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八七


  第五,與南京政府談判,逼蔣抗日,爭取停止內戰,一致對敵。為此,我軍目前暫不出河南,實行「你不來攻,我不去打」的策略,如蔣介石派兵來攻,則一面堅決作戰,一面爭取議和。

  根據中央上述戰略行動計劃,西北局放棄了原定乘虛向東南發展的作戰企圖,作出了二、四方面軍在甘南建立臨時根據地的部署。為攻克岷州,陳昌浩指揮九軍、五軍連日攻城,部隊傷亡不小,但未獲進展。我四軍一部克渭源,三十軍一部逼近隴西,造成了威脅蘭州的態勢。

  東北軍那邊,遲遲不見動作,不知是何緣故。八月下旬,中央來電徵求西北局領導人的意見:依據現時力量,假如以二方面軍在甘南、甘中策應,而以四方面軍獨立進取青海及甘西,聯繫新疆邊境,四方面軍有無充分把握?如在冰期前西渡黃河,能否解決渡河工具?張國燾打電話來,徵求我的意見。我答覆說:問題不大,四方面軍有這個力量奪取甘西。事後,我即著參謀人員搜集河西的地形、民情資料,考慮出青馬敵後,進據河西走廊的問題。

  八月底,中央鑒於蔣介石在解決兩廣事件後,已令胡宗南部回開蘭州,並有分化東北軍、撤換張學良的企圖,因而變更了原來的行動計劃。

  新的行動方針,要求把甘南發展為戰略根據地之一,與鞏固和發展陝南根據地和陝甘北根據地相呼應,並迫使胡宗南部停止於甘肅以東,準備冬季打通蘇聯。九至十一月的具體部署是:一方面軍以一部主力南下,占領海原、靖遠、固原及其以南地區;四方面軍控制甘南,盡可能取得岷州、武山、通渭地區;二方面軍速向陝甘南交界地區出動。中央指出:「三個方面軍的行動中,以二方面軍向東行動最關重要」。一方面是吸引從鄭州回開甘肅的胡宗南部鐘松旅于陝甘交界,使之無法西進,威脅和控制蘭州;另一方面又可伺機給王均部以打擊,把陝南與甘南的根據地聯繫起來。據此,我三十一軍九十三師北出,於九月七日佔領通渭;紅一方面軍一師,由聶榮臻、左權、陳賡率領南下,直插靜寧、隆德地區,逼近西蘭公路;二方面軍由哈達鋪地區東出,九月一日佔領禮縣,繼向陝甘邊發展,連克成縣、徽縣、兩當、康縣等城。任弼時同志去二方面軍隨軍行動,劉伯承同志亦調往二方面軍工作。

  這時,中央又將陝甘寧根據地的困難情況,向我們作了通報:「陝甘寧蘇區版圖頗大,東西長約一千二百餘裡,南北亦六百里,現有鹽池、定邊、靖邊、安定、安塞、延川、保安、環縣、豫旺九城在我手中。」「各縣論地情則山多,溝深林稀,水缺土質松,人戶少,交通運輸不便,不宜大部隊運動。人口總數只四十余萬,蘇區內當紅軍的已超過三萬,物產一般貧乏,農產除小米外,小麥及雜糧均缺,不能供給大軍久駐。」彭德懷也給我發過一個電報,內容和中央的電報差不多,我印象很深。我軍在甘南佔領的地區,人口約八十萬,而陝甘寧根據地的人口,才四十余萬,相比之下,我們的處境還好些。

  西北局根據當時的情況,提出了兩個戰略行動方案:一是紅軍出西北,據黃河以西的甘寧青三省地區;二是出川、陝、豫、鄂。中央複示:「我們向國際提出亦是出西北與不得已時出東南兩方案。」並稱已派鄧發同志經新疆去莫斯科,正等待共產國際批准。

  為配合二方面軍向陝甘邊行動,朱總司令和張國燾令四方面軍抽出兩個軍,東出西和、禮縣,消滅王均部。陳昌浩認為,派兩個軍出西、禮作用不大,不如集中主力于現地區,伺機北出通渭、靜甯、會寧,與一方面軍合力夾擊西進的胡宗南部,更為有利。將來四方面軍主力應向隴東北發展,與隴東南的二方面軍呼應作戰。為此,他從岷州前線,趕回三十裡鋪,與朱、張磋商。結果,於九月十三日共同向中央提出了新的作戰方案。

  電稱:「我軍為先機打破敵之既成計劃,爭取抗日友軍,造成西北新局面,一、四方面軍乘胡敵在西北公路上運動之時機,協同消滅其一部。二、四方面軍盡力阻止和遲滯胡敵西進。」具體部署為:「(一)我一方面軍主力由海原、固原地區向靜甯、會寧以北地區活動,南同四方面軍在靜、會段以襲擊方式側擊運動之胡敵,並阻止其停止靜寧以東。(二)我二方面軍以主力在徽、兩、鳳以北地區,並以一部進到寶雞活動,虛張聲勢,揚言:二、四方面軍即直出漢中,一方面軍(向南)會合,以牽制王均於天水地區和吸引胡敵不敢長驅西進為目的。二、四方面軍除以九十三師主力即向靜、會段以南地區活動外,以一部機動兵力集結隴西、武山,並適時以八團以上兵力打擊靜、會間之胡敵,相機打通一方面軍。」

  我仔細考慮了這個方案,認為主要問題是在西蘭通道地區與敵決戰,我們沾不到便宜。據情報說,胡宗南的第一師、第十八師十八日即可抵咸陽,第四十三、四十七兩師隨後跟進,再加上王均第三軍和毛炳文師及川軍的兵力,敵優我劣的態勢相當明顯。而戰場選在西蘭公路附近,敵人運輸方便,調兵迅速,我軍南北夾擊不成,反會遭到敵人的左右夾擊。同時,三個方面軍都向陝甘北集中,那裡人口稀少,就糧困難,不便大部隊久駐,也是嚴重問題。因此,我向朱、張建議,以一部兵力速圍馬步芳的家鄉河洲,吸引馬敵,主力乘虛從永靖以南的蓮花渡過黃河,進據古浪、永登、紅城子一帶,與蘭州的東北軍配合,控制這一戰略樞紐地區,休整補充,為策應一方面軍西渡黃河,共取寧夏,打通蘇聯,創造有利條件。但是,我的建議沒有被接受。

  共產國際批准了紅軍奪取寧夏和甘西的計劃。中央認為,第一步應由一、四方面軍合力奪取寧夏;第二步進據甘西。鑒於一方面軍兵力有限,需固守現有根據地,抽不出更多兵力與四方面軍共同夾擊胡敵,故決定派紅一師向靜甯、會寧一帶出動,策應四方面軍主力北進,控制以界石鋪為中心的有利基點,在通渭、莊浪、靜甯、會寧地區迎敵。九月十八日,朱德、張國燾、陳昌浩發佈了通莊靜會戰役綱領。我們開始行動,擬向靜甯、會寧地區轉進。這樣,一、四方面軍主力南北夾擊敵人的計劃,就變成了四方面軍北進,在西蘭通道地區,獨立迎擊胡敵。我明白這一仗很難打,但準備硬著頭皮幹。

  我們正忙著調動隊伍北進,張國燾匆忙趕來漳縣。進門就把周純全、李特、李先念等同志找來,說:我這個主席幹不了啦,讓昌浩幹吧!我們大吃一驚,莫名其妙。問了問情況,才知剛開完岷州會議。會上陳昌浩和張國燾的意見不一致,陳昌浩得到與會多數人的支持,張國燾的意見被否決。分歧的焦點是:陳昌浩主張立即北上靜、會地區,會合一方面軍,與敵決戰。張國燾則認為,既然一方面軍主力不能南下,四方面軍獨力在西蘭通道地區作戰,十分不利,主張西渡黃河,進據古浪、紅城子一帶,伺機策應一方面軍渡河,奪取寧夏,實現冬季打通蘇聯的計劃。這是張國燾與陳昌浩共事以來,第一次發生尖銳爭論,加上他有個另立「中央」的包袱壓在身上,所以情緒很激動,還掉了淚。他說:「我是不行了,到陝北準備坐監獄,開除黨籍,四方面的事情,中央會交給陳昌浩搞的。」我覺得,陳昌浩在這個時候和「張主席」鬧得這麼僵,似乎有點想「取而代之」的味道,也不合適。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勸了張國燾一通。關於軍事行動方針問題,我們說,可以繼續商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