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
四九 |
|
徐向前後來回憶說:會合的時候,毛主席主張講團結,強調有些分歧不要說,還是團結起來。但不曉得那時為什麼說退出鄂豫皖,退出通南巴是逃跑主義,又是什麼政治落後、土匪主義等等,當時聽了是反感的。我說我們是擁護第三國際實行土地革命麼,打遊擊的時候我們的臂章上都寫著擁護第三國際,實行土地革命,莫非我們打蔣介石打錯了嗎? 徐向前當時腦子裡的一些問號,也正是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心目中的共同疑問。但是,作為身負重任的總指揮,他不僅自己不談論這些事,而且嚴格要求下屬不要瞎議論,要顧大局,講團結,相信黨中央、毛主席會妥善處理和解決。在蘆花、黑水,徐向前主動建議調一方面軍一些幹部來四方面軍當參謀長,調四方面軍的3個建制團充實一方面軍,以便兩軍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黨中央採納了徐向前的建議。 中共中央和軍委為團結四方面軍的廣大指戰員,實現北上創造川陝甘根據地的方針,對組織作了必要的調整。7月18日,任命中革軍委主席朱德仍兼紅軍總司令,張國燾任總政治委員。7月21日,決定組織前敵指揮部,以徐向前兼總指揮,陳昌浩兼政委,葉劍英任參謀長。各部隊的番號和軍政首長更動如下:原一軍團改為一軍,軍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左權。三軍團改為三軍,軍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參謀長肖勁光。五軍團改為五軍,軍長董振堂,代政委曾日三,代參謀長曹裡懷。九軍團改為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政委何長工,參謀長郭天民。原四方面軍部隊番號不變:四軍軍長許世友,政委王建安,參謀長張宗遜。九軍軍長孫玉清,政委陳海松,參謀長陳伯鈞。三十軍代軍長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參謀長李天佑。三十一軍軍長余天雲,政委詹才芳,參謀長李聚奎。三十三軍軍長羅南輝,政委張廣才,參謀長李榮。中央還明令指示:「一、四方面軍會合後一切軍隊均由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總政委直接統率指揮。」這一決定,充分體現了促進兩軍團結和照顧大局的精神。 在7月中旬中共中央抵蘆花時,徐向前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等領導人。毛澤東的安祥大度,周恩來的銳敏和口才,朱德的平易近人,張聞天的學者風度,都給徐向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中央領導最關心的是敵情,詳細詢問徐向前。他將周圍敵人的兵力部署、各敵的作戰特點及裝備情況,一一詳細作了介紹。這次見面,毛澤東代表中央政府親自將一枚紅星獎章授予徐向前,以表彰他在四方面軍的傑出貢獻。 7月21日,徐向前出席了中央政治局在蘆花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由博古主持,出席的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王稼祥、凱豐、鄧發、李富春、劉伯承、張國燾、陳昌浩等。這次會議,是為統一對四方面軍的認識而召開的。 會議首先由張國燾報告四方面軍從鄂豫皖反四次「圍剿」以來的發展情況,他的評價是:總的說,四方面軍的戰略戰術一般是正確的,但缺點錯誤是有的,不承認在鄂豫皖和川陝蘇區有路線問題。徐向前在發言中介紹四方面軍的特點。他說:紅四方面軍幹部土生土長的多,文化程度差,但積極學習;軍事知識差,但能幹;作戰後即討論研究經驗教訓。部隊作戰,書面命令少,沒有參謀業務處的工作,作戰計劃等都是上面指揮員直接制定。從鄂豫皖到四川的戰爭過程中,執行紀律和進行政治工作很注意,但執行紀律不適當的現象常常發生。作戰時領導幹部層層下去指揮,一個師就由師長下去帶一個團,師政委帶一個團。這樣,戰鬥雖勇敢堅決,但幹部傷亡大,現還沒有很好地糾正。集體領導差,對軍事問題的決定非常秘密,運動兵力迅速,決定問題快,動作靈敏,指揮集中,但打退敵人後指揮就分散了,常誤事。射擊、手榴彈操練很勤,有很大進步。夜戰很好,主要是幹部親自看陣地,有記號,大量利用手榴彈攻擊,丟的准,以二七四團、二六五團夜戰最好。總之,紅四方面軍工農幹部多,軍事理論訓練少,戰略戰術是弱些,但主要是從實踐中積累經驗。 徐向前發言後,陳昌浩又介紹了紅四方面軍的政治工作情況。他倆因忙於指揮部隊行動,第二天的會議未參加。 第二天的會上,鄧發、朱德、凱豐、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相繼發言,博古作結論。大家肯定了自張國燾到鄂豫皖後,紅四方面軍是執行了中央正確路線的,因此,才有勝利和發展。同時,也指出了領導工作中的某些不足之處。毛澤東說:從鄂豫皖到現在,國燾領導是沒有問題的,路線是正確的,其他個別問題不正確。鄂豫皖的反「圍剿」準備不足;通南巴只是1933年9月上半月注意了地方政權的建設;放棄通南巴是嚴重錯誤,找不出任何理由說明為何要放棄。在鄂豫皖幾次沒有打退敵人,因為沒有準備,那時退出是正確的,但通南巴是打退了劉湘,在勝利後進攻中放棄的,是不對的。周恩來則認為撤出鄂豫皖不對;撤出通南巴是為了迎接中央紅軍,是正確的。最後博古作結論說:同意總的估計,國燾執行了四次「圍剿」後黨的路線。(上述幾人發言摘引自1935年中央政治局蘆花擴大會議記錄。) 那時,經過遵義會議後,黨內民主討論的氣氛較濃,在政治局會議上,不同意見可以自由發表。顯而易見,這次會議,中央對張國燾仍是採取積極團結的方針,對四方面軍的功績作了充分肯定的評價。張國燾想搞名堂,便找不到「藉口」了。 徐向前、陳昌浩於7月22日率軍從蘆花出發,向毛兒蓋進軍。蘆花會議開出個什麼結果則不知。徐向前一路想的是如何消滅敵人和北上的問題。中央的北上方針,創造川陝甘根據地的計劃,徐向前完全擁護,陳昌浩也同意。他們原來就有過這種設想。徐向前滿心希望中央不再發生分歧,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員和開路先鋒,他一路想的是怎樣為創造川陝甘根據地打開通路。 由於松潘那帶地形險要,敵胡宗南部兵力眾多,憑碉固守,紅軍火力差,攻擊難以奏效。軍委召集會議,決定放棄攻打松潘的部署,改為執行夏洮戰役計劃。並決定一、四方面軍組成左右兩路軍北上。 正當部隊忙著做北上準備的時候,張國燾又節外生枝,要中央開會解決「政治路線」問題。8月4日至6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附近的沙窩召開了擴大會議。原定四方面軍參加會議的名單有徐向前、陳昌浩、傅鐘等人,後來又改為只由張國燾出席。會議作出了《中央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決議》,肯定中央的政治路線是正確的,並明確指出:「由於一、四方面軍的會合,革命戰爭經驗的交換,指揮的統一,紅軍戰鬥力不但在數量上增加而且在質量上也增強了。一、四方面軍在中國西北部的活動,將大大推動西北少數民族反帝國主義與反國民黨的鬥爭,使西北廣大地區土地革命的鬥爭進一步尖銳化,使共產黨蘇維埃紅軍的影響大大的擴大。同時西北各省是中國反動統治及帝國主義力量最薄弱的地區,在地理上又接近世界無產階級祖國蘇聯及蒙古人民共和國,這更造成蘇維埃與紅軍發展的有利條件。」決議重申了6月18日中央政治局確定一、四方面軍首先北進取得甘肅南部的創造川陝甘根據地的戰略方針,並對加強兩個方面軍的兄弟團結、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及開展反傾向鬥爭等問題,作了闡述。會上,補選了陳昌浩、周純全二人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徐向前為中央委員,何畏、李先念、傅鐘為中央候補委員。陳昌浩任紅軍總政治部主任,周純全任副主任。 會後,徐向前從張國燾、陳昌浩的談話中聽出,會上又發生過不愉快的爭執,張國燾對中央領導很不滿意。徐向前說:「這些事情我管不了,現在的問題是部隊在這裡沒有糧食吃,吃黃麻吃得嘴都腫了,我們不能呆在這裡挨餓,得趕快走。等找到有糧吃的地方,你們再爭吵去!」 根據中央關於一、四方面軍組成左右兩路軍北上的決定,左路軍由一方面軍的五軍團、九軍團(已分別改稱五軍、三十二軍)和四方面軍的九軍、三十一軍、三十三軍組成,由總司令朱德和總政委張國燾率領,以馬塘和卓克基為中心集結,向阿壩地區開進,然後東進至班佑地區向右路軍靠攏。右路軍由一方面軍的一、三軍團(即一、三軍)和四方面軍的四軍、三十軍組成,由前敵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率領,以毛兒蓋為中心集結,向班佑、巴西地區開進,待與左路軍會合後共進甘南,執行夏洮戰役計劃。中共中央和軍委隨右路軍行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