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〇〇


  (一)擔任主攻的幾個縱隊,南線之第八縱隊由黃鎮集、沙土集、龍堌集之線由南向北攻擊;北線第三縱隊俟南線打響,除以一部箝制整編第五師,切斷整編第五師與整編第五十七師之聯繫外,主力由東北向西南,向徐家垓、耿家莊、新興集地區攻擊前進;第六縱隊於戰鬥開始後,即從第三縱隊之右側向徐家垓、賈屯、任家橋、新興集地區攻擊,以求夾擊圍殲整編第五十七師於新興集及其以北地區。

  (二)組任阻擊的幾個縱隊:第四縱隊重點置於龍堌集,以求割裂整編第五師與整編第五十七師之聯繫,阻擊整編第五師可能的西援;第十一縱隊位於辛集、陳集地區,對整編第六十八師所在之荷澤方向進行警戒;第十縱隊並指揮第六縱隊之十七師全力控制鄆城及其東南、西南之陣地,與第四縱隊協同,堅決阻擊敵整編第五師。

  (三)擔任戰役預備隊的第一縱隊,在戰役發起後,由紅船口向東南攻擊,協助主攻各縱隊圍殲整編第五十七師,並防止該敵向荷澤方向逃竄。

  這一部署的特點是,我們集中了三個縱隊共八個師的兵力,攻殲整編第五十七師,形成了四倍於敵人的優勢;同時我們又充分考慮到在敵佔區作戰,敵軍機動便利,易於集中,故我用於阻擊、打援、箝制的兵力超過用於主攻的兵力,以確保我軍之必勝,並為下一步尋殲整編第五師一部作準備。

  九月七日,敵整編第五十七師積極北犯,與整編第五師之間出現了二十公里的空隙,我們抓住時機,發起攻擊。令第一、第三、第六縱隊向沙土集、雙廟攻擊前進,今第四、第八縱隊由南向北發起攻擊,實施南北夾擊。敵整編第五十七師發現我軍這一行動,迅速向南撤退,龜縮於沙土集地區。

  沙土集一帶,地形平坦開闊,我軍廣大指戰員在無隱蔽的開闊地上英勇奮戰,冒著濃密的炮火,勇往直前,土氣十分旺盛。當天晚上,我軍達成對整編第五十七師的合圍。這時我們考慮到有第三、第六、第八三個縱隊圍殲沙土集之敵已經夠用了,乃於九月八日晨,令第一縱隊撤出戰鬥向北轉移至劉莊、皇姑庵一帶,第四縱隊轉移至龍堌集地區,一面監視警戒,一面準備下一步攻殲整編第五師一部。

  八日這一天,沙土集之敵組織反撲。經一日之激戰,除大王莊、魏莊兩點又被敵佔領外,沙土集外圍之敵被我全部肅清。

  沙土集有一道堅固的圍牆和一道外壕,村外為平坦的沙質土地,易守難攻,敵人憑藉這一圍寨固守待援。

  九月八日夜晚六時,我們對沙土集之敵發起總攻。經過半小時的炮火準備,第三縱隊首先從北面突破沙土集圍寨,進入村內與敵展開巷戰。九日淩晨二時,第八縱隊從東南方向突入,第六縱隊從西北角突入,三個縱隊逐步縮小合圍困,敵數次反撲及企圖突圍,均被我擊退。我軍一面猛烈進攻,一面展開政治攻勢,促敵放下武器。該師中將師長段霖茂率一百餘人化裝逃跑,出圍寨不遠,被我俘虜,其餘敵人紛紛放下武器。至九日淩晨三時,攻殲敵整編第五十七師之戰勝利結束。

  在攻殲整編第五十七師時,鄆南阻擊戰打得十分激烈。我第十縱隊及第六縱隊之十七師,以野戰陣地阻擊敵整編第五師、第八十四師及第六十八師的進攻。當整編第五師進攻受挫後,曾一次出動三個團的兵力,在飛機、大炮、裝甲汽車的支援下,向我八裡河、候廟一線陣地猛攻。我軍英勇拼搏,予敵以重大殺傷,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八裡河、候廟一線陣地,始終保持在我軍手中,保證了戰役的勝利進行。在阻擊戰中,斃傷整編第五師一部,全殲其兩個連。敵整編第五十七師被全殲後,整編第五師迅即收縮,向丁裡長以南撤退,整編第八十四師則向巨野城撤逃。

  我們原決定在敵整編第五十七師被全殲後,連續作戰尋殲整編第五師。但由於在我攻殲整編第五十七師過程中,整編第五師已將工事普遍加固,且該地區地形開闊,又正在雨季,不便我軍攻擊。原在萊蕪之整編第七十五師,此時亦已趕至濟甯,正向巨野前進中,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同時,我部隊前段體質下降,十分疲勞,不宜再打。我們遂決定勝利結束戰役。

  此仗打得乾淨利索。敵整編第五十七師師部及其所轄之兩個旅全部被殲,並給援敵以相當的殺傷。計斃傷敵二千餘人,生俘敵師長段霖茂以下七千五百餘人,繳獲榴彈炮、野炮、山炮二十餘門,輕重機槍數百挺,尚有大批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我軍傷亡僅二千三百餘人。戰役後,我軍人員、武器、彈藥都得到了補充。

  沙土集戰役,是我軍在外線敵人統治區內,在天候、地理不利的條件下,調動敵人,捕捉戰機,集中兵力,打的一個殲滅戰。從戰役指揮的角度來說,它提供我們這樣的經驗:當戰局出現被動時,戰爭的指導者應冷靜、客觀地分析敵我形勢,充分發展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種種因素,並積極發現、捕捉和創造戰機,及時定下決心,採取正確的部署,並堅決果斷地予以實施,以迅速克服被動,奪取主動。沙土集戰役前變被動為主動的關鍵是處理好打和走的關係。「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這是對我軍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高度概括,同時又是避免被動,保持主動的一條重要原則。這個原則,運用起來頗不容易,打得贏就打,這還比較好辦一些,打不贏就走,卻不那麼容易,因為有個走得了走不了的問題。

  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中,敵強我弱,我軍被逼到被動地位,常常有個走得了走不了的問題,在走的過程中吃了大虧,也不罕見。走,一支小遊擊隊還好辦,一個大兵團卻不好辦。好幾個縱隊,敵人天天咬住尾巴,被迫打掩護戰、撤退戰、遭遇戰,部隊得不到休息,糧食得不到供應,彈藥得不到補充,傷病員得不到安置,士氣也受影響。我五個縱隊進入魯西南的處境就是這樣。當時我們抓住了走和打互相關聯著的這一對矛盾,認為要扭轉被動,關鍵是要打好一仗。根據我多年作戰實踐,在敵人統治區活動,不能只走不打。當然不能盲目的打、硬打。但只有走,沒有打這一手,那就走也走不好,走也走不了。

  至於戰機問題,要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不利因素,又要看到有利條件,還要去創造有利的條件。一般說來,在敵區作戰,敵人前堵後追,四面包圍,易於對我實行分進合擊。但我們要看到敵人的動作不可能那樣整齊,距離的遠近也不可能一樣。我們可以逐步地把兵力向弱敵方向轉移,集中優勢兵力,堅決果斷地打掉他一路。一路打掉了,敵人就不敢那樣輕進了,間隙就大了,我們的自由就多些了。這時指揮員的分析、判斷和決心起主導的作用。如果指揮得當,就可以從被動中奪取主動;反之,如指揮失當,不能恢復主動地位,接下去的就可能是失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