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回憶錄 > 我與浦東抗日遊擊戰 | 上頁 下頁 |
五三 |
|
關於北撤的情況,我是後來聽顧複生等同志介紹瞭解的。 中央對部隊北撤有指示,要求我們對當地幹部和群眾講明白:北撤是為了顧全大局,我們是忍痛北撤的;如果蔣介石打內戰,是不得人心的,一定會失敗。我們離別的時間不會太久,就會回來的。我們離開後,國民黨反動派就會來到,他們對於人民的手段,與日本鬼子一樣殘酷,必須提高警惕。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歡迎已暴露身份的地方同志與群眾中的積極分子一起北撤。 浙東縱隊司令部和其他支隊,由譚啟龍和何克希等領導率領,分別向青東重固轉移。9月30日,譚啟龍同志率區黨委、司令部機關和三支隊蔡群帆部,從浙江臨山下船,渡杭州灣後直接在奉城南門上岸。在奉城,經過一個星期的休整,偵察和做好其他各項工作之後,大軍便從奉城出發向北,經頭橋折西北過泰日橋,到閘港渡過黃浦江,再向西北至青浦觀音堂,先與淞滬支隊部會合。張翼翔副司令率四支隊在姚北庵東、相公殿渡海,於10月1日到奉城。張俊升副司令率二旅於10月3日在杭州灣北岸海寧一帶登陸,遭國民黨頑固派進攻轉移至澉浦,經乍浦至南匯泥城,後坐船直接去蘇北啟東。10月4日,何克希司令員帶副參謀長謝忠良率五支隊,從古窯浦上船,渡過杭州灣到達澉浦城,粉碎了先期到達的國民黨軍隊的堵截,沖出重圍,爾後會同後續部隊從海鹽到金山、張堰,再東行到達奉賢的奉城。 我們淞滬支隊為浙東縱隊大部隊順利北撤,肩負重大任務。張席珍同志率領的浦東部隊集中到南匯泥城、奉賢一線,控制杜家行以南、魯家匯以西的閘港渡口和渡黃浦江的船隻,隨時接應浙東主力部隊和司令部過江。浦西部隊除控制了顓橋渡與船以外,還要控制滬杭線的莘莊車站以及滬甯鐵路南翔與昆山之間的陸家浜車站,並安排好大軍過長江的糧食和船隻。為此,華山大隊趙熊率一小分隊,從昆東路南向北經夏家橋越滬寧鐵路、公路,向北經昆嘉之間的石牌到太倉、常熟地區,找到蘇、常、太部隊及其領導人浦太福同志,傳達上級領導關於迎接大軍北撤,做好沿途保衛,籌備過長江的船隻和糧食等指示。張席珍率領的浦東部隊在完成掩護大部隊過黃浦江任務後,也到青浦重固與淞滬支隊總部會合,隨大軍北撤。 各路部隊在青東重固會齊後,一時,大軍雲集,盛況空前。10月5日,在青浦重固隆重召開北上萬人誓師大會。晚上召開軍民聯歡會,其場面真比農曆八月十八重固的廟會還熱鬧。當地群眾給部隊送來了雞、鴨、蛋等各種慰勞品。劉長勝同志也帶了上海代表團前來送行。當天,譚啟龍、劉長勝、何克希、陳偉達等同志也與廣大指戰員一起觀看了「調獅子」等文藝節目。聯歡會上響徹了「毛主席萬歲」、「反對打內戰」等口號。接著,部隊在蟠龍、觀音堂、重固、章堰等地分別召開了辭別大會。會上,對國內形勢和我黨忍讓為國的北撤行動,有慷慨陳詞的,有失聲痛哭的,也有怒駡蔣介石的。當時,國民黨部隊已經到達松江城,偵察部隊甚至到了泗涇鎮一帶。 為安排我部撤離後的工作,淞滬地委和支隊部決定:由地委副書記姜傑同志負責與王克剛辦理地方黨組織的交接工作。上海地下黨暴露身份的幾十名骨幹組成了「工人大隊」,諸敏為隊長,周克為指導員,也隨地委行動。在這轉折關頭,想不到地委委員陳正之突然走上了逃跑的邪路。他用欺騙的手段,賣掉了昆南區的10余石大米,拿走了100多銀元庫存,帶了老婆逃往上海。昆南縣委陳傑、徐永堅得訊後急報地委。陳偉達同志為此寫信勸他回來,陳正之答覆說他不做反革命,但也不回地委。後經浙東區黨委批准,開除了他的黨籍。陳正之的不辭而別,在我們淞滬地區黨內震動不小。說明高一級的幹部,在革命的轉折關頭,也總是有個別人會經受不住考驗,或者落伍,或者開小差,甚至出賣革命,叛變投敵。1945年11月,浙東縱隊大軍編為六個支隊北撤。淞滬支隊全部加上地方幹部,共1500多人,整編為第一支隊,支隊長張席珍,政委陳偉達,支隊副舒予望。 大軍從青浦觀音堂經白鶴港大橋到陸家浜過鐵路進入蘇常太地區,然後從支塘鎮到常熟滸浦渡口下船。渡江後經沙洲、東台、鹽城,一直到蘇北漣水,一支隊與五支隊合編為新四軍第一縱隊第三旅第七團,團長謝忠良,政委邱相田,副團長張席珍,副政委顧複生,參謀長曾阿繆。陳偉達同志調一旅任政治部主任。 第一縱隊又稱「機動縱隊」,直屬我黨中央指揮,縱隊司令員是新四軍名將葉飛。當時是準備開赴東北,所以也稱「遠征軍」。後來,中央改變原定計劃,把這個縱隊留在山東,成為陳毅司令員統率下華東野戰軍的一個主力縱隊。作為上海人民子弟兵的一縱七團,在解放戰爭中參加了很多重大戰役,屢立戰功;在朝鮮戰場上兩次穿插敵軍縱深,出色地完成殲敵任務,受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首長通令嘉獎。回國後,他們又投入了解放浙江島嶼的戰鬥,在人民解放軍第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渡海作戰中,他們作為登陸作戰的主力團,打下了一江山島,使解放大陳列島戰役取得完滿的勝利。自然,這都是後事。 大軍撤到蘇北後,我們部隊還選派了一些優秀同志如張執之、張榮等去東北受訓,他們成為我軍第一批飛行員。張執之同志後任空軍司令部副參謀長。 §9.淞滬支隊發展回顧 淞滬支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上海郊區的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這支武裝是在非常艱苦和特殊的環境下成長壯大起來的。她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隱蔽到公開,前後經歷了八個春秋。這支部隊成長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浦江兩岸人民的支持和犧牲。她是在與日、偽、頑鬥智鬥勇,在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頑強鬥爭中發展壯大起來的,是用烈士和人民的鮮血換來的。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我們永遠不要忘記。 1937年「八一三」後,在中共江蘇省委上海地下党領導下,由周大根、吳建功等同志,發動一批愛國青年,在泥城一帶以組訓壯丁的名義,籌建地方自衛武裝。1938年1月,編為南匯縣保衛團第二中隊後稱保衛二中隊,周大根為中隊長,吳建功為中隊副,參謀郭君宜,還有六七個教官。部隊發展到140多人,組建五個區隊。 1938年七八月,南匯縣二區區長連柏生,在共產黨員王才林、王義生和進步青年林有璋的支持下,創辦了壯丁訓練班,籌建二區自衛武裝。9月,聯合南匯北門外五堍橋的游雜武裝周毛紀部隊,組建了南匯縣保衛團第四中隊,後稱抗衛四中隊,連柏生為中隊長,王才林、周毛紀(不久叛變被鎮壓)為中隊副,王義生任一區隊長,全中隊共20多人,到1939年4月,發展到130多人,設三個區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