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二四


  ※第六章 威震中原

  §面臨的考驗

  戰場是考場,瞬息多變的戰局,隨時考驗著指揮員的勇氣、才能和智慧。複雜的黨內一鬥爭,也是考場,考驗著革命者的品德和風格。從1931年春夏開始,徐向前一次次面臨著兩重考驗。

  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於1931年1月召開,從此王明上臺,開始了第三次「左」傾路線的統治。中央派了康榮生到鄂豫皖口頭傳達了四中全會的精神。4月上旬,鄂豫皖區第二次黨代表大會在新集召開。大會作了一個擁護黨的四中全會的決議。徐向前在前方指揮作戰沒有出席這次大會。

  4月中旬,敵人的第二次「圍剿」已佈署就緒。蔣介石調集了11個多師的兵力,限令「五月完全肅清」鄂豫皖紅軍。4月20日,敵四十六師、警衛一旅等部的7個團進犯皖西革命根據地。鄂豫皖特委決定集中四軍主力出皖西擊敵。這時,四中全會後的中央派出的大員張國燾、陳昌浩已從上海來到新集;沈澤民等也已抵達皖西。於是由張國燾、陳昌浩、曠繼勳率紅十、十一兩師由商南東進,于金家寨附近同紅十二師會合(3月下旬,特委將中央教導二師改編為紅四軍第十二師,軍部警衛團和光山、羅山、黃安三縣獨立團合編為警衛師)。徐向前仍按特委原定計劃帶十師二十八團留在鄂豫邊攻打反動民團據點大寨山、打銀尖。據點還沒有打開,隨著也投人了西線的反「圍剿」戰鬥。

  這次反「圍剿」,紅軍主要是採取東西兩側往返機動,避實擊虛,各個擊破,待機反攻的戰法,因而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即取得了勝利。先後共殲敵5000餘人。北面的吉鴻昌部,因有聯合紅軍反蔣的意思,作戰並不積極。

  5月12日,反「圍剿」的戰鬥還沒有結束,張國燾召開會議傳達中央決定,撤銷中共鄂豫皖邊特委,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省委和鄂豫皖軍事委員會。分局的職權系直接代表中央實施領導,有權否定地方黨委的決議或解散地方黨委。中央指定由張國燾、陳昌浩、沈澤民、曾中生、舒傳賢、徐寶珊、王平章、蔡申熙等8人組成分局,張國燾任分局書記兼軍委主席,沈澤民兼省委書記,曾中生、曠繼勳為軍委副主席,陳昌浩為共青團分局書記。紅軍和地方武裝統歸軍委直接領導和指揮。從此,張國燾總攬鄂豫皖黨、政、軍大權於一身。

  張國燾,原名特立,江西萍鄉人。早年就讀北京大學,為1919年「五四」運動骨幹分子之一。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黨的多次代表大會上,曾被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在第一次大革命中,張國燾犯過右傾和「左」傾錯誤。大革命失敗後,曾企圖阻撓南昌起義,遭到周恩來、李立三等堅決反對。1928年6月,張國燾在莫斯科參加了中共第六次代表大會後,任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副團長。1931年1月,被共產國際派遣回中國。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政治局委員和政治局常委。

  張國燾以中央全權代表的身份來到鄂豫皖根據地不久,即對紅四軍的領導幹部做了調整。曠繼勳任紅四軍軍長,曾中生任政治委員,下轄十、十一、十二、十三師。十師師長劉英,政治委員康榮生;十一師師長周維炯,政治委員余篤三;十二師師長許繼慎,政治委員龐永俊;十三師師長徐向前,政治委員陳奇。隨後,成立了培訓幹部的「彭(湃)(殷)學校」,由蔡申熙任校長,傅鐘任政治部主任,李特任教育主任。

  6月28日至30日,鄂豫皖中央分局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會上,紅四軍領導人曾中生、餘篤三、許繼慎等主張抓住敵暫取守勢的有利時機,集中主力南下作戰,以配合中央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這一正確主張得到與會多數人支持。會議決定:紅四軍以少數兵力留在根據地鞏固陣地,而以主力部隊南下向外發展。

  7月上旬,軍委在商城西南的餘家集召開會議,討論紅軍的具體行動部署。不料,張國燾推翻原來的南下決定,認為要援助中央革命根據地,就須威脅攻佔大城市。因此,要紅四軍攻英山,出潛山、太湖,進攻安慶,威震南京,限一月完成。紅四軍領導人不同意這個冒險主義的計劃,主張消滅敵有生力量,鞏固擴大根據地,以牽制敵兵力,即攻下英山後出蘄、黃、廣地區,使之與鄂豫皖根據地聯成一片。但張國燾仍按其個人意見作出了決定。部隊奉命作南下英山,東出潛山、太湖的準備。

  7月中旬,紅四軍的領導又進行了改組。徐向前任軍長,曾中生任政治委員,劉士奇任政治部主任。原軍長曠繼勳改任紅十三師師長。他因在5月間給中央的報告中不承認前段工作是「立三路線」的繼續,而受到中央的指責。

  8月初,徐向前和曾中生率領紅四軍十、十一、十二師的5個團,冒著酷暑南下,直取英山。僅僅經過兩小時激戰,攻佔了英山城,殲敵1800餘人。仗是打勝了,徐向前和曾中生對下一步行動卻憂慮起來。

  在英山城的一幢小樓上,深夜還亮著燈。曾中生和徐向前擺起軍用地圖,徹夜不眠,反復研究這下一步棋,到底如何走才好。

  曾中生考慮再三,說:「東出安慶,要通過四百里的白區,遠離蘇區,太冒險了。」

  徐向前說:「是啊,安慶是敵人重兵設防的地方,我們只五個團的兵力能攻下它?跑四百里,去攻打大城市,那是自找苦吃!」

  曾中生說:「我們不能硬著頭皮瞎撞,安慶攻不得。」

  徐向前說:「絕對攻不得。」

  經過反復磋商,政治委員曾中生最後決定:留十二師守英山,以十、十一兩師4個團出蘄、黃、廣。他一面部署部隊前進,一面寫信派人向張國燾報告,說明情況。

  紅軍部隊冒著酷暑分兩路南下。一路,急行軍120裡,突然奔襲蘄春城附近的漕河鎮,全殲敵人新八旅,活捉旅長王光宗以下1600餘人,繳槍1200余支,乘勝進佔浠水、廣濟縣城,逼近武穴;另一路奔襲黃梅城,由於城壕水深,隨即撤出,佔領鄉村。徐向前和曾中生靈活機動的指揮,使部隊幹部戰士十分高興。當地黨組織和群眾見紅軍歸來,紛紛組織慰問,到處燃放鞭炮。被敵人摧垮的革命群眾組織,又很快恢復起來。短短幾天,紅軍就從敵人倉庫和地主豪紳家中收繳了許多財物。光是銀子就達1800斤,金子20余斤,大洋7萬元。金子後來全部送到上海黨中央,其它財物,解決了紅軍的吃穿。真是難得的勝利!接著,紅軍又在洗馬畈地區殲滅敵人3個團的大部。

  張國燾坐鎮後方,得知徐向前、曾中生沒按他的意見去攻安慶,大為惱怒。8月27日,他以鄂豫皖分局、軍委會的名義給曾中生、徐向前寫信,指責他們「公開抗拒分局命令」,是什麼「原則路線上的分歧」;嚴令部隊「立即北返,不得絲毫停留。」

  徐向前事先曾想到,紅四軍的行動可能受到批評,卻沒想到如此嚴重;曾中生似早已預料到後果,還沒接到張國燾的來信,就與徐向前、劉士奇聯名,向上海黨中央寫了信,申述紅四軍南下的理由。信中說:「現在我們的戰略是要鞏固蘄、黃、廣蘇區,與皖西蘇區、黃麻蘇區打成一片,同時相機而據武穴(水不退仍然不能去),尤其是準備這一陣地的群眾基礎。敵人能來則集中力量而必消滅他數師以上,敵人不來則從宿松、太湖、潛山一帶鞏固陣地的發展而出安慶。」「在戰略上,如果想脫離根據地幾百里的陣地,如我們由英山直取安慶等,不但做不到而且要發生許多不能解決的困難。如果勉強行之,必然成為單純軍事行動,根本忘卻了鞏固陣地的發展任務了。我們深深認識中央根據地勝利的偉大,就是有了強度群眾基礎的陣地所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