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
五八 |
|
依據《十月份作戰綱領》的要求,朱德、張國燾召集徐向前、陳昌浩、李先念傳達中央的指示,明確規定四方面軍的作戰任務:一是南向西蘭通道地區,形成扇形運動防禦,拒阻南敵的進攻;二是迅速完成造船任務,以3個軍渡河攻寧。造船任務由三十軍政委李先念負責。 嚴重的敵情和《十月份作戰綱領》的要求,使紅四方面軍面臨重大的考驗。在優勢敵人的圍攻防堵面前,既要控制西蘭通道在手,從東、南、西三個方面以扇形運動防禦頂住敵人的進攻,又要突擊完成造船任務、選擇渡河點,突破黃河天險,這意味著紅四方面軍的5個軍,將處於多面對敵,前後作戰的艱難地位。一頭失利,全域皆非,寧夏戰役計劃就有流產的危險。徐向前、陳昌浩、李先念都深深感到,這是一副十分沉重的擔子。 冷靜的頭腦,頑強的意志,卓越的指揮才能,豐富的作戰經驗,使徐向前在部隊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凡屬軍事行動和戰役指揮方面的問題,政委陳昌浩一般都尊重他的意見,看他的決心。徐向前分析了敵情,認為敵人的企圖是將紅軍壓迫于渭水以北、黃河以東地區,聚而殲之,形勢相當嚴重。四方面軍兩個拳頭對敵。而部隊又因連續行軍作戰,補給不足,減員較大,疲憊不堪;地形也不利,全是光山禿嶺,不便大部隊隱蔽和防禦;黃河天險又障礙於前,要南阻敵攻、西渡黃河,任務是相當艱巨的。但是,紅軍也具備若干有利條件:一是從各種情況和跡象判斷,敵人尚未完全弄清紅軍會合的戰略企圖,如突然西渡黃河,進擊甯南,出敵不意。二是向紅軍進攻的南敵主要是胡宗南、毛炳文、王均、關麟征等部,他們雖屬蔣之嫡系,但互存戒心,各保實力,聯合作戰時很難形成拳頭,快速突進。紅軍爭取渡河的機會是存在的。三是會寧會師和「打通國際路線」的戰略任務,給了部隊以有力鼓舞,士氣高昂,求戰心切,決心打好會師後的第一仗,完成黨中央和軍委賦予的光榮使命。四是部隊有強渡江河的經驗,按現有技術力量,每天能造兩三隻木船;一方面軍正幫助搜集木料、鐵釘、工匠,渡河工具問題不難解決。五是有黨中央和毛主席的直接關懷和指揮,有一、二方面軍的有力配合,還有東北軍的暗地策應等,紅軍的作戰不是孤立的。只要把任務向部隊交待清楚,作好政治動員,恰當分配兵力,實現寧夏戰役計劃,有相當大的把握。 徐向前與陳昌浩確定了如下的具體部署:以三十軍作為搶渡黃河的先頭部隊,立即開赴靖遠附近,絕對秘密地隱蔽造船,選擇渡河點,迅速完成渡河攻寧的一切工作;以四、五、三十一軍,沿會寧、界石鋪、華家嶺、馬營、通渭、寧遠鎮、葛家岔、靜寧等地,梯次配置,構築工事,進行扇形運動防禦,節節抗敵,儘量遲滯其前進時間;以九軍置於會寧至靖遠之間,作為機動部隊。如三十軍渡河成功,九軍即迅速跟進;如渡河不成而南敵突進,則以四、五軍牽制敵之翼側,以三十一軍及九軍反擊南敵,為三十軍渡河爭取時間。這一部署經軍委批准後,紅四方面軍全軍上下,層層發動,投入了迎擊南敵、西渡黃河的緊張準備工作中。 「黃河之水天上來」。源自巴顏喀拉山的黃河,猶如一柄倚天巨劍,把大西北的黃土高原劈成兩半,縱貫甘肅、寧夏兩省,穿過內蒙庫布齊大沙漠,折而東流。在甘肅境內,河床狹窄,水流湍急。河水卷走大量泥沙,穿過許多狹穀,旋渦密集,濁浪雷奔,乍合乍散,削壁飛石。古老的黃河,沒日沒夜地吼叫,似在吞噬它要吞噬的一切。 馬家軍為防止紅軍渡河,早已將河東岸的大小船隻、羊皮筏、牛皮筏掠劫一空,水手也大都被他們抓走。三十軍奉令開到靖遠附近後,在政委李先念、代軍長程世才的組織指揮下,立即集中造船材料和人員,突擊營造木船。李先念當過木匠,造船有辦法。他將造船地點選在離靖遠約40裡路的大蘆子村莊的一片柳樹林裡,目標隱蔽。黨中央和軍委獲悉三十軍造船所需之石灰、桐油、鐵釘不夠,缺少工匠,便命令紅一方面軍火速從前後方搜集材料,聘請技術人員,進行支援。 10月19日,軍委電令:「三十軍渡河以至少備足十個船開始渡為宜,恐船過少,載兵不多,不能一舉成功。」黨中央、軍委的關懷和兄弟部隊的大力支持,使三十軍指戰員及船工隊員深受鼓舞。他們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即成船16只,每船可容10多人,一次即能運送近兩個連過河。另外,還從靖遠附近找到一隻能夠運送100多人的大船。渡河工具,已不成問題了。 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親自組織、訓練二六三團作渡河前鋒。熊師長是湖北黃安人,貧農出身,念過5年私塾,雖年僅23歲,但已是個能征慣戰的疆場「老將」了。他1930年參加紅軍、從戰士、班長、排長、指導員、連長、營長、團長步步升為師長,屢建功勳。在徐向前心目中,這位年青的師長活蹦亂跳,打起仗來卻異常老練、沉著、勇猛,不僅敢打敢拼,而且善於動腦筋,抓住敵人的弱點,出奇制勝。他帶領的二六三團在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中曾榮獲「鋼軍」的稱號,並出色完成過強渡嘉陵江先頭部隊的任務。以二六三團作渡河前鋒,徐向前是有較大把握的。 據偵察,靖遠一帶黃河河面較為開闊,水流較穩,由人工劃駛的木船有40分鐘左右即可到達對岸。兩岸是一叢叢梨樹林,有些梨樹已有數十年或上百年歷史,樹幹粗大,枝葉繁茂,便於部隊隱蔽和集結。對岸的馬家軍兵力呈一線式配備,只要紅軍渡河成功,突破其防線並不困難。徐向前、陳昌浩和三十軍領導人決定,以少部兵力圍困和嚴密監視靖遠縣城的守敵,圍而不攻,迷惑敵人;渡河先遣部隊則全部隱蔽在靖遠以南的沿河村和梨樹林裡,準備從靖遠上游突破。 這一帶群眾長期遭受馬家軍的欺壓和掠奪,見紅軍態度和藹,紀律好,要渡河消滅馬匪軍,他們高興地把藏起的糧食、梨子拿出來慰問紅軍。有些躲到外地的船工跑回來,主動幫助紅軍修船準備參加渡河。由於群眾心向紅軍,大部隊在這裡集結、造船、演練,始終未被敵人發覺。 10月16日,蔣介石下達「進剿」令。18日,國民黨西北「綏靖」主任兼第三路軍司令朱紹良頒佈《剿匪計劃綱要》,宣稱:「本路軍以殲滅會甯、靜寧、通渭附近之朱徐等股匪主力之目的,以第一軍及三十七軍由東西方面夾擊,而以第三軍由南向北進擊,求匪於該附近地區而殲滅之」。21日,敵總攻開始,次日,蔣介石親自飛抵西安督戰,決心在最短期間內「剿滅共匪殘餘」,並逼令東北軍、西北軍參戰。敵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漫山遍野,密密層層,象一群群黃蟻,向紅四方面軍的前沿陣地華家嶺、界石鋪、馬營、通渭、靜寧一線衝擊。西蘭通道附近的寧靜村莊和山崗,炮火連天,地動山搖。頂住南敵的進攻,是渡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的先決條件。紅軍第四軍、三十一軍和五軍的戰士們,平均每人僅有三、五排子彈和兩三枚馬尾手榴彈,打退敵人的幾次衝鋒就消耗得差不多,最後只能同敵人肉搏。敵人一次次沖進紅軍的陣地,戰士們一次次地用大刀、刺刀將敵人消滅,從敵人手裡奪來武器、彈藥,繼續堅守。紅五軍副軍長羅南輝在華家嶺戰鬥中壯烈犧牲。鑒於敵人來勢兇猛,多路突擊,齊頭並進,紅軍硬頂下去損失太大,徐向前遂下令四、五、三十一軍邊打邊撤,逐步向會寧一帶收縮,利用山丘扼守,盡力控制會寧至靖遠的大道,尋機誘殲敵人。 這時,中央令朱德、張國燾赴打拉池,會見一方面軍司令員彭德懷,商討寧夏戰役部署。中央指出:三十軍渡河以備足10只船為宜,原定20日渡河,是否推遲數日,依具體情況而定。20日,朱德、張國燾率紅軍總部及紅軍大學一部人員,離會寧去打拉池。他們行前交待,前線作戰事宜由徐向前和陳昌浩負責,按《十月份作戰綱領》的要求,機斷處置。朱德緊握徐向前的手說:「向前同志,你們的擔子可不輕啊!我們會到彭德懷同志,就馬上和你們聯繫。」 22日,徐向前率方面軍總部離開會甯,抵甘溝驛指揮作戰。徐向前計劃以九軍一部及三十一軍、四軍、五軍全部在會寧附近迎頭痛擊前進之敵。但這時,一個意外的嚴重情況發生了:敵三十七軍在7架飛機的助戰下,猛撲紅五軍陣地,激戰一晝夜後,紅軍被迫退出會甯城,全軍傷亡800餘人(占五軍兵力的四分之一)。紅軍防線,被打開了缺口。如敵繼續向縱深突進,紅軍從靖遠地區渡河的計劃將要落空。在此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徐向前異常鎮靜、沉著,他令五軍軍長董振堂在會寧城北的三十裡鋪一帶,利用山丘堅工防堵,不許後退一步;同時,火速從左右兩翼的四軍、三十一軍抽出四個團的兵力,投入五軍陣地;另以九軍第二十五師控制甘溝驛,作二線預備隊。至23日,敵雖佔領了華家嶺、馬營、通渭、靜甯、會寧、界石鋪等地,但紅四方面軍的整個防禦陣線並未被打亂。它象一隻收緊的鐵拳,有力地抗擊著敵人的進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