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八五


  我們原來不準備在這帶立腳,只想籌足必要的糧物,即刻北上。三月初,三十軍則占道孚,總部即指定由李先念、何長工、李天煥、曾日三等同志,組成糧食委員會,負責全力籌集糧食和牛羊肉(制肉乾)。要求達到供平均每人十五天需用的數量,以備北上。然而,那時策應二、六軍團北進的任務,提上了日程,使我們不得不改變原計劃,在道孚、爐霍、甘孜地區,停留下來。

  二、六軍團轉戰在川黔滇邊,同黨中央失去了電臺聯繫。中央對二、六軍團的指示,便由四方面軍電臺轉發。朱總司令是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主席,極為關心二、六軍團的命運。鑒於二、六軍團已轉戰到滇西北地區,擬北進與四方面軍會合,朱總司令提議,四方面軍暫在現地休整補充,接應二、六軍團北上,大家都同意。不知怎麼搞的,張浩來電,反對這個計劃,說:「二、六軍團在雲貴之間創立根據地,是完全正確的。」「將二、六軍團引入西康的計劃,堅決不能同意。」並說:四方面軍既已失去北出陝甘的機會,應爭取先機南出,切勿失去南下機會。那時,中央紅軍主力已東渡黃河,向山西地區轉戰。形勢錯綜複雜,方針變來變去,我們感到迷惑不解。多虧朱總司令決心不變,堅持四方面軍仍在現地休整訓練,待與二、六軍團會合後,共同北上。同時,紅軍總部和方面軍總部還向中央建議,陝北為紅軍活動的重要地區,東征紅軍不宜孤軍突出,脫離根據地,宜早日回到陝北為好。後來,我看了文件才知道,紅一方面軍東征的目的,是要從綏遠方向打通與蘇聯的聯繫,推動抗日局面的發展。

  這個期間,我們對部隊進行了整編。整編後,共五個軍四萬餘人。編制序列如下:

  方面軍總部: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參謀長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副主任傅鐘、曾傳六,供給部部長兼政委倪志亮。

  四軍:軍長陳再道,政治委員王宏坤,參謀長張才千,政治部主任劉志堅。轄十師(師長余家壽,政委葉道志)、十一師(師長周世元,政委陳錫聯)、十二師(師長張賢約、政委胡奇才)、獨立師(師長徐應忠、政委高厚友)。各師均直轄營,不設團部。

  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委員黃超,副軍長羅南輝,參謀長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楊克明。轄十三師(師長李連祥,政委朱金暢)、十五師(師長郭錫山,政委謝良)。該軍系一九三六年一月間由五軍團與三十三軍合編而成。

  九軍:軍長孫玉清,政治委員陳海松,參謀長陳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轄二十五師(師長王海清,政委盛修鋒)、二十六師(師長劉理運,政委楊朝禮)、二十七師(師長陳家柱,政委李德明,參謀長姜振漢)、教導師(師長張道容,政委易漢文)。各師均直轄營,不設團部。

  三十軍:軍長程世才,政治委員李先念,參謀長黃鵠顯,政治部主任李天煥。轄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政委鄭維山,參謀長熊德成,政治部主任徐太先)、八十九師(師長邵烈坤,政委張文德,參謀長劉雄武,政治部主任裴壽月)。每師三個團,九十師暫缺。

  三十一軍:軍長王樹聲兼,政治委員周純全,參謀長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轄九十一師(師長徐深吉、政委桂幹生)、九十三師(師長柴洪儒、政委葉成煥)。每師三個團,九十二師暫缺。

  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政治委員李幹輝。轄第九十四師、九十六師。

  直轄騎兵師:師長許世友,全師二百餘人。

  抗日救國軍:總指揮王維舟。轄第一路(司令李中芳)第二路(司令李彩雲)、第三路(司令柴中孔)、第六路(司令馬良俊)

  紅軍大學:校長劉伯承,政治委員何畏,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參謀長張宗遜。

  共產主義學校:校長劉希平。

  部隊整編後,主要是進行訓練和開展地方工作。根據北上的敵情和地形條件,著重突出打騎兵、打堡壘、夜間戰鬥、江河戰鬥等戰術訓練。劉伯承同志主持紅大的教學,親自給幹部講打騎兵的戰術問題,還編寫了專門教材。我聽過他講課,深入淺出,比喻生動,富有哲理性,讓人感到津津有味,聽了還想聽。在地方工作方面,軍隊派出一批黨政幹部協助地方人員建黨建政,建立藏民地方武裝,建立百姓聯合會、青年隊、姊妹團等群眾組織,並積極幫助群眾發展生產。由於當地的經濟、文化條件十分落後,藏民對衛生知識簡直一無所知。婦女生下孩子,用酥油擦一擦就算了事。大人、小孩患病,聽天由命,連「偏方」治療都不懂。人畜不分,性病流行。因而人口的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大力開展群眾性的清潔衛生工作,幫助群眾治療各種疾病,也是我軍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為策應二、六軍團北上,四月中旬,我們派出四軍及三十二軍一部,由道孚南下,阻止李抱冰部堵截。十六日占東俄洛,十九日逼近雅江,守敵兩個團逃竄,三十二軍在追擊中殲敵一部,佔領雅江,繼占西俄洛,將康定之敵阻于雅江以東。二、六軍團正從麗江一帶向川康邊的中甸、稻城方向進軍,我們預計再有四十天左右,兩軍即可勝利會師。方面軍總部進行了動員和佈置,要求各部隊大力開展迎接二、六軍團的組織準備工作。我在動員會上說:紅軍是一家人,我們和中央紅軍與二方面軍的關係,好比老四與老大、老二之間的兄弟關係。上次我們和老大的關係沒搞好,要接受教訓。「兄弟鬩于牆,外禦其侮」。吵架歸吵架,團結歸團結,不能分家。現在老二就要上來,再搞不好關係,是說不過去的。每個部隊都有自己的長處、短處,方針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加強團結,一致對敵。

  五月間,紅一方面軍結束東征,回到陝北,開始西征。二十五日,中央來電,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四、二方面軍迅速北進的戰略方針:

  (一)國內及國際的政治形勢均取著暴風雨般的姿態向前發展,黨的反日統一戰線策略有第一步的成就(按:指與張學良建立了統戰關係),目前議事日程上的具體任務是建立西北國防政府,徹底戰勝日本帝國主義。

  (二)……紅軍西渡後,向陝、甘、寧發展,策應四方面軍與二方面軍,猛烈發展蘇區,漸次接近外蒙。外蒙與蘇聯訂立了軍事互助條約,國際盼望紅軍靠近外蒙、新疆。

  (三)四方面軍與二方面軍,宜趁此十分有利時機與有利氣候速定大計,或出甘肅,或出青海,在兄等大計決定之後,一方面軍適時向天水、蘭州出動,進一步策應兄等,使蔣軍不能攔阻。至於奉軍,已與秘密約定,不加攔阻。

  黨的這一戰略方針,使我們極為興奮。二、四方面軍會合在即,北上問題,迫在眉捷。紅軍總部和方面軍總部一致決定,全軍六月底北出夏、洮地區,屆時二方面軍可到甘孜,隨即跟進。六月間,因兩廣事件發生,蔣介石調胡宗南等部南下,向李宗仁、白崇禧施加壓力,甘南地區空虛。中央認為,四、二方面軍出甘南最有利。總部討論後,又改變了北出方向,決定乘虛出岷州地區,橫掃王均、毛炳文部,向甘東南發展,並請一方面軍向天水方向活動,進行策應。二十五日,我們作出了分左、中、右三個縱隊,向松潘、包座一帶前進的部署。旋即派李先念率八十九師和騎兵師組成先遣軍,經西傾寺先出阿壩,為全軍通過草地作物資準備。

  取消「臨時中央」的問題,大家都很關心。經張國燾與中央磋商,決定由二、四方面軍領導人組成西北局。六月上旬,張國燾在爐霍召開党的活動分子會議,正式宣佈取消偽中央。七月二十七日,中央批准西北局成立,由張國燾任書記,任弼時任副書記。這是張國燾分裂主義的徹底破產,也是黨的正確路線和團結方針的偉大勝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