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八一


  ※第十二章 魯南大捷

  一九四七年一月的魯南戰役,是繼宿北戰役之後,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會合進行的第二個大殲滅戰。這次戰役,經過兩個階段連續作戰,全殲國民黨軍美械裝備的整編第二十六師、整編第五十一師和第一快速縱隊,共五萬三千餘人,俘虜敵整編第二十六師中將師長馬勵武、整編第五十一師中將師長周毓英,繳獲了一大批武器裝備,其中有坦克二十四輛,榴彈炮、野炮、山炮及其他火炮二百一十七門,汽車四百七十四輛。隨後,以繳獲的這批裝備為主,華東野戰軍組建了自己的特種兵縱隊。

  宿北和魯南兩個戰役,是解放戰爭初期華東我軍由解放區前沿作戰轉向縱深作戰,為實現我之戰略意圖的兩個關鍵性戰役。由於我軍這兩仗都打得很好,獲取了重大勝利,從而完成了戰區的第一個轉折。從此,我華中、山東兩個戰區在勝利聲中實現了統一,我軍進一步集中兵力,實行大踏步前進和大踏步後退,把運動戰、殲滅戰推向了更大規模。

  有同志問我:「作為戰役指揮員,你認為在魯南戰役的指揮上,最特出之處是什麼?」我回答道:「是慎重。」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由當時整個戰場形勢和敵我雙方情況決定的。這次魯南作戰有以下特點:一是敵人陣勢擺得很長,從卞莊(今蒼山縣)、棗莊一直擺到徐州附近,成為犄角之勢,易於相互策應;二是作戰對象生疏,不僅有美械裝備的蔣介石嫡系主力部隊,還有多兵種組成的快速縱隊,這是過去未打過的;三是山東、華中兩個野戰軍會合作戰,戰役指揮員與半數參戰部隊之間初次接觸,互不熟悉,不大摸底。這些都使我在協助陳毅同志指揮這次戰役的過程中更加兢兢業業,格外慎重。蘇中戰役是初戰,宿北和魯南戰役在另一意義上也是初戰,是華中、山東兩個戰區合起來打的初戰。慎重初戰,這對戰役指揮員來說是一條具有豐富內容的原則。從下定戰役決心到組織戰役實施的全過程,甚至在某些指揮細節上,都必須貫徹慎重的原則,以確保關鍵性戰役的勝利。慎重初戰和初戰必勝,可以說實質上是一回事情。

  【以新的作戰勝利實現戰略意圖】

  一九四六年六月底,蔣介石對我解放區悍然發動全面進攻。戰爭初期,我人民解放軍與敵軍相比較,在數量上和裝備上均處於劣勢,戰爭是在敵強我的的條件下進行的。到同年十二月,經過近半年作戰。蔣介石以被我殲滅正規軍三十四萬餘人的代價,佔領了解放區的承德、張家口、淮陰等一百一十餘座城市。敵人曾經氣勢洶洶,囂張一時。

  面對敵人的全面進攻,我解放區軍民奮起反擊。在華中戰場,我軍在解放區前沿,運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傳統戰法,打了蘇中戰役等勝仗,給予國民黨軍以沉重的打擊,並在淮陰、淮安、睢甯、漣水等地勝利地進行了運動防禦作戰。在山東戰場,我軍也在膠濟線上和魯南地區連續勝利地反擊了敵人的進攻。半年中間,華東我軍殲滅國民黨軍十六萬六千餘人。這些勝利,大大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的鬥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但同時,我淮南、淮北解放區被敵人突破,我軍側翼暴露,華中部分主力被壓縮于蘇北一隅,魯南局面也尚未很好打開,戰爭正向解放區縱深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我軍的戰略意圖是要實現華中、山東兩個戰區的統一作戰,進一步集中兵力,開闢戰場,調整佈局,以便把運動戰、殲滅戰推向更大規模。

  與此同時,蔣介石正為大量侵佔解放區城鎮的表面勝利衝昏頭腦,繼續對我大舉進攻,並將主要戰場放在華東的山東和蘇北。他在華東戰場調集了二十五個整編師六十八個旅的兵力,並以其中二十五個半旅和一個快速縱隊,由東台、淮陰、宿迂、嶧(縣)(莊)分四路向我大舉進攻,以嶧縣、棗莊、台兒莊一路(四個整編師、八個旅和一個快速縱隊)進逼我魯南重鎮臨沂,企圖迅速楔入沂河平原,深入魯南解放區腹地,切斷我蘇北解放區與山東解放區的聯繫,進而圍殲蘇北我軍主力,或逼迫蘇北我軍退到隴海路以北,以期首先解決蘇北,再攻山東。此時,四路敵軍從南、西、北對我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

  為了改變敵我態勢,我軍於十二月十五日發起宿北戰役,實施中間突破,迎擊由宿遷向沭陽、新安鎮(今新沂縣)進犯的一路敵人,一舉全殲了敵整編第六十九師師部和三個半旅,並重創敵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十一師,迫使其退縮至宿遷、曹家集一線轉入防禦。其他三路敵人也因而放慢進攻速度,或暫時停止進攻。其中由嶧縣、棗莊、台兒莊進攻臨沂的這路敵人,其先頭在進至臨沂西南三十余公里之卞莊、向城、尚岩一線後,暫時就地轉入防禦。

  宿北戰役的勝利,給敵人的一路以殲滅性打擊,遲滯了另外三路敵人的進攻。但就總的態勢看,還只是把敵人的半包圍圈打開了一個缺口。這個缺口並不很大,只要敵人作些調整,仍可恢復對我軍的半包圍態勢。當時,敵徐州綏署主任薛岳認為,向我魯南腹地深入的這一路軍隊有鐵甲利器,我軍對它無可奈何,因而對部署未作調整。敵整編第二十六師師長馬勵武,雖已感到孤軍突出,但也自恃手中有坦克戰車,天上有飛機掩護,可保無虞,只令部隊就地構築工事,沿公路兩側控制了一些山地要點,以坦克不斷往返巡邏,防我攻擊。並仍保持進攻姿態,企圖伺機繼續向臨沂方向進犯。由此可見,敵人雖經宿北戰役的打擊,攻勢頓挫,但並未改變其進攻企圖。

  戰略態勢的改變,有時不是一個戰役所能實現的。從當時的形勢看,宿北戰役只是開始扭轉戰局,我軍尚未能完全擺脫被動局面,還必須經過新的作戰勝利,才能實現我軍戰略意圖,取得完全主動。

  【選擇打擊目標】

  當宿北戰役還在進行中,我們就醞釀著組織一次新的戰役。我們對新的戰役決心的確定,反復進行了十分慎重的考慮。面對當時的戰場形勢,著眼於戰略全域,究競從哪裡打開局面?這是中央軍委和戰區指揮員都在續密思考的問題。大家密切地注視著形勢的發展,曾經設想過多種方案,以求選擇下一步有利的作戰方向和打擊目標。

  還在九十月間,陳毅同志就曾經和華中分局的同志多次醞釀過西渡運河,恢復淮北,逼近津浦路及徐州,以調動敵人,尋機殲敵於運動中。在宿北戰役結束前一天,我們把這一設想進一步具體化,上報中央軍委。恰在此時,軍委來電指示:宿北戰役結束以後的第二步作戰,宜集中主力殲滅魯南之敵,並相機收復棗莊、嶧縣、台兒莊,使魯南獲得鞏固,然後無顧慮地向南發展。但中央對戰區指揮員的意見很尊重,在接到我們建議進入淮北作戰的電報後,即複電同意。此時我們亦正在認真地研究領會中央關於在魯南作戰、使魯南獲得鞏固的指示精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