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細敘滄桑記流年 | 上頁 下頁
三五


  經過一個月籌備,第一期《今日中國》於1939年上半年出版。承擔印刷的是原承印《日寇暴行實錄》的商務印書館香港印刷廠,是香港唯一的一家擁有新式凹版印刷機的廠家。畫刊印出後怎麼發行?第一批對象是本港和東南亞各地的書店;第二批對象是美洲和歐洲可能聯繫上的大書商;第三批對象是大後方的書店;第四批對象是政治部的部與廳;第五批對象是贈閱者,包括我國駐外使領館、各國元首、各國外交機構等。記得各國元首名單中有德國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蘇聯的斯大林和英國的邱吉爾。至於這些大人物能否收到《今日中國》那就不得而知了。從1939年到1940年,每月一期,總共出了十二期。畫刊的印刷和編輯開支,每月向重慶政治部駐香港的代表「設計委員」成舍我領取。每當領經費時,成舍我總有些政治部的指示傳達給我;加上成本人對畫刊的內容表示一點意見。綜合起來,記得有以下幾條:

  一、某期畫刊封面印了重要抗日將領的頭像,其中有馮玉祥、李宗仁、陳誠……諸人,成表示陳誠應占突出地位。
  二、某期介紹延安木刻藝術,認為不妥。
  三、某期介紹八路軍戰績,認為不妥。
  四、某期發表遊擊戰士形象,認為不妥。
  五、某期發表宋氏姐妹在重慶的活動,表示滿意。
  六、要多宣傳蔣介石。

  這些意見使我明白,成舍我是陳誠所信賴的人。他本來在上海辦小型日報《立報》,主編為薩空了。薩于1939年初隨《新疆日報》長征團到了新疆,幫助茅盾主持該報的編務。《立報》在香港復刊,看來其政治後臺是蔣介石最親信的將領陳誠。成舍我于抗日勝利後隨陳誠去了臺灣。

  1939年到1940年在香港兩年,政治部通過成舍我對我控制,我感到不是滋味;同時我在三廳的代理人和供稿人席與群,有時也來信轉達三廳的意見,大致和成舍我的意見相似,不過加了點「作料」,就是說還得為三廳本身做點宣傳。我感到我這個《時代畫報》老編輯的頭腦已不能適應官場需要,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然而每次去見成舍我老闆,總覺得有點不舒服,因而在編完十二期後,我特意到重慶去看看,是否還能把《今日中國》編下去。

  1940年夏,我取道廣州灣,經廣西玉林,在資縣和桂平搭拖渡到柳州,然後乘湘桂路火車在桂林打了一轉,經貴陽到達重慶。一路上遇到不少從重慶出來的朋友,說局勢變了,新四軍在安徽被蔣介石包圍,損失很大,國共合作被老蔣破壞了,你還會重慶幹什麼?我明知重慶情況不妙,但總得親眼看看,辨辨滋味,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關於在重慶的情況,我下一節再寫,這裡還要說一說在香港辦畫展的事。

  1939年我初到香港時,由於和漫畫界老朋友會合,又結識了幾位原在香港的漫畫家李凡夫、餘所亞、鄭家鎮,大家常在一起飲茶,談到漫畫宣傳隊在大後方的活動,挑起了在香港組織一次漫畫展的想法。我把隨身帶的幾幅宣傳布畫給大家看,當即一致決定按照這種形式畫一批新作,找個人多熱鬧的地方,以「中國漫畫家協會香港分會」的名義舉辦一次抗戰漫畫展覽會。一言為定,每人回去動手就畫,不到兩星期,作品已陸續交到《今日中國》編輯部,展覽地點就定在編輯部樓下電影院大廳裡。這次畫展規模雖不及1937年南京電影院那次大,參觀的人數卻多得多。在此期間,適逢《西行漫記》作者斯諾第二次訪問延安路過香港,經愛潑斯坦邀請,他與宋慶齡一起參觀了我們的畫展。

  香港在抗日戰爭爆發前,純粹是個工商城市,文化生活單調,除了電影院,就是廣東戲,報刊沒幾家。這個英國人統治的殖民地,其經濟活動和中國大陸有密切關係。日寇侵華戰爭爆發後,特別是上海、武漢、廣州淪陷後,香港人口驟然膨脹起來。金山、王瑩帶領的劇團來這兒演過話劇,其中有名的抗日劇目《放下你的鞭子》和反法西斯劇目《馬門教授》一新香港人的耳目。中共在這兒辦了個《華商報》,總編是筆名「喬木」的喬冠華;廖承志是延安派在這兒的總頭頭。國民黨的海外部長吳鐵城也坐鎮香港,代表蔣介石辦理對外、對僑事務,黃苗子在他的辦事處做秘書工作;《今日中國》能在香港立足,有時也得向他請教。國民黨除了這個部門,也還有其他部門和派別的人物在此活動。陳誠的《立報》,老闆成舍我是《今日中國》的頂頭上司,我得每月和他打交道。此外,戴笠的特務機關也派了人在這兒活動,此人叫王新衡,因偶然的機會,在港九輪渡上,由一個中央信託局的朋友介紹我認識了他。那朋友事後說,認得此人,在某種場合會有作用。此話在此五方雜處的地方也許有一定意義。三年以後此人在重慶起了非常特殊的作用,後面我還要寫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