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一六


  綱要判斷了我軍渡江後,敵軍可能產生的四種變化,並根據此確定了我軍的作戰綱領和戰役第一階段渡江作戰的部署。綱要指出:只要我軍渡江成功,無論敵人採取何種處置,戰局的發展均將發生于我有利之變化,並有可能演成敵人全部混亂的局面。綱要還指出:在我軍渡江成功後.三野之第七、第九兵團應與三野之第八、第十兵團迅速會合,達成割裂包圍敵人之目的,此著為全戰役之關鍵。

  總前委統一部署:總前委書記鄧小平和陳毅司令員在合肥附近統一指揮二野、三野,主持全域。二野劉伯承司令員、張際春副政委、李達參謀長指揮二野部隊為西集團,在樅陽至望江段渡江作戰。三野代司令員、代政委粟裕和參謀長張震率三野統率機構,直接指揮第八、第十兩兵團為東集團,在張黃港至三江營段渡江作戰。三野副政委譚震林指揮第七、第九兩兵團為中集團,在樅陽至裕溪口段渡江作戰。三野兩路(四個兵團)歸粟、張統—指揮。

  我和張震同志于四月一日率三野機關,自蚌埠出發,冒著春雨東移,於四月五日到達泰州以南的白馬廟。

  為了實現總前委確定的戰役意圖,我把選擇突破地段和向敵縱深發展聯繫起來研究,對三野負責的正面和任務進一步作了仔細的考慮。為達成迅速包圍殲滅南京、鎮江、蕪湖地區之敵,東集團渡江後必須以主力楔入南京與上海之間,切斷京滬鐵路,這樣可把湯恩伯的防禦體系攔腰砍成兩段。而長江的走向,在京滬間,以江陰為中心,有一個向南突出的彎道,我十兵團以選擇江陰東西地段突破最為有利,突破之後,可以最近的距離,直插金壇、宜興、吳興地區,切斷南京,鎮江之敵退往上海及杭州的通路。中集團第七第九兵團從裕溪口至銅陵段突破江防之後,必須作遠距離迂回.向宣城、廣德,吳興地區急進,爭取在吳興地區與東集團第八、第十兵團會合,封閉合圍口,將蕪湖、南京、鎮江江防及守城之敵兜住,再圖殲滅。敵如棄城而逃,則可將其殲滅于郎溪、廣德、長興一帶,不使其逃入杭州等城市。

  為了更好地發揮各部隊的特長,我們將熟悉蘇南情況的第二十三軍和第二十軍由中集團第七、第九兵團分別調歸東集團第十、第八兵團,將熟悉蘇浙邊區和皖南的第二十四軍和第二十五軍從東集團第八兵團分別調歸中集團的第七、第九兵團指揮。

  四月六日,我們召集第八、第十兩兵團軍以上幹部開會,傳達了總前委的基本決心、戰役指導思想,明確了東集團渡江作戰的決心和部署,並對渡江後戰役的發展變化進行了研究。我提出三種可能山現的情況和相應的對策:

  (一)敵以南京、蕪湖地區的兵力,對付我中集團,阻止其向東發展.集中南京至上海之間的兵力,尋求在京滬之間與我決戰。如出現這種情況,要求東集團在渡江成功之後,主力控制在江陰、武進、無錫三角地帶,下決心在京滬線上打一個惡仗,打上三,五天,打出一個好局面來。同時,要求中集團,在渡江成功之後,除留足夠兵力殲滅沿江當面之敵外,主力迅速向東發展,和東集團打通聯繫。

  (二)南京、鎮江等地區之敵,向杭州、衢州撤退,在浙贛線上組織第二道防線:京滬線之敵向上海收縮,固守上海。如出現這種情況,則三野先集中兵力協同二野解決浙贛線上之敵,然後—再圍攻上海之敵,各個擊破之。

  (三)我渡江一舉成功並迅速突入敵人防區縱深,把南京,鎮江的敵人退路切斷,敵人全線潰退.一片混亂。如出現這種情況,要求東集團只用一部兵力監視上海之敵,主力迅速向吳興急進,配合中集團,將逃敵圍殲于郎溪,廣德地區。同時,也要求中集團渡江成功後迅猛東進,到達吳興地區與東集團會師,圍殲逃敵。

  在這三種可能的情況中,我們力爭第三種情況的出現,同時,也為第一種情況出現做好準備。

  通過研究討論,大家統一認識,戰役預定四月十五日發起。

  四月八日下午,我與張震同志聯名下達了對東集團渡江作戰部署的指示。規定:「我八、十兵團主力決于楊中至護漕港(江陰東南段)強渡,為求主攻方向強渡順利,決定八兵團以積極動作箍制鎮江、揚中段之敵,而以十兵團附二十三軍、特縱主力,于江陰東西地區強渡(前頭部隊採取偷渡),力求南渡三個軍或四個軍之大部,務須當晚控制江陰、武進、無錫三角地區,堅決打擊敵之反擊,爾後乘勝擴展,開闢鎮江段南北地區廣大戰場,以利野戰軍主力爾後作戰。」這—指示在下達東集團的同時,還通報了譚震林同志和中集團,並要求東集團擬制具體實施計劃上報。

  四月十日,軍委給總前委並劉(伯承)(際春)(達)(裕)發來電報說:「和南京代表團的談判已有進展,可能簽訂一個全面和平協定,簽字時間大約在四月十五日左右,如果此項協定簽訂成功,則原先準備的戰鬥渡江,即改變為和平渡江,因此渡江時間勢必推遲半個月或一個月。關於江水情形究竟如何,推遲渡江時間有何不利,望即告,以便決策」。

  我當即召集前委討論,並於當日複電軍委,報告了長江下游水情——如延長一月,則江水上漲,又臨雨季,現我方小船占三分之二在江水上漲情況下難於在江中行駛。並提出了我們的看法:「我不知道李(宗仁)簽字後能否統率蔣軍,其內部會起何種變化。如協定不成再行渡江,則鎮江下游較為困難……如仍需強渡,則依原定(時間)為好,或將渡江重點置於安慶、南京段,江陰下游實施佯渡,但由此不易截斷敵向滬杭退路。」

  同日,二野也向軍委建議按原定時間渡江為宜。總前委則提出「先打過江,然後爭取和平接收」的建議.軍委在考慮了總前委及二、三野的意見後,根據與國民黨談判的情況,於十一日複電總前委並告栗張、劉張李:「決定推遲一星期渡江,即由十五日渡江推遲至二十二日渡江」。四月十二日,我向軍委和總前委建議,為渡江便利計,不要再推遲至二十二日以後,「以二十日前後為最好」。

  四月十八日軍委指示總前委及二、三野於四月二十日開始攻擊,二十二日實行總攻。當日總前委給二、三野發電提出:」整個戰役從二十日晚開始後一直打下去,能先過江就應該先過江.不必等齊。」總前委還估汁,東集團在渡江後可能遇到嚴重的戰鬥,因此決定中集團較東、西兩集團提前一天渡江,以便能有力地支援東集團作戰。

  四月二十日晚,國民黨政府最後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當晚二十時,我中集團,在樅陽至裕溪口段,首先發起突擊。第一梯隊四個軍(第七兵團之第二十一、第二十四軍,第九兵團之第二十五、第二十七軍)在我強大炮火掩護下,二十一時許,攻佔了黑沙洲、鯽魚洲、聞新洲、紫沙洲等江心洲,並逼近南岸,突破敵人長江防線,建立了灘頭陣地,繼續向縱深發展。敵人在一片混亂中.倉皇南逃。二十一日我軍攻佔了銅陵、順安、繁昌等城鎮。我中集團突破江防後,湯恩伯即派機動部隊第九十九軍前往增握,增援部隊甫抵宣城,敵江防部隊已放棄陣地,第九十九軍即向杭州逃竄。二十二日中午,中集團突入敵人防禦縱深己達五十公里。二十三日,中集團第二梯隊的各軍也全部渡到南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