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五〇


  ※第九章 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

  §木門會議前後

  田頌堯第二十九軍慘敗的消息,無疑等於在四川軍閥頭上響了一聲炸雷。震驚之余,他們不得不重新估計紅軍的力量。這時,又一次爆發的劉湘、劉文輝的川西混戰,勝負未分,欲罷不能。其他軍閥懾于紅軍威力,提心吊膽,自保「防地」,誰都不想貿然進犯我根據地,落個田頌堯第二的下場。陝南的西北軍孫蔚如部,也同紅軍談判,暫時達成了互不侵犯默約。在川陝邊,暫時出現了有利於根據地建設的相對穩定局面。

  鞏固根據地,加強紅軍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兩大任務。二者又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不可偏廢。當時分工由張國燾、曾中生著重抓地方工作建設,我和陳昌浩著重抓軍隊工作建設。

  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川陝省委在通江的新場壩召開第二次黨代表大會。會議聽取了曾中生同志代表省委所作的政治報告。作出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中國共產覺川陝省黨的任務》等決議。明確規定黨和地方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猛烈擴大紅軍,加緊武裝農民,積極開展根據地周圍和敵佔區的遊擊戰爭,擴大和深入土地革命,開展查田運動,徹底分配土地,健全各級紅色政權機構,加強反對帝國主義的宣傳,擴大反帝大同盟的組織,黨員、團員和革命群眾普遍軍事化;開展白區工作和白軍內部的士兵運動;擴大和健全黨的組織和工會、青年團的組織,繼續鎮壓和肅清反革命等。規定這些任務是必要的,正確的。根據地的進一步鞏固和建設,有了明確的要求和目標。

  接下來是木門會議。這是加強軍隊建設的一次重要會議。

  六月底,我們在旺蒼縣的木門場召開軍事會議。出席會議的有—…百多名紅軍領導幹部,我和陳昌浩主持了會議。會址設在木門附近半山腰的一座寺廟裡,周圍綠樹掩映,分外幽靜。我們這些滿身征塵的人,來到這裡,像是進入世外桃源一般。

  總結反三路圍攻的作戰經驗,是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各部隊檢查了作戰中的優缺點,交流了情況和經驗,我就作戰和建軍問題發了言。那時講話不用稿子,事先想幾條,列在小本本上,即席發揮。時隔多年,講了哪些具體內容,已經記不太清楚了。要點大致有:反圍攻勝利的意義,收緊陣地的必要性,川軍的作戰特點及我們的戰術,擴大紅軍,改編紅軍,加強政治工作等。

  另一個議題是停止部隊內部的「肅反」問題。反三路圍攻開始不久,張國燾即藉口部隊「不純」,令陳昌浩和保衛局進行「肅反」。老一套的辦法,單線領導,搞逼供信,「自首」運動,任意捕人殺人,軍委主席和政治委員說了算。罪名無非是什麼「托陳取消派」、「右派」、「通敵」、「AB團」、「改組派」等,天曉得 !當時,戰爭異常緊張,部隊整天和敵人拚殺,一個人頂好幾個人用,有生力量寶貴得很。我在前線聽說一些幹部、戰士被捕的消息,真是惱火極了。九軍七十三團政委陳海松,年僅二十歲,很能打仗,被列為「審查」對象,要抓起來。軍長何畏跑來找我,我說:他是個小孩子,有什麼問題呀,不能抓 !我打電話問陳昌浩:「同志,你們想幹什麼?我們的部隊從鄂豫皖打到四川,是拚命拚過來的,哪來那麼多『反革命』嘛!現在弄的人心惶惶,仗還打不打呀?命還要不要呀?」陳昌浩有張國燾撐腰,「奉命行事」,我的話他當然聽不進去。電話裡應付了我幾句,實際上仍在堅持「肅反」。部隊意見很大,層層進行抵制。

  李先念同志在十一師,就沒有照保衛局列的黑名單抓人,說:「打完了仗再說!」保護了一些幹部。這個期間,先後被逮捕殺害的團以上幹部,有:曠繼勳、餘篤三、吳展、聞盛世、陳少卿、趙箴吾、楊白、王振華、袁誠漢、李紹德、任瑋璋、張逸民等。七十三師二一八團第三營一仗沒打好,政委陳少卿被當作「改組派」抓起來,株連全團排以上幹部,幾乎全部抓光。有的被關,有的被殺,有的被送到運輸隊裡扛大米袋子。木門會議上,大家議論紛紛,慷慷激昂,強烈要求停止部隊內部的「肅反」。有個師政治部主任,搞刑訊逼供,殺人不少,在會上挨了批鬥。陳昌浩的頭腦清醒了些。他在講話中雖肯定前一段部隊中「肅反」的必要性,但承認錯抓了些人,同意停止「肅反」,將錯抓的人放回。木門會議,在抵制張國燾的罪惡「肅反」上,取得了勝利,意義非同小可。

  再一個議題是部隊擴編和整訓問題。反三路圍攻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紅軍的聲望,參加紅軍成了群眾心目中最榮耀的事情,部隊和地方武裝力量有很大發展。為適應新形勢,會議決定將紅四方面軍的四個師擴編為四個軍,並通過整訓,加強政治工作和軍事訓練,恢復彭楊幹部學校,進一步提高部隊的軍政素質。

  木門會議後,部隊進行了整編,全軍共四萬餘人。編制情況如下:

  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最高軍事領導機構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張國燾,副主席陳昌浩、徐向前,參謀長曾中生。下設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總政治部。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總政治部主任陳昌浩兼,副主任傅鐘、曾傳六。方面軍直轄機關和部隊有參謀處 (主任舒玉章)、總經理部(即後勤部,主任鄭義齋)、總醫院(院長蘇井觀)和警衛一團、二團、婦女獨立營等單位。彭楊學校直屬軍委領導,校長倪志亮。

  以十師為基礎,擴編為第四軍。軍長王宏坤,政治委員周純全,政治部主任徐立清(後為洪學智)。轄十師(師長汪乃貴,政治委員甘良友)、十一師(師長陳再道,政治委員葉成煥 )、十二師(師長張才幹,政治委員徐長勳),共八個團。

  以十二師為基礎,擴編為第九軍。軍長何畏(抗日戰爭初期叛變,投降國民黨),政治委員詹才芳,副軍長許世友,參謀主任王學禮,政治部主任王新亭。轄二十五師(師長許世友兼,政治委員陳海松 )、二十七師(師長王學禮兼,政治委員梅華樊),暫缺二十六師,共六個團。

  以十一師為基礎,擴編為第三十軍。軍長余天雲,政治委員李先念,參謀主任文建武,政治部主任張成台(後為李天煥)。轄八十八師(師長汪烈山,政治委員王建安)、八—卜九師¨幣長柴洪儒,政治委員杜義德 ),九十師(師長鄒洪盛,政治委員程世才),共八個團。

  以七十三師為基礎,擴編為第三十一軍。軍長王樹聲[兼),政治委員張廣才,政治部主任黃超。轄九十一師(師長朱德崇,政治委員林安英,副師長王友鈞),九十二師 (師長陳友壽,政治委員楊朝禮)、九十三師(師長葉道智,政治委員王德安),共七個團。

  各軍軍部機關為司令部、政治部。軍直屬單位有軍醫院、修械所、擔架營、特務營(包括偵察、通信、警衛、工兵等分隊)和追擊炮兵連。不久,軍以下的後勤機構,也相繼建立和充實。

  這次擴編,採取由地方武裝、赤衛隊向主力紅軍升級為主的辦法,較好地保證了擴兵的質量。

  幹部很年青,都是從戰火中成長起來的。我那時三十二歲,陳昌浩二十九歲,王樹聲二十八歲。軍師兩級幹部,二十來歲的占絕大多數。四軍軍長王宏坤,二十四歲,三十軍政治委員李先念,二十四歲,九軍二十五師政治委員陳海松,才二十歲。團以下幹部中,十七、八歲的「娃娃」,一大片。他們雖然年歲不大,但來自工農,來自基層,來自槍林彈雨之中。不僅富有為工農階級的解放而戰的犧牲精神,而且具備比較豐富的實戰、訓練、帶兵經驗。紅四方面軍英勇善戰,一往無前,生龍活虎,不畏艱險,是同放手提拔和任用大批經過戰火考驗的優秀青年幹部,分不開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