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八〇


  也有的同志認為,宿北戰役中打援部隊太多,影響戰役結束後的擴大戰果。這些同志不瞭解當時敵人對我已形成半包圍的態勢,如讓任何一路敵人的計劃實現,戰場局勢必趨險惡。何況宿北戰役十二月十九日結束,一月二日即開始魯南戰役,中間僅相隔十二天,部隊由蘇中北移魯南,實際上是連續行軍作戰,談不上什麼打援部隊過多,影響擴大戰果問題。

  三個月的戰局表明,正確的戰略意圖,必須通過戰役的勝利來實現。自我軍放棄兩淮之後,敵我雙方都在重新佈局,醞釀著新的更大的較量,當時敵人分四路向我壓來,在戰場上我處於被動地位。宿北戰役的勝利,打垮了敵人四路中對我威脅最大的一路,從而使敵人不僅未能實現其切斷我山東、華中兩野戰軍的聯繫,實行各個擊破「迅速結束蘇北戰事」的企圖,反而被我軍切斷了南北聯繫,分割成山東、蘇北兩蛇,暴露了翼側,處於受我軍攻擊的威脅之中。當時國民黨的偽國大尚未閉幕,宿北戰役給了吹噓所謂「勝利」的蔣介石一記響亮的耳光。

  【華東戰區的一個轉折】

  有一位同志問我,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為什麼不那麼出名?

  我的回答是,那是被其他更大的戰役擋著了,其實這兩仗是很重要的,打得很出色的。華中野戰軍主力北上與山東野戰軍會師蘇北,初期作戰告一段落,戰場由前部轉入縱深,這可以說是華東戰區第一個轉折的開端。宿北戰役是勝利實現這一轉折的標誌,魯南戰役是宿北戰役的繼續。從宿北戰役開始到魯南戰役結束,經過一個月零五天,我們勝利地實現了我軍的戰略意圖。以後進行的萊蕪等戰役則是它們的發展。

  這裡,我對「轉折」這個概念作一點說明。人們往往注意戰爭全域性的轉折,例如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和戰略進攻,卻不大注意一個戰區和一個戰役的轉折。關於戰役轉折點問題,我在《豫東之戰》一文中說過,就不再贅述了。這裡我要著重說明的是,在戰爭全域的轉折和戰役的轉折這兩個高低不同層次之間,還存在著一個層次,就是戰區的轉折。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在全國性的戰爭中,必須劃定幾個戰區,拿華東戰區來說,人口、面積相當一個中等國家,華東我軍兵力也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戰時兵力,在中央的總的戰略方針下,有相對獨立自主的一個方面。在這個戰區內,依據敵我雙方的變化,又形成若干段落。在這一個段落與下一個段落之間,形成了戰區的轉折。這時,戰爭的許多方面,如作戰對象、作戰地域、作戰規模、作戰方法會發生變化,各方面的關係表現得錯綜複雜。作為一個戰區的指揮員,要注重各個段落之間的轉折,這是在戰區指揮上,最不容易掌握的時節。

  我為什麼說宿北戰役是勝利實現華東戰區第一個轉折的標誌呢?

  第一,華中野戰軍主力已撤離蘇中戰場,隨著戰局的發展,還可能再撤出蘇北(軍委已向我們提出入魯作戰的問題)。這樣,整個華中將處於敵後,華中將以遊擊戰和部分的運動戰來配合正面戰場。這是一個大變化。我們要充分估計到這個變化對土氣、民心所產生的影響,打一個大勝仗,以利於轉好思想彎子。

  第二,我軍撤出兩淮後,華中野戰軍主力到達蘇北,山東野戰軍也從運河線上撤到運河以東的蘇北地區。兩軍會師,這就改變了過去各自在淮北、蘇中作戰這一情況,兩軍由戰略上的配合,轉變為集中在一起進行戰役上的協同。兩支野戰軍領導機構,也合併為一個。兩軍會合後在哪裡作戰,設想過三個方案,一是消滅自運河線東犯之敵以後,兵出運河以西淮北地區;二是北撤山東,消滅魯南之敵;三是山野回魯南應敵,華(中)野留淮海區作戰。以後決定了先在蘇北淮海地區打一仗後再看,並且具體選擇了在宿北地區打一仗。這一選擇是否正確,需待實踐檢驗。

  第三,這次作戰是兩支野戰軍會師後在戰役上初次協同作戰,這也是一種初戰。這仗打勝了,兄弟部隊之間就產生了彼此的信任,兩支野戰軍合併後的新的領導機構和所屬部隊也就產少了上下之間彼此信任。這一切,都是無價之寶。相反,如果這一仗我們被打敗了,上下之間和兄弟部隊之間就容易相互埋怨,就要化上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和相當大的努力,才能彌補過來。「慎重初戰」的道理也適合宿北戰役。因此軍委、毛揮東同志來電嚴令我們:「只許打勝,不許打敗」。這次戰役勝利,對以後作戰的影響將是很大的。

  第四,還行一個化被動為主動的問題。繼淮南、淮北被敵人佔領以後,華中首府兩淮又失守,敵人對我們形成半圓形包圍的態勢,敵人兵力又處於很大優勢,蔣家王朝的五大主力中的兩個——整編第七十四師和整編第十一師也調到蘇北戰場上來了,我們處於被動狀態。毛澤東同志說過:「主動和勝利,是可以根據真實的情況,經過主觀能力的活躍,取得一定條件,而由劣勢和被動者從優勢和主動者手裡奪取過來的」。這次戰役將決定我們能否經過主觀能力的活躍,將戰役的主動權奪取到手中。

  第五,從學習大規模殲滅戰角度來說,華東戰場從前沿逐步轉入縱深,正面戰線逐步收縮,兵力也隨之集中,殲滅戰的規模將逐步擴大,中央、軍委要求我們打大規模的殲滅戰,這需要積累經驗。蘇中戰役殲敵五萬餘人是七仗的總和,最後的也是最大的如黃路一仗,也僅殲敵兩個半旅,一萬七千餘人。宿北戰役比如黃路這一仗規模大得多,這一仗打勝了,就可以成為兩支野戰軍集中後戰役規模越來越大的一個良好開端,成為殲敵由小到大的一塊中間階石,踏上了這塊階石,再上一步去路更高的階石,就比較好辦了。

  以上各點都說明了在華東戰區轉折時期,宿北戰役所具有的關鍵性作用。我以為這是在評論宿北戰役和華東戰局時應予重視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