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武警第一位女將軍 | 上頁 下頁


  【9、人要活得有價值】

  1955年至1961年,楊俊生先後考入北京市女子第二中學(初中)和北京師範大學女子附中(高中),最終都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在俊生初中二年級時的1957年,針對知識界的「大鳴大放」,反「右」運動掃掠全國,五十多萬人被打成「右派」。第二年,俊生初三時,「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漫捲全國,歷代吃苦受難的中國人民豪情萬丈,發起為了把「一年超過英國,三年超過美國,五年進入共產主義」夢想變為現實的總攻。1960年,即俊生高二時,又演變為吃糠咽菜的三年「自然災害」……

  全民大煉鋼鐵,她曾把鋪蓋搬到爐窯旁;煉鋼需要廢鐵,她曾拆下自家的大鐵門;全民大辦農業,她曾在假期裡步行幾十裡,幫助社員去耙地鏟草;全民大辦水利,她曾跳進沒膝深的水裡挖淤泥……

  「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這是楊俊生立下的誓言。「黨中央號召我們,祖國正需要我們,我們革命後代要毫不猶豫地沖上去!祖國考驗我們的時刻到了!」與許多人不同的是,楊俊生沒有把社會活動代替對文化知識的學習。相反,她學習更用功、自覺了。在機器隆隆的工廠,在人歡馬叫的工地,那些戴著眼鏡,鋪展複雜的圖紙,向周圍的人講解指點,交待工作任務的工程技術人員,更讓她敬佩和羡慕。他們比劃指點過處,圖紙變成了一批批閃光的機器、一座座巍峨的大廈、一座座雄偉的水壩……俊生感覺到這些人更有威力、更「有用」!爸爸媽媽常教育他們:「學校活動要參加,個人學習更要抓緊!」「國家建設最需要的是有文化、有知識、懂技術的人才。」

  那段時期,學校教學課時明顯減少,有時減去一半。她和三四個學習較好的同學自發組成了「自修學習小組」,地點就在房子稍寬敞一些的俊生家裡,一邊學習課本內容,一邊閱讀課外書籍,交流學習體會。對實在弄不懂的問題就拿到學校請教老師,或請高年級的同學輔導。有的老師為俊生等人的學習精神所感動,常常是下工地先趕到俊生家,輔導完功課才回去。中學時期的楊俊生,文化知識的涉獵面更寬更廣了,不少優秀書籍都曾深深地打動著她。「那時,每讀一本好書,我就感到自己長了一截,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就進了一步,」楊俊生說,「小學時就讀過一些書,中學重讀時的理解就不一樣,到大學時就更加深刻了。」「我愛書,書給了我一個新的視野,新的靈魂。」在文學讀物外,俊生開始偏向自然科學,像《十萬個為什麼》、《世界大發明》、《趣味生物學》等,把身邊熟悉的世界,重新展現在她面前,她感到了自然的深奧和個人的渺小。尤其在物理上,她表現出特別的偏好,而且與同學們嘗試著做些小手電、小檯燈、小收音機之類的東西。

  楊俊生回憶說:「每次發明創造大功告成,真是喜不可言,心中蕩起一股英雄凱旋般的自豪……」因為,她有了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她仰慕居里夫人,想當女科學家。她驚歎——居里夫人溫和善良的笑容裡,怎能包容住磐石般的堅韌?為何對所鍾愛的事業有著火山噴發般的熱情?俊生覺得:她是真正的強者!活得有價值。自己活著,一定要像她那樣……

  楊俊生的自修學習小組常常學到家裡吃晚飯的時間,她總是強留大家一起進餐。「沒想到將軍家的伙食與大家都一樣:高粱面、地瓜面和菜葉蒸成的餑餑,加點兒鹹菜。我們也不客氣,十幾個人一頓就吃下去三籠屜,俊生總是勸大家再吃幾個。」一位姓鄒的同學說。久而久之才發現,這樣的伙食標準,俊生家也維持不住!儘管軍人家庭有特殊待遇的規定。當時楊俊生家裡,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重點照顧,三個弟弟(東勝、東明、東成)和兩個妹妹(東榮、楊楊)都正處在長身體的年齡,是「次重點」。往下輪到俊生、易生和堂弟。全家伙食常常是靠弄點菜幫菜葉、豆腐渣以及爺爺、姑姑在院裡種、養東西來補貼。「俊生卻從不提這些事,尤其對特別困難的工農子弟,每次都不讓走。甚至還多帶些午飯到學校給我,一直持續了一年多,直到形勢好轉。」同學趙欣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