名的「烈士墓全貌」、「追悼會」、「烈士遺容」3幅照片,以及金戒指1只,大洋100元作為撫恤慰問。他親自將梅縣籍的17位烈士的遺物護送到梅縣,並登門拜訪了附近的李公劍等幾家烈屬。參謀陳雨榮是葉劍英的結拜兄弟,犧牲時家裡遺下母親和妻兒。他母親因受刺激,神經失常。他的妻子房禮妹既要侍奉婆母,又要撫養兩個幼兒,生活十分困難。 葉劍英不斷接濟他們,直到烈士的一對女兒長大成人。 新中國成立後,葉劍英任廣東省政府主席時,每年都去看望守陵的甘湖伯,憑弔香洲墓。並熱心關照當年同他一起奮戰過的烈士的遺孤。1980年,葉劍英回故鄉時,聽說房禮妹尚健在,便親切地接見了她。房禮妹將葉劍英55年前送給她的唯一的一張烈士照片又送給葉劍英。葉劍英用顫抖的雙手撫摸著照片,不禁熱淚盈眶。葉劍英離開故鄉時,專門派人給房禮妹送去100元錢,並附一封短信。信中寫道:「送上人民幣一百元,聊為補貼家用,相信隨著祖國四個現代化的迅速實現,家庭之困難必能逐步得到解決,望烈士之後人當繼承遺志,為這一偉大的事業多作貢獻。」① ①訪問李鼎謀、陳元昭談話記錄,1987年10月。 七、二次東征 1925年夏,粵軍第二師從東征前線回師,參加平定了楊、劉之亂。這時,由於師長張民達的意外遇難,許多「官迷」覬覦師長寶座,屢屢製造事端。 葉劍英素以淡泊明志,與二師司令部人員、後方主任侯山等團結合作,支撐局面。侯山由於同葉劍英關係密切,不幸被一個叫「黑鬼宋」的軍官暗殺。 葉劍英受命接替侯山管理兩廣鹽場,擔任兩廣鹽務緝私處代辦的職務,負責稽查香洲一線的過往兵艦和商船。他在任職期間,廉潔奉公,將所收鹽稅款全部交公,用作軍費,個人從不動用分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