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一三五 |
|
(五)根據上述情況,在攻取太原作戰以前,必須經過一個適當休整準備階段,完成下述工作:補充兵員(爭取俘虜,我方傷員歸隊),整頓組織,調整裝備,後方準備,彈藥準備,及攻堅戰術技術訓練等工作。同時抽派一部繼續完成控制機場,攻取東山、西山某些據點及工礦任務。 (六)攻取太原之作戰原則擬定如下:切實完成對太原市之包圍圍困,控制南北機場及若干外圍工礦,斷絕其外援及糧彈、燃料補給,逐步攻取必要的外圍據點,消滅其有生力量,瓦解動搖敵人,以造成攻城有利條件,開闢攻城道路,完成攻城準備,然後一舉攻取之。」 軍委同意我們的作戰方針和計劃,並令兵團組成前敵委員會,書記徐向前,副書記周士第,統一指揮華北一兵團及晉西北七縱隊、晉中軍區部隊、華北炮一旅,「全軍應即進入休整及補充兵員,暫定休整一月,情況許可再延長之」。接著,前委即召開會議,根據「圍困、瓦解、軍事打擊」的作戰方針,具體部署了轉入整訓休補階段的各項工作。 我的身體狀況不好,胸部經常疼痛,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只能勉強支撐工作。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很關心,來電要我去後方休息一下,並說有些事情要談。八月中旬,我從榆次動身,去石家莊,住進了從延安遷到那裡的和平醫院,先查身體。黃傑同志也在,專門照料我。醫生檢查的結果是:舊病有發展,消化和吸收能力極差,體質虛弱,需靜養兩三個月。但戰事那麼緊張、繁忙,住院可不是個滋味。九月初,我就出院去平山縣西柏坡,出席中央政治局召開的「九月會議」。 會議從九月八日開始,至十三日結束,共開了六天。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彭真、董必武及華北、華東、中原、西北的黨政軍負責同志。這是自日本投降後,到會人數最多的一次中央會議,共有三十一人。解放戰爭期間,大家分別在各地作戰,重新聚首,自有一番欣喜、熱鬧的景象。 會議主要是根據解放戰爭轉入總反攻的新形勢,規定黨的戰略方針和任務。要求將全黨全軍的思想,統一到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建軍五百萬,大約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戰略軌道上來。會上,毛澤東同志作了報告,大家進行討論,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同志作了重要發言,最後由毛澤東同志講了結論性的意見。 具體說來,會議著重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能不能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毛澤東同志在報告和結論中,詳細論證了中央作出這一戰略預想的依據,充分肯定了能夠實現它的可能性。這是因為,一方面,存在著有利的國際條件。全世界反帝國主義陣營的力量,超過了帝國主義陣營的力量。蔣介石希望打第三次世界大戰,以挽救其失敗的命運。世界大戰的危險確實存在,但美帝國主義還沒有準備好,制止戰爭的進步力量還在發展;世界人民有可能爭取十到十五年的時間,制止戰爭的爆發,消除世界大戰的危險。另一方面,是有利的國內形勢。解放戰爭打了兩年,我軍從防禦轉入進攻,共消滅敵人正規軍近二百個旅,占蔣介石總兵力五百個旅的五分之二。今後按每年消滅一百個旅左右計算,再有三年,殲敵三百個旅,打倒國民黨,沒有理由說不可能。毛主席指出,困難也要充分估計,好有精神準備。一是大戰爆發;二是天災,即「七大」說的,大旱三年,赤地千里;三是軍事發展不順利,戰爭延長,明年打不過長江去,只能在江北打;四是李宗仁、李濟深等人出來「組閣」,另成立政府,搞個曲折。對於這些,我們有了準備就不怕,立腳點放在打上,放在應付各種困難上。「大約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提法,有一個「大約」,有一個「左右」,還有個「根本上」,就是從最謹慎的估計出發的,充分考慮了實現的可能性,也考慮了出現困難和克服困難的可能性。 第二,打倒國民黨,建立什麼樣的國家?毛主席說,我們要建立的,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政權,不僅僅是工農,還包括小資產階級,包括民主黨派,包括從蔣介石那裡分裂出來的資產階級分子。政權制度採用民主集中制,即人民代表會議制,而不採用資產階級的議會制。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種政權機構也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軍叫人民解放軍,以示與蔣介石的政權根本不同。毛主席還強調指出:我們有廣大的統一戰線,我們的任務是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要打倒,我們就要打倒他們的國家,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 第三,如何加強紀律性,實現從遊擊戰爭向正規戰爭的過渡?過去,我黨我軍長期處在被敵人分割的農村遊擊戰爭環境中,各根據地黨和軍隊的領導機關保持很大的自主權,發揮了積極性、主動性,但同時也產生了某些無政府無紀律狀態及地方主義、遊擊主義。新的形勢要求建軍五百萬,從遊擊化向正規化過渡,黨的工作重心也將從鄉村逐步轉變到城市,因而必須將一切可能和必須集中的權力,集中於中央和中央代表機關手裡,以保持全黨全軍的高度統一。早在一月間中央就作出了《關於建立報告制度》的指示。四月間,又強調指出:「中國新的革命高潮的到來,我黨已經處在奪取全國政權的直接的道路上這一形勢,要求我們全黨全軍首先在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及策略方面、在軍事上的戰略及重大戰役方面的完全統一,經濟上及政府行政上在幾個大的區域內的統一,然後按照革命形勢的發展,進一步地考慮在軍隊的編制和供應上,在戰役行動的互相配合上,以及在經濟上在政府行政上(那時須建立中央政府)作重大的統一。」「革命形勢要求我黨縮小(不是廢除)各地方各兵團的自治權,將全國一切可能和必須統一的權力統一於中央,而在各地區和各部分則統一於受中央委託的領導機關(據我們所知各地和各部分的內部對於受中央委託的機關存在著極大的極不正常的和極有害的不統一狀態)。各地領導同志必須迅速完成在這方面的一切必要的精神準備和組織準備。」(一九四八年四月十日電)這次會上,毛主席批評了那種報喜不報憂、瞞上不瞞下、不執行中央政策等無紀律無政府傾向,大家也都作了檢查。會議通過了《中央關於中央局、分局、軍區、軍委分會及前委會向中央請示報告制度的決定》,以保證迅速克服無紀律無政府狀態,克服地方主義和遊擊主義,保證黨和軍隊的高度集中統一領導。 第四,如何恢復和發展生產,保障戰爭的勝利?隨著戰局的發展,戰爭需要和人民負擔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出來。一個是軍隊向五百萬發展,需要大量補充兵員,但過多動員解放區農民參軍,勢必影響恢復和發展生產。因此,中央曾多次指示要大量留用俘虜,解決兵員補充問題。會議認為,我軍現有二百八十萬人,「為著執行殲敵任務,除有計劃地謹慎地從解放區動員人民參軍外,必須大量利用俘虜。」(《中共中央關於九月會議的通知》)要求今後三年準備收容俘虜參加我軍一百七十萬人,動員農民參軍二百萬人,除去作戰消耗,達到建軍五百萬的目標。另一個是作戰物資的供應問題,既要保證戰爭需要,又不能使人民負擔過重,以免造成新的危險,影響戰爭的持久進行。會議認為,一方面要取之於敵,另方面要靠大力恢復和發展解放區的工農業生產來解決。同時,大家還提出了一切繳獲要歸公,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盡力減少機關開支等措施。 此外,會議還討論了新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擴大黨內民主生活,健全黨委制,訓練和準備大批新區工作幹部,提高幹部理論水平,以及加強工會、青年、婦女工作等問題。 黨中央計劃解放戰爭第三年,殲敵一百二十八個旅左右。根據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先解決東北、華北、山東之敵,以便抽出半數以上的兵力向南推進,渡江作戰。規定我華北一兵團殲敵十四個旅(包括七月已殲敵八個旅在內),並攻克太原;二、三兵團殲敵十二個旅,配合東北部隊作戰。會議期間,我向毛主席彙報了我們攻打太原的設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