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一三〇 |
|
第十三縱隊:政治委員徐子榮,副司令員魯瑞林,參謀長白天,政治部主任郭林祥。轄三十七旅(旅長王誠漢,政治委員張春森),三十八旅(旅長安中原,政治委員楊紹曾),三十九旅(旅長鐘發生),共九個團。 太嶽部隊(後改編為十五縱):司令員劉忠,政治委員袁子欽,副司令員方升普,參謀長熊奎,政治部主任高德西。轄四十三旅(旅長劉聚奎,後為林彬,政治委員梁文英),四十四旅(旅長塗則生,政治委員李培信,後為牛明智),四十五旅(旅長蒲大義,政治委員車敏樵),共九個團。 晉綏軍區:十七個團。 北嶽軍區:六個團。 軍區直屬炮兵一旅:兩個團。 閻錫山的兵力,除大同駐守一個師外,尚有三個集團軍(五個軍十四個師)、三個總隊、二十二個保安團、二十一個警備大隊,共十三萬之眾,盤踞省府太原及晉中平川地區。敵人處於我解放區的四面包圍中,形同孤島,戰略上居劣勢地位,已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另一方面,閻軍兵力比我軍多一倍以上,武器裝備好,機動能力強,有現代化的城防工事作依託,在戰役戰鬥中尚能形成優勢於我的地位,也是事實。 這也就是說,敵我雙方,各具相對的優劣條件,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不經過一場大規模的決戰,不大量消滅閻錫山的有生力量,便無法形成我軍的絕對優勢地位,完成解放全山西的任務。 閻錫山要抵抗我軍的戰略反攻,保巢圖存,首先得解決軍糧問題。十三萬軍隊,以每人每天平均斤半糧食計,每月即需耗糧五百八十五萬斤。如果加上城市居民的口糧,那又何止千萬斤、萬萬斤!如此龐大的糧食需求量,對閻錫山的戰略防禦計劃來說,無異是最頭疼的地方。 晉中平原,沃野千里,歷來是山西的糧倉,閻軍的供應基地。閻錫山深知,假如晉中一失,糧秣無繼,十多萬軍隊勢必陷入不戰自亂的窘境。時近麥熟季節,晉中平川麥浪滾滾,豐收在望。保糧、搶糧、屯糧,「保衛晉中」,便成為閻錫山實行戰略防禦的關鍵所在。敵以三十三軍置於祁縣、太谷地區,三十四軍及四十師置於平遙、介休、靈石地區,四十三軍及親訓師置於汾陽、孝義地區,六十一軍置於文水地區;同時,組成「閃擊兵團」,專門擔任阻我北上、機動作戰的任務,並配合各縣保安團及警備大隊,堅工固防,四出抓丁搶糧。一時之間,閻錫山投入晉中平原的兵力,即占其總兵力的五分之四。他還提出「一跑萬有,一跑萬勝」的口號,要用「運動戰」來對付我軍的運動戰。這位「土皇帝」的如意算盤是:搶糧、屯糧於手,鞏固晉中,死保太原,熬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美軍在中國登陸,便可趁機反攻,捲土重來,「以城複省,以省複國」,重溫獨霸山西的舊夢。 因此,我軍在臨汾戰役之後,能否迅速北上晉中,殲敵保糧,徹底粉碎敵人的搶糧守城計劃,就成了關係全山西解放進程的一著要棋。當時,我解放區各戰略區剛剛轉入反攻,華北方面要求我們協助打傅作義,西北方面要求我們協助打胡宗南,黨中央和毛主席均未批准。明確指示我兵團的任務是:固定在晉中打閻,直至攻克太原為止。這一決定,既著眼於全域的戰略需要,又符合山西戰場的實際,是完全正確的。 北上晉中作戰,我們面臨三個困難。第一,敵人兵力多,裝備好,工事堅固,機動力強,佔優勢地位。第二,我軍經過兩個多月臨汾攻堅戰的消耗,相當疲勞。同時,部隊新,幹部缺額大,缺乏大兵團野戰經驗,也是明顯的弱點。第三,平原地區,燒柴極缺。我們初步計算了一下,北上晉中作戰,如出動部隊、民工十萬人,每日做飯燒水,至少需耗柴三十萬斤。平原不同于山地,老百姓燒柴困難得很,哪來如此多的柴禾供應我們! 黨中央和華北局考慮到我們的實際困難,只要求我兵團首先殲敵一至兩個師。我考慮再三,提出超額兩三倍的殲敵計劃,提交兵團作戰會議討論。這是因為:第一,晉中戰役的目的,是為解放太原創造條件。應盡可能利用野戰的機會,誘敵決戰,消滅敵之有生力量。殲敵愈多,解放太原便愈加順利。第二,敵人以五分之四的兵力分散在晉中平原搶糧運糧,正給我們可乘之隙。我以六萬之師北上,運動作戰,分兩次吃掉敵人四至六個師,完全有可能。部隊雖缺乏大兵團作戰經驗,但士氣旺,能吃苦,聽指揮,守紀律。關鍵在於計劃周密,指揮得當。第三,山區群眾經過土改,支前積極性甚高。地方黨組織一、二十萬民工支前,運送糧食、彈藥、燒柴,問題不大。晉中群眾對閻軍恨之入骨,亦容易發動起來,保衛麥收,配合我軍作戰。我說:我們打野戰,好比吃肉;攻城,好比啃骨頭。現在敵人為了搶糧,四面出動,肥肉送上門來,我們不妨狠咬幾口,吃他幾個師,免得將來費時費力去攻堅城池,啃硬骨頭。這筆帳要算一算,有便宜就得賺哪。當然,那時部隊沒有打過大規模的運動戰,又確實疲勞,有的同志顧慮吃不掉敵人反被敵人吃掉,力主打敵一至兩個師,也不奇怪。戰前有爭議,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可以幫助指揮員更縝密地去分析判斷情況,權衡利弊,定下決心。大家討論來討論去,未能取得一致認識。我說:戰機緊迫,就按殲敵四至六個師的目標,進行戰役部署,錯了由我負責。 我軍的戰役部署是:第一步,以分進合圍態勢,北上晉中,割裂閻軍防禦體系,斬斷交通,分割包圍其要點,肅清外圍,清剿地方雜匪,確保晉中麥收。第二步,相機攻取某些要點,誘敵主力與我決戰,在野戰中求得滅敵主力一部,以達削弱閻軍實力,縮小敵佔區,為攻取太原創造有利條件的目的。整個戰役的重心,要求放在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上,力爭給敵以致命性的打擊。各部隊據此深入動員,積極進行思想上、戰術上、物質上的準備。燒柴問題,由地方黨動員和組織太行、太岳、呂梁山區的群眾,籌集運輸,以保證作戰部隊的需要。 六月九日,兵團發佈了晉中戰役的命令: 以晉綏二、六分區部隊歸彭紹輝、羅貴波指揮,本月十三日進至太原以北,切斷忻縣至太原間鐵路,並向太原逼近,保衛忻縣至太原鐵路兩側地段之麥收;以呂梁集團,本月十九日進至文水、交城地區,切斷太原至汾陽交通,拔除該地區外圍的必要據點,壓縮敵於少數孤立據點之內,以確實控制文水、交城、汾陽、孝義及清源之平川地區,保衛麥收;以太嶽集團,本月十三日逼近介休、靈石地區,尋機拔除該地區外圍若干據點,相機攻取靈石,並切斷平遙至靈石間鐵路;以晉中集團(太行二分區和北嶽二分區部隊組成),由肖文玖指揮,本月十九日逼近榆次至太原、榆次至太谷間的交通線,破壞鐵路、公路及橋樑,保證太原之敵不能向祁縣、太谷增援,並派零散小部隊插入徐溝、榆次、太谷三角地區,保衛麥收;以第十三縱隊,本月十九日拔除子洪地區敵據點,而後攻殲東觀之敵,切斷太谷至祁縣鐵路,主力集結于太谷以南東觀地區,機動待戰;以第八縱隊,本月十九日拔除平遙以東以南外圍據點,另以一部切斷祁縣至平遙間鐵路,主力集結于平遙以東地區,機動待戰。 戰役發起的時間,預定為六月二十日。 據此,各部隊開始行動。我帶梁軍、任白戈、廖加民、劉凱、楊弘等指揮所的同志,暫去長治。同時,派周士第同志去西柏坡,將上述戰役計劃和行動部署,向黨中央和華北局作了彙報。毛主席指示的大意是:(一)「保衛麥收」這個口號很好,可以動員廣大人民參加。晉中人民要收麥子,閻錫山要搶麥子,這是一場嚴重的鬥爭。(二)戰役的重心,要放在消滅敵人方面。只有消滅敵人,才能更有效地保衛麥收。(三)敵人要搶糧,就得出動,便於你們在運動中消滅之。閻錫山還有十四座縣城,只要打掉它一兩個,敵人就慌了,下面的文章就好做。這些指示,進一步明確了晉中戰役的指導思想,對統一兵團領導的認識,放開手腳北上作戰,有重要意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