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一一四 |
|
一九三九年日寇對魯中大「掃蕩」前,國民黨頑固派把山東的所有群眾抗戰組織通通解散,以官辦「群眾團體」取而代之。這些「群眾團體」平時耀武揚威,搖旗呐喊,頗有點聲勢,但一到「掃蕩」來臨,便同國民黨官員一樣,夾著尾巴逃得不見蹤影。國民黨搞「官辦」,我們就搞「民辦」,在各地發動群眾,組織自己的抗日團體,什麼憲政促進會啦,婦女救國會啦,自衛團啦,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猛烈擴展,形成強大的洪流,壓迫國民黨政權傾聽群眾呼聲,不能為所欲為。在我根據地內,各種群眾團體是民主政權聯繫群眾的橋樑,八路軍的得力助手,對粉碎敵人的「掃蕩」,鞏固和擴展根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此期間,我和於學忠進行過一次談判,中心內容也是談政權問題。於學忠住在東北軍駐地,距我們只有三、四十裡。解方同志在東北軍,當時叫解沛然,從事我黨的秘密工作。有天夜裡,我和朱瑞等同志按照事先約好的地點,與解方同志會見。他彙報了對東北軍的統戰工作情況,介紹了於學忠的政治態度,認為此人原是張作霖、張學良的老部下,在國民黨裡受排擠,傾向聯共抗日,屬中間派,可以爭取,但目前對我們建立政權很不滿意。軍政委員會商量的結果,決定由我出面,代表八路軍和于學忠進行一次正式談判,緩和矛盾,爭取他向我們靠攏,以便更好地孤立頑固派沈鴻烈、秦啟榮等。 有天,我帶上警衛參謀,騎馬到於學忠住地,他很客氣地接待了我們。雙方先是講了一些聯合抗日的話,強調在東北軍和八路軍之間,沒有根本利害衝突,應當團結對敵。接著,他的話題就轉入政權問題。他說:你們抗日,就不要搞地方政權了。八路軍是軍隊,不能搞政權,你們也搞政權,我這個省政府怎麼搞哇!我說:我們是抗日的軍隊,要搞抗日根據地,就得建立政權,發動群眾。有了政權,有了群眾,才好打日本鬼子。而且,不建立政權,我們沒有飯吃。你們的政府,一不給我們糧款,二不給我們槍彈,連應該發給八路軍的薪餉都不給,我們不搞政權怎麼辦 ?他說:各級政府要由我們委任,不經過我們任命,不能算數。我說:關鍵在於群眾是不是擁護,我們的抗日民主政權是經群眾民主選舉產生的,得到群眾真心實意的擁護,這是真正的民主,同你們的委任根本不同。群眾不擁護的東西,委任了也沒有用!圍繞政權問題,雙方針鋒相對,爭論了兩個多小時,未能取得一致意見。因他是我們的爭取對象,我在談話中注意了掌握分寸,留有餘地,求同存異,避免把關係搞僵。 談判回來,我們仍按自己的辦法幹,到處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於學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拿八路軍沒辦法。獨立自主嘛,不搞政權,「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手腳被人家捆住,八路軍就不可能生存、發展,壯大。軍政委員會在這個問題上思想統一,決心也大,因而短期內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 §發展武裝力量 八路軍有了武裝力量,才能建立政權,鞏固政權。反轉來說,有了政權,又為武裝力量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在鞏固和擴大政權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武裝力量,是我們面臨的又一項緊迫戰略任務。 當時,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根據相持階段的鬥爭形勢,確定了鞏固華北根據地,重點發展魯蘇皖豫鄂五省敵後遊擊戰爭的戰略部署。山東人多槍多,大有發展潛力。中央要求我們將發展武裝力量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爭取在一九四〇年內,將八路軍正規部隊和遊擊隊發展到十五萬人槍,地方武裝達百萬以上。目的是堅持和擴大山東抗日根據地,伺機向華中發展。山東的武裝力量有個大發展的局面,對華北、華中的抗日戰爭,無疑具有重要策應作用。 我們抓部隊的發展,首先注重質量的提高。質量是基礎。部隊質量提高了,是不發展的發展,不擴大的擴大。有人才,有幹部,有優良的軍政素質和傳統作風,要成倍成倍地翻番,就不發愁。紅軍時期大發展的經驗,早就證明了這一點。 山東部隊的質量情況怎樣呢?一個是一一五師的部隊。它從山西進入山東後,雖然補充了不少新成份,但幹部大多是紅軍時期的指戰員,不論軍事訓練、政治工作、管理教育、戰鬥作風等方面,都繼承了紅軍的光榮傳統。尤其是師政委羅榮桓同志,長期跟毛主席在一起,對毛澤東建軍和作戰思想體會很深,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這支部隊素質好,戰鬥力也強。當然,山東抗戰的新形勢、新特點,以及新成份的大量湧入,也使部隊面臨著如何進一步加強建設和提高的問題。 另一個是山東縱隊。它是抗戰初期自力更生、土生土長發展起來的。在那麼短的時間裡,發展到那麼大的規模,擔負那麼繁重的任務,很了不起。中央曾經指出:「山東工作在同志們艱苦創造中,已獲得巨大成績。(在)沒有八路軍和沒有足夠數量的具有軍隊經驗的幹部幫助條件下,地方党單獨已經創造出較有戰鬥力走向正規化的軍隊,它將成為堅持山東抗戰的主力軍。」這個評價,是適當的。當然,也正因為部隊成立後,缺乏有經驗的軍事領導骨幹,發展又比較迅速,因而沒能達到抗戰需要的水平。例如,政治工作部門不健全,黨的基層組織薄弱,幹部的政治軍事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缺乏,組織紀律性不夠嚴格,等等。這就說明,不論老部隊一一五師或新部隊山東縱隊,都必須提高質量,才能夠適應大發展的任務和要求。 提高質量主要是抓部隊的教育和訓練。我們辦學校,辦教導隊,辦參謀集訓隊。每個團或支隊,都開辦幹部培訓班。另外,還送一些幹部去抗大山東分校,進行培養。我們要求團以上幹部在政治方面,學習《聯共 (布)黨史簡明教程》、政治經濟學、歷史唯物論、黨的統一戰線的理論和政策,軍事方面,學習《論持久戰》,《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遊擊戰術、蘇軍野戰條令,以及研究日軍的戰略戰術。對營以下幹部的學習內容,也作了具體規定。領導幹部親自講課,是條法規,這也逼著他們自身首先要學好。 兩支部隊,交流人員,取長補短,是有效方法。一一五師戰鬥骨幹多,我們報請中央批准,從那裡調了兩千多人到山東縱隊,充實骨幹。山東縱隊的幹部,熟悉山東的地理環境、風俗民情,容易和群眾打成一片,我們也從中抽調了一些去一一五師,幫助他們開展工作。一九四〇年,因一一五師擔負的作戰任務很重,需要大批兵員,山東縱隊一次就撥給他們三萬餘人槍。這兩支部隊的人員交流,對迅速提高質量,增進瞭解,共同戰鬥,起了有效作用。 在實戰中提高部隊的戰鬥素質,也是重要一環。那時,戰鬥頻繁,部隊不斷轉移和作戰,是很實際的鍛煉。我印象裡,一支部隊在一個村子裡,連續住一個星期的情況極少。遊擊戰嘛,就是打了走,走了打,轉來轉去,在一個地方住不了兩三天。這支部隊走了,那支部隊又來,反正地盤只有那麼大,常來常往就是了。新兵多,行軍、宿營、作戰缺乏經驗,什麼警戒啦,聯絡啦,疏散啦,埋伏啦,夜襲啦……靠在實踐中鍛煉。老部隊行軍後宿營,懂得用熱水泡泡腳,消除疲勞;新部隊就不懂,你叫他洗都不洗。一天急行軍下來,腳上打泡,走也走不動。嘗到了苦頭,夫方懂得洗腳的重要。為迅速提高部隊的戰鬥力,每打一丈,我們戰前周密計劃,精心佈置,深入動員;戰後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讓指戰員明白勝利是怎麼得來的,失利是如何造成的,提高自覺性,減少盲目性。象孫祖戰鬥,日軍出動四百多人,被我一個支隊包圍,殲滅二百餘,是個不小的勝利,但也存在問題。優點是偵察清楚,決心果斷,地形選擇適當,集中了優勢兵力;缺點是下級指揮員不機動,通訊聯絡不好,追擊動作緩慢,因而未能達到全殲敵人的預期目的。我為此專門做了總結報告,對幹部進行教』育。這樣的總結經常進行,很有益處。 在提高部隊質量的基礎上,積極擴大正規軍和地方武裝的數量,造成武裝力量大發展的局面。部隊經過一九三九年下半年的整頓,質量明顯提高,軍政委員會決定積極擴展隊伍,以便更好地擔負起中央規定的戰略任務。那時,國民黨利用群眾的抗日情緒,進行欺騙宣傳,拼命在各地擴展實力,為積極反共作準備。短期內拉起的民團、遊擊軍之類的隊伍,達十萬之眾。我們如果忽視了部隊數量的擴展,就難以形成自己的優勢,不僅經不起對日作戰的長期消耗,而且有被國民黨頑固派擠掉的危險。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