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〇九


  豫東戰役的勝利,改變了中原和華東戰場的戰略態勢。從此,在中原戰場,敵人已完全失去了對我發起戰役性進攻的能力,並更加動搖了據守戰略要點的信心。偽國防部在其《中原會戰經過及檢討》中說,此次豫東會戰,「共軍表現特異」的有三點:「敢集中主力作大規模之會戰決戰」;「敢攻襲大據點」;「對戰場要點敢作頑強固守,反復爭奪」。黃百韜在戰後寫的《豫東戰役戰鬥要報》中,也認為我軍士氣高昂,實力雄厚,國民黨軍在中原的局面「遂進入最嚴重階段」。在山東戰場,因敵整編第二十五師回援豫東戰場,我第二兵團趁機集中兵力於七月十三日攻克兗州,全殲守敵整編第十二師,從而使濟南守敵陷於孤立,為華野下一步集中兵力進行濟南戰役創造了條件。同時,我強大野戰兵團的作戰威力使敵人十分驚恐。當我軍圍攻濟南時,徐州地區敵人有三個兵團十七萬人之眾,蔣介石三令五申要其速援濟南,但該敵遲遲不動。可以說,敵人在豫東戰役中慘敗的教訓,也是其不敢北援濟南的重要原因之一。

  豫東戰役的勝利,以及當時全國其他戰場上取得的勝利,大大發展了我軍的戰略進攻。這次戰役結束後不久,即一九四八年八月,毛澤東同志在西柏坡接見華野特種兵縱隊司令員陳銳霆同志和晉察冀軍區炮兵旅長高存信同志時說:解放戰爭好象爬山,現在我們已經過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為了使被接見的同志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他還以左手握拳,手背向上,用右手食指沿著弧形手背越過拳頭頂端比劃過去,形象地表示解放戰爭好比爬山,現在已經越過山的頂端了。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四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更加令人鼓舞地指出:「中國的軍事形勢現已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即戰爭雙方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民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早已佔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現在也已經佔有優勢。」並說:「這是由於四個月內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各個戰場英勇作戰的結果,而特別是南線的睢杞戰役、濟南戰役,北線的錦州、長春、遼西、瀋陽諸戰役的結果。」毛澤東同志預言:「這樣,就使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歷史的事實,早已證實了毛澤東同志的這個科學預言。

  ※第十七章 濟南戰役

  濟南戰役是華東野戰軍以敵人重兵守備和具有堅固工事的在城市進行的大規模攻堅戰。這次戰役,標誌著華東我軍由不拘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轉變為永久地佔領大城市和統一大塊解放區的時期到來,也是華東我軍在革命戰爭的道路上,進入最後奪取大城市階段的開始。

  這次戰役發起前,一九四八年九月,在攻濟打援戰場上,出現了我軍在兵力上優於敵人的新局面。華野外線部隊北上和山東兵團會合了,後來,又將蘇北兵團的兩個縱隊和一個旅北調山東,我軍在山東總兵力達十五個縱隊共三十二萬人,而敵人守城和可能增援兵力總共僅二十八萬人。戰役何時發起,我軍完全掌握主動,對戰役的籌劃和準備,都不象以往那樣緊迫,可以做到準備充分才動手。

  然而,濟南是山東省會,北靠黃河,南倚群山,地勢險要。蔣軍在日偽時期的原有工事基礎上,大加擴建,築成了支撐點式的永久和半永久的城市防禦體系,易守難攻。蔣介石命令第二「綏區」司令王耀武統率九個正規旅、五個保安旅和特種兵部隊十萬余人死守濟南。同時,在徐州附近,集中了邱清泉、李彌、黃百韜三個兵團伺機北援,這三個兵團機動兵力約十七萬餘人。當時陳毅同志在中原軍區工作未回,軍委、毛澤東同志九月十一日電示:「全軍指揮由粟裕擔負」。

  【中央軍委攻打濟南的作戰方針】

  我軍戰史上運用過「攻城阻援」的方法,即以攻城為目的,大部分兵力用於攻城,小部分兵力用於阻援,阻援是攻城的手段。我軍戰史上也運用過「圍城打援」的戰法,即以小部分兵力圍城,這是誘敵來援的手段,而以大部兵力用於殲滅來援之敵,這是目的,我對豫東之戰的方案雖是既攻城又打援,但與濟南戰役不同,那是先攻城後打援,戰役分為兩個階段,可伺機行事。這次「攻濟打援」則是在新條件下的嶄新戰法,特點是在保證有足夠的兵力攻下濟南的前提下,以大部分兵力用於打援,求得在攻濟的同時,殲敵援軍一部,這是達到攻濟目的的必要手段。

  這一新的戰法,是軍委、毛澤東同志經過反復思考才確定的。

  我先談談這一新的戰法的形成過程。早在豫東戰役期間,敵軍原定北上增援兗州的第二十五軍在黃百韜指揮下掉頭南下增援豫東,為山東兵團攻克兗州創造了條件。一九四八年七月十三日兗州攻克,濟南已成孤城。次日(十四日),軍委給我來電:「擬令許世友、譚震林於攻克兗州濟寧後,休息兩星期,即向濟南攻擊,迫使邱清泉黃百韜兩兵團分兵北援(敵非北援不可)。此時,你們則尋敵一部攻擊,使敵既被迫分散,又首尾不能相顧,利於我之各個擊破及爾後大休整。許譚攻濟南,可先占機場,以兩三個星期時間完成攻城準備(包括恢復疲勞、補兵、練兵、偵察及部署等)。然後看敵援兵情況,決定先打援或先攻城,如攻城打援均無把握,則收兵休整。」

  這時,我和野直機關尚在豫皖蘇地區,經過考慮,我們於七有十六日電複軍委:「以許譚現有主力攻濟南與打援,勢難兼顧」,「建議許譚與我們爭取時間休整一個月,爾後協力攻打濟南,並同時打援」。此時雨季已到。軍委於二十三日批准了我們的建議,並要我們待休整完畢後,或轉外線打幾仗然後攻濟南,或先攻濟南並打援,提出作戰計劃。

  我和陳士榘、唐亮、張震、鐘期光同志討論後,於八月十日聯名向軍委提出三個作戰方案,第一方案是「集中全力轉到豫皖蘇及淮北路東地區作戰,截斷徐蚌鐵路,孤立徐州,將重點放在打援上,求得於運動中首先殲滅(新)五軍,繼而擴大戰果,殲擊其他兵團」。第二個方案是「集中主力首先攻打濟南,對可能北援之敵,僅以必要之兵力阻擊之」。第三個方案是「攻佔濟南與打援同時進行,但應有重點配備與使用兵力,即戰役分為:第一階段以兩個縱隊(全軍以十三個縱隊計算)搶佔濟南機場而鞏固之後,在濟敵反奪機場中,盡力殲滅其反擊力量,以削弱其守備兵力;同時以其餘十一個縱隊打援,則兵力足夠(敵援可能性很大,如敵不援則以攻濟南為主)殲滅敵人援兵之一路(首先以殲五軍為目的)或兩路,只要援敵被殲,則攻濟有保障。第二階段則於殲滅敵之主要一路後,以一部分阻擊,而將主力轉到攻打濟南」。三個方案各有利弊,我們在報告中傾向於第三方案。關於打援問題,我們將打援戰場選擇在汶河以北,泰安以西,肥城以南地區或鄒縣、滕縣間地區,陰援戰場選擇在魯西南金鄉、巨野、嘉祥地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