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五七


  十月十六日夜,我各路縱隊按指定地點集結完畢,虎視鷹瞵,待命出動。十七日拂曉前,我們下達總攻擊令。敵人猝不及防,張慌失措。在中路,三十軍二六八團,通過陡峭的山路,攀越五丈多高的絕壁,一舉襲占土地堡之要隘煙燈寨,殲敵一個營,打開了缺口。其他部隊陸續跟進。當天即攻下了土地堡、鳳凰觀、邱家堡、馬渡關,殲敵第六團,潰敵第五團,勝利摧垮敵第一師的防地,余敵向宣漢、達縣逃竄。在左路,進展亦較順利。四軍十師、十二師部隊,經與敵激戰,殲敵一個營,佔領了鎮龍觀、餘家坪,次日又占草場壩、五龍台,守敵一個旅另一個團突圍逃竄,敵第二師陣地亦被摧毀。唯我右路四軍十一師尚未按計劃渡過巴河,延誤了一天時間。

  中路和左路猛打窮追,按預定計劃向縱深發展。

  十八日拂曉,左方向敵潰逃的一個旅另一個團,行至五龍台,被我全殲,俘敵旅長以下二千餘人。萬源守敵廖雨辰等部五個團,懼怕被殲,放棄萬源,經黃金口、峰塵場向南猛逃。劉存厚的部隊,打仗不行,逃跑有本事,比兔子還快。左路四軍遂以一部追敵,一部進佔萬源,東向逼近城口。

  主突方向中路的九軍、三十軍各一部,猛烈向宣漢、達縣發展。我隨九軍、陳昌浩隨三十軍行動。沿途敵軍紛紛潰逃,極少遇到抵抗。十九日,九軍二十五師佔領宣漢。三十軍先後佔領了達縣以北的雙廟場、蒲家場和羅江口,控制了達縣通往宣漢的大道。劉存厚在達縣,企圖依託城北鳳凰山險要地形和堅固工事拒守。但我三十軍出敵不意,二十日以兩營兵力佯攻鳳凰山,而以一個前哨營繞過鳳凰山,沿宣漢大道偷襲達縣城,攻進城東門後與敵激戰。主力部隊陸續跟進,劉存原倉惶逃跑。這時,我右路十一師於十八日渡過巴河,攻克老鷹寨、江陵溪,殲敵四百餘人後,也逼近達縣西郊。兩軍配合,將鳳凰山及城內守敵兩個團全殲,達縣解放。

  這一仗,本可活捉劉存厚,可惜被他逃脫。當我少數先頭部隊向城東門進擊時,他尚在府中飲酒扶乩。聽到槍響,才如夢初醒,惶惶然帶上家眷衛兵,從南門出逃。敵人的報刊上寫道:「在綏定(達縣)危急那幾天,劉存厚向劉湘求援的電也不亞於雪片。他在電中,一面告急,一面卻也毫不示弱地表示他要『誓死堅守』。劉湘一面趕急派他在梁山的三師去應援,一面也明白老將軍只是在虛張聲勢,未必堅守得住綏定,所以坦白地向他說,如守得住固然很好,萬一守不住,而所有的武器也來不及運走的話,至少也得把它們毀了再走。然而我們老朽昏庸的老將軍,在那軍書旁午的緊要關頭,偏偏還那樣好整以暇地飲酒扶乩,連搬運要緊東西的大事都想不到,表演了那末一幕倉惶逃走,又厚贈了赤匪一筆禮物的醜劇。」(《國聞週報》第十二卷第九期)這和我們戰後瞭解的情況,基本相符。可見,我三十軍部隊繞過鳳凰山,直取達縣一招,相當巧妙,完全出乎劉敵意料。但問題在於後續部隊尚未跟進,圍住敵人,先鋒部隊就倉促發起了攻擊。右路四軍十一師過巴河耽誤了一天,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宣漢解放後,王維舟的川東遊擊軍派人來聯絡,說南逃的敵人一部被遊擊軍和參戰群眾圍在南壩場。我們當即令許世友副軍長率七十三、二十八兩團,前去應援,配合遊擊軍作戰。沒想到敵人那麼多,約八個團。結果,打了個擊潰戰,僅俘敵五百余名,余敵繼續南竄。陳昌浩留住宣漢。我趕到南壩場,和王維舟同志會見後,簡單談了談情況,即率軍繼續向開江方向追擊,但無所獲。至此,宣達戰役勝利結束。

  宣達戰役,戰果輝煌,把劉存厚的「綏定王國」端了個底朝天。經十一天戰鬥,我解放宣漢、達縣、萬源三座縣城。根據地向東擴展二百餘裡,與川東遊擊區連成了一片。敵川陝邊防軍六個團全部或大部就殲,我斃敵千餘,生俘敵旅長以下三千餘人,繳槍八千余支,子彈五百余萬發,銀元百余萬,棉布二十萬匹,棉衣兩萬餘套,還有兵工廠、被服廠、造紙廠、印刷廠及庫存的大批糧食物資。這是我軍入川以來的一次特大豐收,運輸都成了問題。特別是搞了個兵工廠(工人一千多,機床一百多台),我們用它自造手榴彈、子彈,修理槍炮,對後來打劉湘起了很大作用。

  宣達戰役結束後,軍民興高采烈,同慶勝利。陳昌浩在宣漢,主持了上萬人參加的慶祝大會,宣佈將川東遊擊軍改編為紅三十三軍。

  川東遊擊軍是一九三一年夏天,由中共四川省委派王維舟同志回宣達地區組織起來的。宣漢是王維舟的家鄉,又是他長期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以前曾發動過兩次遊擊戰爭,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遊擊軍成立後,不斷給劉存厚的「圍剿」以有力打擊,積極配合了紅四方面軍在通南巴的鬥爭。遊擊軍改編為紅三十三軍,由原總指揮王維舟任軍長,原梁(山)(縣)中心縣委書記楊克明任政治委員,不久又調去羅南輝任副軍長。轄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三個師。九十七師師長冉南軒,九十八師師長蔣群麟,九十九師師長王波。全軍發展到一萬餘人。

  儀南、營渠、宣達三次進攻戰役,歷時兩個半月。我軍先後殲敵近兩萬,繳獲長短槍一萬二千余支及大量軍用物資,沉重打擊了敵人,極大鼓舞了群眾。新區老區群眾,紛紛參加紅軍,紅四方面軍發展為五個軍,八萬餘人。根據地擴展到東起城口近郊,西抵嘉陵江沿岸,南起營山、達縣,北至陝南鎮巴、甯強,縱四百餘裡,橫五百餘裡,總面積達四萬二千餘平方公里,人口約五百余萬。控制了通江、南江、巴中、儀隴、營山、宣漢、達縣、萬源等八座縣城,建立了二十二個縣市的革命政權。由此,形成川陝根據地的鼎盛局面,是方面軍發展史上的新高峰。

  三次進攻戰役勝利的實踐證明: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不能單靠積極防禦,也要靠積極進攻。防禦和進攻,交替運用,依具體情況而定。敵人壓來了,我們用積極防禦去打破他們的進攻,乘勝追擊,擴展根據地。敵人龜縮回去了,我們就積極開展有利條件下的外線出擊,一面擴大根據地和遊擊區,一面為打破和遲滯敵人的新攻勢創造條件。防禦和進攻形式交替變更,不斷反復,貫串在根據地的發展進程中,二者缺一不可。這是由中國土地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決定的。只有把握這個規律,才能正確地指導戰爭,奪取勝利。

  三次進攻戰役的勝利,具體地說,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奠定基礎,積聚力量。

  粉碎田頌堯三路圍攻後,我根據地周圍的敵人,各回巢穴,膽戰心驚,已經轉為戰略上的守勢,利於紅軍向外發展。那時,我們為什麼不立即發起外線進攻呢?道理很簡單,自己的力量不足,根據地的基礎還不穩固。

  川陝根據地是剛剛誕生不久的新區,且在邊打邊建的情況下生存、發展,說實在話,根基並不牢靠,力量自然有限。經過四個月的反三路圍攻,當務之急是取得喘息時機,穩定群眾情緒,醫治戰爭創傷,深入土地革命,發展和恢復生產,進一步清理和鎮壓敵對分子,為外線進攻積極創造條件。

  創建革命根據地,決不是一蹴而就、輕而易舉的事。要幾上幾下,要反復發動群眾,要費時費力去做許多扎實細緻的工作。象蓋房子一樣,首先要打好地基。地基打不牢靠,房屋蓋得越高,架子散得越快。加之,紅軍經過幾個月的連續苦戰,亟待休整;大量新兵的湧入,尤需教育和訓練。因此,當時我們只能關起門來,老老實實辦家裡的事。只看到客觀上的有利進攻形勢,不顧及主觀上的基礎和力量,一廂情願,「不停頓的進攻」,叫冒險主義,非吃虧不可。鄂豫皖第四次反「圍剿」的教訓,我們記憶猶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