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回憶錄 > 我與浦東抗日遊擊戰 | 上頁 下頁
四四


  在這次軍政大會上,區黨委對我們浦東反「清鄉」鬥爭的經驗十分重視,要我們認真總結並向大會作介紹。我與姜傑同志商量後,我把二年多浦東反「清鄉」鬥爭的大事一件件梳理了一遍,姜傑同志整理了一個提綱。第二天我按提綱,從我接受命令帶11個同志潛回浦東,如何變被動為主動,運用機動靈活的遊擊戰術,連續不斷地打擊敵人,直講到溫州買槍和朱家店戰鬥,我們部隊裝備越來越好,人員越來越多,遊擊區越來越大。我們的基本經驗是堅決執行黨中央和區黨委在敵後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指示精神,依靠人民群眾,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參加大會的全體同志聽了非常振奮。區黨委領導對我們的鬥爭給予很高評價,對我們在浦東的許多做法,如到國民黨後方溫州去買槍,做兩面派工作,在敵人據點裡收繳「愛國捐」,都作了充分肯定。特別是對我們在鶴沙等地開展鎮壓漢奸的鬥爭,也作了充分的肯定,說我們做得對,指出,在當時敵人氣焰囂張,我軍處於完全劣勢的情況下,為鎮壓敵人的氣焰,打開抗日局面,用「紅色威懾」來對付「白色恐怖」是完全必要的。當然,對於被鎮壓的極個別人來說,可能有鎮壓過了一點頭的現象,但在當時鬥爭非常殘酷的情況下,這種誤差是很難避免的。否則,我們這12個人就無法在浦東站住腳,就不會有現在的局面了。在這之前,我也聽到一些風言風語,有的壞人攻擊我說:「諸亞民殺人太多。」甚至造謠說,這次會議要把我抓起來。我在大會上的發言和領導的表揚,徹底粉碎了敵人顛倒黑白、盅惑人心的污蔑。

  大會後,新華社駐浙東分社記者梁山同志專門採訪了我。他根據我的發言稿和我給他介紹的一些背景資料,寫了一篇長篇通訊,有5000多字,後來刊登在1945年2月16日的浙東區黨委機關報《新浙東報》上,題目是《新四軍在浦東》。文章讚揚我們的部隊是「浦東人民的燈塔」。這是上級党領導對我們部隊極大的鼓舞和激勵。

  軍政大會開到10月9日,因發現周圍敵人調動較大,移到四明山的袁馬繼續進行。其他兄弟部隊也介紹了許多好的經驗。會議還傳達和學習了黨中央的整風文件,學習了毛澤東關於整頓黨的作風,反對教條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的重要著作,感到十分親切和深刻。大會開得很活躍,組織了相互參觀,我們帶去的那挺戰利品日本「九六」式輕機槍成為大家參觀的「珍稀品」。會議期間舉行了文娛會演,浙東縱隊政治部政工隊演出了《兄妹開荒》、《流寇隊長》等文娛節目,內容是根據地搞生產和批評遊擊習氣的。我們還與浙東群眾一起欣賞了當地的社戲。我第一次看到了「孔明燈」,還看了浙江的地方戲「紹劇」和「越劇」。11月5日,大會給黨中央、毛主席發了致敬電,並宣佈勝利結束。我從香港回到浦東後,有兩次學習受教育最大,一次是去蘇北根據地參觀,一次就是參加浙東軍政幹部大會。

  11月中旬,我踏上返回浦東的征途。

  §2.亮出新四軍旗幟

  1944年11月浙東軍政大會期間,黨中央公開宣佈我黨在敵後有兩支抗日武裝,一支是浙東縱隊,一支是廣東的東江縱隊。

  11月下旬,浙東區黨委決定把「浦東支隊」正式命名為「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淞滬支隊」,任命我為支隊長,姜傑兼任政治委員,張席珍任支隊副兼參謀長,曾平任政治處主任,轄三個主力中隊,即翁阿坤中隊、趙熊中隊和張錫祚中隊,另外,還有三個地方中隊。我們正式打出了新四軍淞滬支隊的旗幟。

  中共浦東地委也相應地改為中共淞滬地委,姜傑任書記,金子明、我、陳正之、張席珍、曾平為委員。地委為適應這一新情況,又恢復了中共浦東工作委員會建制,由陳伯亮任書記,肖望、吳建功為委員。

  11月底,召開了淞滬地委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全體地委成員,還有「浦東工委」陳伯亮、吳建功、朱心泉、肖望、鮑季良、王立平;路南區委孔啟城;部隊幹部楊明德、趙熊、鞠濤;各區民運工作領導人陳正華、沈平心,沈肖方等。會議主要傳達貫徹浙東軍政幹部大會精神,學習中央文件,總結反「清鄉」鬥爭的經驗教訓,明確今後的戰鬥任務。金子明同志代表姜傑同志傳達了浙東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講了當前形勢和任務。我主要介紹軍政大會上彙報浦東反「清鄉」鬥爭的情況,以及區黨委對我們浦東遊擊戰爭的評價、讚揚以及一些具體指示。陳正之和楊明德同志分別報告了地區工作和武裝鬥爭的情況。最後由姜傑同志作了總結。會議期間,還學習了整風文件,二五減租和統戰政策,以及毛澤東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農村工作方針、遊擊戰爭等有關著作和文件。

  中共中央華中局為貫徹落實黨中央8月21日關於《佈置滬、甯、杭、鄞間,廣泛開展遊擊戰爭,準備大城市武裝起義》的指示,於11月27日由粟裕司令員率新四軍一師主力從蘇中渡江南下天目山,執行黨中央提出的向東南敵後發展,控制蘇、浙、皖和發展浙東沿海地區的戰略任務。1945年1月13日,中央又決定成立以粟裕為司令、譚震林為政委的蘇浙軍區,下轄第一(即原十六旅,司令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第二(即原浙東縱隊,司令何克希、政委譚啟龍)、第三(即原新四軍一師南下的三個團,司令陶勇、政委袁英平)三個縱隊。

  1月中旬,為了加強淞滬地區領導,華中局決定把陳偉達、顧複生同志調來浦東。1月下旬,陳偉達、顧複生、雷敏、餘恨生等同志,從蘇北如皋沿海登船,經東海到浦東的祝家橋,與我們支隊部會合。根據浙東區黨委決定:陳偉達任中共淞滬地委書記兼淞滬支隊政委,姜傑任地委副書記兼副政委,增補顧複生為地委委員,其餘領導同志不變,統一領導上海地區的武裝鬥爭。支隊部任命余恨生任淞滬支隊後勤處主任。

  陳偉達同志是大學生,原來在蘇北根據地四分區任副書記。顧複生同志在蘇北軍區敵軍工作委員會工作。顧到浦東後,又成立了淞滬地區專員公署,顧複生同志任專員,加強了淞滬遊擊區的政權建設。浙東行政公署還委任了川沙、南匯、奉賢、青浦、松江等縣縣長,川沙縣縣長鮑季良,南匯縣縣長吳建功,奉賢縣縣長由我兼任,因我一直在負責部隊工作,這個縣長實際是掛名的,準備物色到地方同志之後再移交。只有南匯縣長吳建功同志,搞了一個縣級班子,大力加強地方政權的建設。南匯縣成立了警備中隊,又在南匯各區先後建立區政府:一區區長陳明初即陳山,二區區長夏筱塘,三區區長黃川農,四區區長嚴克,五區區長王守江,六區區長莫伯如,七區區長施與,八區區長張磊。不久,南匯縣又建立了四個區委:塘東區委書記王立平,委員方政元、周木樓、周順卿;路南區委書記孔啟成;委員張耀明、杜林、王木千、王權;路北區委書記黃川農,委員孫平心,後補委員張震言、張友根、王新章;東南區委書記沈肖方。南匯縣的塘東區、東南區、路南區和奉賢縣基層黨支部迅速組建和發展起來,農會、婦救會等群眾團體相繼建立,形成了很大聲勢。

  以上所進行的一系列黨政軍的組織變動,都是為了適應新形勢,迎接總反攻,它為後來淞滬地區我黨政治、軍事力量的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