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我的前半生 | 上頁 下頁 |
在封鎖中(2) |
|
這時我還不知道,日本人正在忙亂中。日本在國際上處勢孤立,內部對於採取什麼形式統治這塊殖民地,意見還不統一,關東軍自然還不便於立刻讓我出場。我只感覺出日本人對我不像在天津那麼尊敬了,這個上角也不是在天津駐屯軍司令部裡的那個上角了。我在不安的預感中,等待了一個星期,忽然接到了板垣的電話,請我搬到旅順去。 為什麼不去瀋陽呢?上角利一笑嘻嘻地解釋說,這還要等和板垣大佐談過才能定。為什麼要到旅順等呢?據上角說,因為湯崗子這地方附近有「匪」,很不安全,不如住旅順好,旅順是個大地方,一切很方便。我聽著有理,於是這天晚上搭上火車,第二天一早到了旅順。 在旅順住的是大和旅館。又是在對翠閣的一套做法,樓上全部歸我們這幾個人佔用,告訴我不要下樓,樓下的人也不准上來。上角和甘粕對我說的還是那幾句:新國家問題還在討論,不要著急,到時候就有人請我到瀋陽去。在這裡住了不多天,鄭孝胥父子便獲得了羅振玉一樣的待遇,不但外出不受阻攔,而且還可以到大連去。這時鄭孝胥臉上的鬱鬱不樂的神色沒有了,說話的調子也和羅振玉一樣了,說什麼「皇上天威,不宜出頭露面,一切宜由臣子們去辦,待為臣子的辦好,到時候皇上自然就會順理成章地面南受賀」。又說在事成之前,不宜宣揚,因此也不要接見一切人員,關東軍目前是這裡的主人,我在「登極」之前,在這裡暫時還算是客人,客隨主便,也是理所當然。聽了他們的話,我雖然心裡著急,也只好捺下心等著。 事實上,這些口口聲聲叫我皇上的,這些絞著腦汁、不辭勞苦、為我奔波著的,他們心裡的我,不過是紙牌上的皇帝,這種皇帝的作用不過是可以吃掉別人的牌,以贏得一筆賭注而已。日本人為了應付西方的磨擦和國內外的輿論壓力,才準備下我這張牌,自然他們在需要打出去之前,要嚴密加以保藏。鄭羅之流為了應付別的競爭者,獨得日本人的犒賞,也都想獨佔我這張牌,都費盡心機把持我。於是就形成了對我的封鎖,使我處於被隔離的狀態中。在湯崗子,羅振玉想利用日本人規定的限制來斷絕我和別人的來往,曾阻止我和鄭孝胥與日本關東軍的接觸,以保障他的獨家包辦。到了旅順,鄭孝胥和日本人方面發生了關係,跟他唱上了對臺戲,於是他只好亡羊補牢,設法再不要有第三個人插進來。在防範我這方面,羅和鄭聯合起來,這就出現了鄭羅二人一方面聯合壟斷我,一方面又勾心鬥角地在日本人方面爭寵。 這些事實的內幕,我當時自然不明白。我只覺出了羅振玉和鄭孝胥父子跟日本人沆瀣一氣,要把我和別人隔離開。他們對於佟濟煦和只知道算卦求神的商衍瀛,不怎麼注意,對於從天津來的要見我的人,卻防範得很厲害,甚至連對婉容都不客氣。 我在離開靜園以前,留下了一道手諭,叫一名隨侍交給胡嗣瑗,命他隨後來找我,命陳曾壽送婉容來。這三個人聽說我在旅順,就來到了大連。羅振玉派人去給他們找了地方住下,說關東軍有命令,不許他們到旅順來。婉容對這個命令起了疑心,以為我出了什麼岔子,便大哭大鬧,非來不可,這樣才得到允許來旅順看了我一次。過了大概一個月,關東軍把我遷到善耆(這時已死)的兒子憲章家裡去住,這才讓婉容和後來趕到的二妹、三妹搬到我住的地方來。 我本來還想讓胡嗣瑗、陳曾壽兩人也搬到我身邊,但鄭孝胥說關東軍規定,除了他父子加上羅振玉和萬繩栻這幾個人之外,任何人都不許見我。我請求他去和甘粕、上角商量,結果只准許胡嗣瑗見一面,條件是當天必須回大連。胡嗣瑗在這種情形下,一看見我就咧開大嘴哭起來了,說他真想不到在我身旁多年,今日落得連見一面都受人限制,說得我心裡很不自在。一種孤立無援的恐懼在壓迫著我,我只能安慰胡嗣瑗幾句,告訴他等我到了可以說話的時候,一定「傳諭」叫他和陳曾壽到我身邊來。胡嗣瑗聽了我的話,止住了哭泣,趁著室裡沒人,一五一十地向我敘說了鄭羅二人對他們的多方刁難,攻擊他們是「架空欺罔,挾上壓下、排擠忠良」。 胡嗣瑗和陳曾壽住在大連,一有機會就托人帶奏摺和條陳來,在痛駡鄭羅「雖秦檜、仇士良之所為,尚不敢公然無狀、欺侮挾持一至於此」之外,總要酸勁十足和焦急萬分地一再說些「當茲皇上廣選才俊,登用賢良之時,如此掣肘,尚有何希望乎?」這類的話。胡嗣瑗曾勸我向日本人要求恢復天津的形勢,身邊應有親信二三人,意思是他仍要當個代拆代行的大軍機。陳曾壽則對我大談「建國之道,內治莫先於綱紀,外交莫重於主權」,所謂「綱紀最要者,魁柄必操自上,主權最要者,政令必出自上」,總之一句話,我必須有權能用人,因為這樣他才能做大官。這些人自然鬥不過鄭羅,在後來封官晉爵的時候,顯貴角色裡根本沒有他們。後來經我要求,給了陳曾壽一個秘書職務,但他不幹,請假走了,直到以後設立了內廷局叫他當局長,他才回來。胡嗣瑗曾和陳曾壽表示決不做官,「願以白衣追隨左右」,我給他弄上個秘書長的位置,他才不再提什麼「白衣」。由於他恨極了當國務總理的鄭孝胥,後來便和羅振玉聯合起來攻鄭。結果沒有攻倒,自己反倒連秘書長也沒有做成,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