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二二 |
|
徐向前積極倡導和支持軍事科學研究工作。他經常強調,要用先進軍事理論武裝指揮員的頭腦。他說:「在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中,現代軍事科學就是戰鬥力。」1980年11月3日,他在同軍事科學院《軍事學術》雜誌編輯部的負責人談話時,引用恩格斯的話說:「革命將以現代的軍事手段和現代的軍事學術來與現代的軍事手段和現代的軍事學術作戰。」「不能只看到武器裝備的重要,看不到軍事理論的重要。掌握和運用先進的軍事理論,即使武器裝備是劣勢,也可以戰勝武器裝備優勢的敵人。沒有正確的軍事理論指導,戰時就可能打爛仗,平時部隊教育訓練的質量就提不高,發展武器裝備也會走彎路,強大的戰鬥力就建設不起來。」 研究外軍資料,研究中國的軍事歷史,是徐向前熱心的事。他熟讀孫子兵法,講話時,不必翻書,常常順口引誦,恰到好處。他要求一個指揮員既要研究敵人,也要研究自己,做到知己知彼。還要求研究歷史,做到古為今用。1978年,中央軍委根據鄧小平、徐向前的意見發了一號文件,批准軍事科學院將蘇聯軍事百科全書翻譯出版。這部巨著的翻譯出版工作完成時,徐向前十分欣喜,立即寫信向軍事科學院外軍部祝賀。對辛勤勞動的外軍部工作人員給以勉勵,使他們很受感動。1981年3月,軍事學院外軍教研室主任給徐向前寫信,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研究情況。他閱後批轉軍委辦公會議研究。並批示,「二次大戰史的研究工作,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除了進行理論方面的研究外,很需要從戰爭中學習。和蘇、美、英等許多國家相比,我們在這方面比較薄弱,現在開始初見成效,應繼續予以重視。請召集有關同志研究。提出加強二次大戰史研究的意見,並請在組織上予以落實。「在徐向前的關懷下,軍事學院編撰出版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填補了中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的空白。 後勤保障是軍隊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向前多次和後勤部長洪學智親切談話,並親自到全軍後勤工作會議上講話,對後勤保障在未來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深刻的闡述。他指出:看到福州軍區報告反映,後勤幹部似乎比別人低一等,這是一種錯誤觀念。打仗,沒有後勤工作寸步難行。別看飛機多、坦克多、大炮多,沒有汽油,就不如一根木頭棒棒好,木頭棒棒還可把人砍死。斯大林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有時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是做後勤工作。「你們覺得後勤幹部比人家低,我看你們還比人家高呢。」本來,一些後勤幹部心有怨氣,工作辛辛苦苦,但似乎比軍事、政治幹部低一截。 聽了塗帥這番話,心裡感到很溫暖。1981年11月,徐向前又在對後勤部長會議的指示中,號召大家都來關心後勤,促進後勤現代化建設。 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文化大革命」中,軍隊破壞最大的要數政治工作。所以,徐向前不斷地強調加強和改進軍隊的政治工作。1979年,他在《為實現國防現代化而努力奮鬥》一文中說:「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軍的政治工作必須加強,不能削弱。為適應我軍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要充分發揮政治工作的威力。」「政治工作要像過去戰爭年代保證完成戰鬥任務一樣,貫穿到軍隊建設的各方面工作中去,並適應現代化建設的新情況,改進政治工作的作風和方法,做到軍民一致、軍政一致、官兵一致,把政治工作做得更加切合實際,生動活潑,堅強有力,扎實有效。要充分調動全軍指戰員鑽研國防現代化的積極性、創造性,培養他們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團結一致,同心協力,艱苦奮鬥,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不斷提高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水平,這樣,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支偉大的人民軍隊,必將更加無敵於天下。」 1980年,徐向前在接見總政治部領導人時指出:「政治工作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密切聯繫實際,要研究新情況,研究工作對象的新特點。機關、學校、醫院,海軍、空軍和特種兵部隊,邊海防部隊等等各有自己的不同特點,政治工作要根據不同部隊、不同特點來做,不要一般化。政治工作要同業務工作結合,政治幹部也要學點軍事,學點技術知識。這樣才能把政治工作更好地貫穿到業務中去。要正確的認識和處理紅與專的關係,引導人們向又紅又專的方向努力。」「總之,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必須堅持,又要根據新情況加以發展,有些不適合新情況的做法,要實事求是地加以改變。」 1986年,在紀念長征勝利50周年的時候,徐向前又在《紅旗》雜誌發表文章,談精神力量問題。他說:「『長征精神』是什麼?主要就是革命英雄主義、集體主義、樂觀主義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犧牲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一往無前、百折不撓、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而戰的獻身精神。這種精神力量,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來源於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來源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來源於黨的經常教育和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這是歷史上的任何軍隊都無法比擬的。馬克思說過:理論一旦掌握了群眾,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紅軍有了堅強的精神支柱,就能化為強大的戰鬥力,就永遠拖不垮,打不爛,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堅持到底。」「說到底,就是一句話:偉大的精神,產生偉大的軍隊、偉大的戰士、偉大的奇跡。」 「兵民是勝利之本。」從1963年起,徐向前分管民兵工作。粉碎「四人幫」後,1978年11月,又重新擔任軍委武裝力量委員會主任。前後分管民兵工作10幾年,對民兵工作、對後備力量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在回憶錄中,以大量篇幅、濃重的筆墨,論述了民兵的支前作用。他常常把戰鬥的勝利,首先歸功於人民支前。 「文化大革命」中民兵組織受到破壞,個別的甚至成了「四人幫」的御用工具。粉碎「四人幫」後,徐向前大力抓了民兵組織的整頓、恢復、調整和改革工作。1979年6月,在中共蘭州軍區第五次代表大會的簡報,陝西省軍區、山西晉東南軍分區的情況反映中,都講到民兵組織太臃腫,迫切要求「消腫」,對民兵組織體制進行改革。徐向前閱後批示:「這些意見都是好意,也確實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動員部準備召集各軍區有關同志研究一下,提出一些辦好民兵的辦法,很好。」8月,總參動員部提出了《關於調整改革民兵組織體制的意見》,徐向前閱後致信張才千、劉華清並曹宇光,指出:因為涉及到和過去中央的發文不一致的地方,先整簡要報告,呈中央原則批示後,再寫成詳細文件分送各大軍區、省軍區、少數縣的武裝部徵求意見。 明年適當時候再開民兵委員會。 根據徐向前的指示,報請軍委辦公會議同意,總參、總政於1980年4月,下發了《關於調查研究民兵組織調整改革問題的通知》,提出了縮小組建民兵的範圍、壓縮參加民兵的年齡、簡化民兵組織層次、提高民兵的質量的初步設想。12月20日,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總參、總政又提出了《關於調整民兵組織問題的報告》。1981年3月,中共中央十一號文件批轉了這個報告。「報告」提出了實行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制度。規定了農村、城市廠礦企業等單位的民兵組織規模,並將原規定分編普通民兵、基於民兵、武裝基幹民兵三種,簡化為普通民兵和基幹民兵兩種組織。取消縣編民兵師、公社編民兵團的規定。民兵總人數比原來減少了一半。隨後,民兵工作又提出了「減少數量,提高質量。抓好重點,打好基礎」的十六字方針。在民兵工作不斷整頓和改革中,徐向前傾注了心血。 思考,深沉的思考,徐向前在思考中善於抓住新時期建軍的矛盾和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八十年代初,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民兵的地位和作用,不少人一度有些模糊認識,有的地方甚至把民兵工作放到可有可無、近乎取消的位置。報刊文章的宣傳也減少了。於是外電評論說,中國放棄人民戰爭了。針對這種情況,徐向前在《中國日報》發表了《人民戰爭是克敵制勝的法寶》一文,專門論述人民戰爭在未來戰爭中的地位。文章在海外引起強烈反響。外電評論說,看了這位元帥的文章,中國人民戰爭的思想沒有變,沒有放棄。1983年7月,徐向前在為傅秋濤主編的《中國民兵》一書題詞中說:「民兵是党領導下的群眾武裝組織,在歷次革命戰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還是要打人民戰爭,民兵仍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民兵建設,是我軍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他在為《當代中國民兵》撰寫的序言中又說,「民兵是鞏固國防的戰略力量」,「人民戰爭永遠是我們克敵制勝的法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