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我的前半生 | 上頁 下頁
登極與退位(3)


  這時他忽然聽說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了臨時大總統,不免著起急來。他的心腹助手趙秉鈞後來透露:「項城本具雄心,又善利用時機。但雖重兵在握,卻力避曹孟德欺人之名,故一面挾北方勢力與南方接洽,一方面挾南方勢力,以脅制北方。項城初以為南方易與,頗側南方,及南方選舉總統後,恍然南北終是兩家,不願南方勢力增長,如國民大會成立,將終為其挾持,不能擺脫。乃決計專對清室著手,首先脅迫親貴王公,進而脅迫清帝,又進而恫嚇太后,並忖度其心理,誘餌之以優待條件,達到自行頒佈退位,以全權組織臨時政府。」這就是袁世凱突然變化的真相。

  變化儘管是變化,如果想從善於流淚的袁世凱臉上,直接看到凶相,是辦不到的。他最後和太后見了那次面,在東華門碰上了一個冒失的革命黨人的炸彈,給了他一個藉口,從此再不進宮,而由他的助手趙秉鉤、胡惟德等人出面對付皇室。他自己不便於扮演的角色就由他們來扮演。

  但是變化終歸是變化。那些相信過袁世凱的人,又改變了看法。

  「誰說袁世凱不是曹操?」

  一直堅持這個說法的是恭王溥偉、肅王善耆、公爵載澤等人,還有醇王周圍的年輕的貝勒們。一位貴胄學堂的學生後來說,當時的民政大臣滿人桂春曾宣稱,為了回答外地對滿人仇殺的行為,他已組織了滿族警察和貴胄學堂的學生,對北京城的漢人實行報復。遠在西安的總督蒙族人升允,這時帶兵勤王,離了西安,袁世凱去了一封表示贊許的電報,同時命令他停在潼關不得前進。以良弼為首的一些貴族組織了宗社黨,宗社黨將採取恐怖行動的傳說也出現了。總之,一部分滿蒙王公大臣做出了要拚命的姿態。太后召集的第一次御前會議,會上充滿了忿恨之聲。奕劻和溥倫由於表示贊成退位,遭到了猛烈的抨擊。第二天,奕劻沒有敢來,溥倫改變了口風,聲明贊成君主。

  ①在辛亥革命期間,滿清皇族的最頑固最反動的集團,以良弼、溥偉、鐵良等為首組成了宗社黨,其目的是挽救清朝的滅亡,反對清帝退位,反對袁世凱,反對議和。後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袁世凱又策動馮國璋等發表通電,贊成共和,才被迫同意清帝沮位,隆裕亦傳諭,把它解散。宗社黨解體之後,其中一些主要分子並不死心,分別投靠了帝國主義企圖借外力來復辟。

  這種情勢沒有保持多久。參加會議的毓朗後來和他的後輩說過這個會議,溥偉也有一篇日記做了一些記載,內容都差不多。其中的一次會議是這樣開的——

  太后問:「你們看是君主好還是共和好?」

  大約有四五個人立刻應聲道:「奴才都主張君主,沒有主共和的道理。」接著別人也表示了這個態度,這次奕劻和溥倫沒參加,沒有相反的意見。有人還說,求太后「聖斷堅持,勿為奕劻之流所惑」。

  太后歎氣道:「我何嘗要共和,都是奕劻跟袁世凱說的,革命黨太厲害,咱沒槍炮役軍餉,打不了這個仗。我說不能找外國人幫忙嗎?他們說去問問。過了兩天說問過了,外國人說攝政王退位他們才幫忙。載灃你說是不是這樣說的?」

  溥偉忿忿地說:「攝政王不是已退位了嗎?怎麼外國人還不幫忙?這顯然是奕劻欺君罔上!」

  那彥圖接口道:「太后今後可別再聽奕劻的啦!」

  溥偉和載澤說:「亂黨實不足懼,只要出軍餉,就有忠臣去破賊殺敵。馮國璋說過,發三個月的餉他就能把革命黨打敗。」

  「內帑已經給袁世凱全要了去,我真沒有錢了!」太后搖頭歎氣。

  溥偉拿出日俄戰爭中日本帝后以首飾珠寶賞軍的故事,勸清太后效法。善耆支持溥偉的意見,說這是個好主意。隆裕說:「勝了固然好,要是敗了,連優待條件不是也落不著了嗎?」

  這時優待條件已經由民清雙方代表議出來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