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田長霖的柏克利之路 | 上頁 下頁 |
三三 |
|
田長霖主張平權法的存在,就是認為少數族裔尚未衝破玻璃天花板。過去50年來,猶太人很少居高位,如今許多銀行大老闆或三家大汽車公司的大老闆均是猶太人。田長霖認為亞裔也可以打入主流社會,但要克服一些基本的障礙。他認為首先要磨練語言表達能力,對美國的社會風俗習慣要下工夫去瞭解。美國的社交形式很不同,而美國上層社會水準很高,想要打入上層社會又要覺得優遊自在,必須要讓自己知識廣博、並且充滿信心,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知。像田長霖對足球、籃球比美國人懂得還多,他也能對世界趨勢、股票對會、經濟、交響樂、歌劇、外交、商業、娛樂、好萊塢、高科技等話題侃侃而談。 卸任後的計劃 卸下校長職務前,田長霖已開始加入許多社會組織,如亞洲基金會等,田長霖是富國(Wells Fargo )銀行董事,也是第一位亞裔董事。田長霖宣佈辭職後,陸續有許多大公司邀請他擔任董事。 臺灣瑞侃(RCyChem)公司在1996年8月底延請田長霖擔任董事,該公司在臺灣、大陸、日本、香港及世界各地均設有分公司。1997年3 月田長霖又受聘擔任舊金山地區最大商業機構雪弗龍石化公司的董事。美國的大公司董事會少有中國人打進去、而美國主流社會的大人物或退位的總統又多在大公司的陣容當中。一向對華人有強烈責任感的田長霖,又再度做了開路先鋒,希望以後有更多華人跟進。因此,雖然大陸和臺灣兩邊的政府都希望他在卸任後能夠回去效力,不過,他希望繼續在美國為華人和亞裔多貢獻心力。 田長霖不排除到國外講學與訪問的機會,以拉近美國與亞洲的距離。他從97年7 月開始申請研究休假一年,出國參加各式講學和演講活動,來自大陸、香港和臺灣等地的邀約不斷,6 月份「百人會」由他帶隊前往臺灣參加一項會議;7 月份到香港,參加香港回歸典禮,之後前往北京。 在校長任內時,田長霖不只以一流大學校長身份,在美國擔任了亞裔與美國主流社會的溝通橋樑;卸任後,更會在美國與亞洲之間,扮演最佳的親善大使角色。他的影響力不但未因卸任而稍減,反而更有發揮與貢獻的空間。 第十二篇 頂尖家庭 「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了不起的女人。」這句話用來形容田長霖校長夫婦,真是再貼切也不過了。田長霖就是因為有一位善解人意與寬容的伴侶,使他無後顧之憂,處處都能放手一搏。 作為公眾人物,居家生活是沒有隱私權的,不只校長,連校長夫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成為媒體報道與捕捉的焦點。劉棣華在許多場合必須和田長霖同進同出,並對新聞媒體發表意見。劉棣華重視個人生活,她喜歡過平靜的日子,不愛曝光,也不喜歡差別待遇,但有時經新聞媒體轉述的話語,難免扭曲原意,讓她深以為苦。身為校長夫人,有時也被強迫去做一些不喜歡做的事,開始時,她覺得相當不自在,但日久習慣了,也就能應付自如。 做校長夫人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社交活動了。在家裡,劉棣華有一位校方派任的社交秘書,輔佐社交事宜。例如協助發請帖、請客時幫忙排座位,此外也為校長夫人阻擋不速之客。到校長官邸拜訪的貴賓,不乏各國元首、政要,或極具名望的人、大企業家等。德國總理、愛爾蘭總理、秘魯總統、沙特阿拉伯王子等,都做過田校長官邸的貴賓。德國總理科爾(Helmut Kohl )很羡慕田長霖可以將多元化的校園治理得這麼好,他於1991年訪問柏克利加大時,田長霖曾頒發金質獎章給他。他還公開說:「若我能在德國辦一所像柏克利加大一般,由這麼多人種組成的優秀高等學府,我就心滿意足了。」 一年請一百多次客 作為柏克利加大校長夫人,劉棣華的生活步調常跟著緊張忙碌,平均一年家中請一百多次客。作為女主人,她總是把事情安排得妥妥當當、賓主盡歡。家裡幾乎每兩天就要請一次客,客人又多半是世界各國的政要貴賓,劉棣華要扮演好女主人的角色,相當吃力。為了讓每個人感到賓至如歸,光是選擇吃飯的菜式與「正確地」排位子,就是一件大工程。 因為家中常有客人,田長霖夫婦必須請幫手,而幫手中不少是學生。對學生來說,到校長官邸打工是很特殊與難得的經驗,除了能賺一點零用錢外,也可借機見識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大人物,一舉兩得。 1995年11月,田長霖的同事、朋友、學生為他舉辦了一項別開生面的學術發表會,慶賀他的60大壽。在一天的學術交流結束後,兩百多人在田長霖家中用餐。為了容納這麼多的客人,家裡的樓下擺了17桌,樓上也擺了數桌,劉棣華指揮若定,餐具的擺設、餐點的準備、家具重新移動、鮮花的採購等等都由她一手包辦。晚宴餐點由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廚師掌廚,他原來在柏克利市第四街一家知名餐館工作,餐館辭掉後,就專任校長官邸的主廚。當天晚宴,有26名學生來幫忙。 在家居生活方面,劉棣華喜歡簡單務實,對上街購物的興致並不濃厚,但穿著卻非常有品味。她在宴客時多半穿旗袍,一般場合多半著套裝。「簡單大方」是她穿著上最明顯的風格。 重感情的校長夫人 從二十多歲就來到柏克利的田長霖與劉棣華,把柏克利當成自己永久的家,孩子、孫子都是在柏克利長大。田校長在記者招待會上那一番感性的肺腑之言,使台下許多田家的好友與教職員,在驚訝之餘,還感動得掉下眼淚。劉棣華看到有人在台下擦眼淚,被氣氛一感染,忍不住也哭了。在記者招待會上,劉棣華拭淚的鏡頭上了許多英文報的頭版,這個看似傷心的鏡頭,引起媒體很多的猜測,認為田長霖的辭職另有隱情。其實劉棣華對田長霖決定辭職是最關心的。她流淚,只是因為自己是一位重感情、又多愁善感的人。但別人哭,不會上報;她哭,卻讓媒體大做文章。 田長霖夫婦總是同進同出,包括1990年甄選校長的面談。夫妻一起參加面談,這在柏克利加大是史無前例的, 因此給甄選委員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考官進行「審問」,其中有許多問題非常難以回答。在面談以前,甄選委員會曾經詢問候選人的配偶,是否希望在場、是否希望回答委員會的問題,劉棣華希望在場,但選擇不作答。 非在美國本地出生,又是工程背景,田長霖說的英文偶爾會夾雜不太恰當的文法。甄選委員會中有人懷疑他能否勝任被媒體喻為「加州最困難的差事——柏克利加大校長之職」?在面試的時候,一名甄選委員直截了當地問他:「你在中國成長,恐不容易融入美國校園狂熱的運動文化;工程師很懂數字,但處理行政事務、人際關係,可能不會那麼順當;你的中文腔是否會影響到溝通能力,不容易為學校募款?」這些以種族背景為基礎的問題,必須巧妙地作答。 當時柏克利加大教職員八成以上為白種人,田長霖深知委員們對選擇首位黃種人為主管,自然會產生疑慮與隔閡。但經過一番努力,田長霖當場就把他人認為是他的弱點的地方,轉變成他的優勢,完全去除面試委員不必要的疑慮。田長霖告訴審查委員:「論資歷,我相當充足,也頗孚眾望。過去在爾灣加大的籌款成績,也有目共睹。我認為以大學的三大教育目標:授課、研究、服務來衡量,我都足以勝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