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五八


  【新的形勢和任務】

  一九四四年世界形勢大好。年初,反法西斯戰爭已進人大規模戰略反攻,希特勒處於東西夾擊的困境之中,日寇已面臨窮途末路。中國敵後戰場形勢也越來越好。我們不但度過了最艱苦的歲月,而且連連取得新的勝利。抗日根據地被敵人分割、包圍的態勢,正在轉變為敵人的孤立據點被大片抗日根據地所封鎖和包圍。到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人民抗日軍隊已發展到六十五萬,民兵有了二百多萬,解放區的人口已有九千萬。我華中地區就有主力軍二十萬餘,地方武裝五萬餘,民兵發展至八十余萬。

  在這樣的形勢下,黨中央籌劃著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戰略部署,各解放區展開了局部反攻。同時中央決定留守延安的八路軍三五九旅以一部南下向湘粵發展;在華中的新四軍以一部向西向河南發展,一部向南發展東南沿海。

  一九四四年九月九日,日軍攻佔溫州,並相繼佔領福州,控制了閩、浙沿海地區,國民黨軍紛紛西撤。九月二十七日黨中央指不華中局:「我軍為了準備反攻,造成配合盟軍的條件,對蘇浙地區應有新的發展部署,特別是浙江的下作,應視為主要發展方向。」「蘇南部隊除鞏固現有地區外,中心下作應放在太湖西南岸,沿京杭國道深入天日山,造成過錢塘江與浙東打通的戰略形勢。」隨後,黨中央又對華中局指示:新四軍在執行西進、南—蔔兩大任務中,應以南下為主,爾後視情況變化,爭取全面控制蘇、浙、皖、閩、贛諸省,使我黨我軍在舉行戰略反攻時處於有利的戰略地位。接著,中央確定以第一師(包括第十六旅)擔負南進任務。浙東遊擊縱隊接應由蘇浙邊南下的部隊,浙南遊擊隊向浙閩交界沿海敵後發展。

  黨中央這一戰略決策的藍圖,可以追溯到毛澤東同志一九四一年二月發出的關於華中三個戰略地區(包括鄂豫陝邊、江南根據地,蘇魯戰區)任務的指示。在這個指示中,毛澤東同志對江南根據地(包括蘇南、皖南、浙東和閩浙贛邊四個方面)規定的戰略任務是準備出天目山、向黃山及贛東北發展、創立和恢復關寧地區和滬杭甬地區以及閩浙贛邊區的根據地。而蘇魯戰區,應作為向南發展的策源地。當時由於皖南事變造成的嚴重損失,華中局同南方幾個省委聯繫中斷,華中局曾設想成立江南區黨委,以蘇中為依託向江南伸進。但此後華中敵後抗日鬥爭進入最艱苦階段,而日寇打通浙贛線的計劃又未實施,以致這個指示一時未能付諸行動而成為一個遠景規劃。到了一九四四年的九月,情況發生了以下變化:

  (一)蘇中抗日根據地經歷了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一九四三年的艱苦鬥爭歲月,已經日益鞏固壯大,不僅有足夠的力量堅持和鞏固蘇中地區,而且為向南發展作了思想上、組織上、軍事上的推備,有力量隨時執行發展和支援新區的任務。

  (二)蘇南的形勢有了新的發展。在蘇中區黨委領導下的丹(陽)北地區,對一九四三年三月開始的日偽「清鄉」,全體軍民英勇奮鬥,艱苦頑強地堅持了原地鬥爭。到一九四四年,各縣建立了縣政權和三十至六十人的縣警衛大隊,區鄉不脫產的武裝組織發展到五千多人,逐步恢復為遊擊根據地的局面。澄(江陰)(無)錫 、虞(常熟)、蘇(州)(熟)(倉)地區,經歷了反「清鄉」鬥爭,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以蘇中第三、第四分區為依託,採取逐步增強鬥爭效果的方針,終於不僅站住了腳,而且情況逐步好轉,在「清鄉」中受到破壞的黨組織,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蘇皖區黨委、蘇南行政專員公署以及第十六旅,在京滬路以南地區,在艱苦複雜的形勢下,堅待武裝鬥爭,深入開展工作,進行根據地建設,除勝利堅持原有陣地外,把力量伸展到了蘇皖邊的長興、郎溪、廣德地區,各分區也已連成一片。這些都為大軍南下準備了有利的前進陣地。

  (三)浙東區黨委、浙東遊擊縱隊在日偽頑夾擊的複雜形勢下,艱苦奮鬥,不僅建立與堅持了三北(指姚江以北酌余姚、慈溪、鎮海地區)遊擊根據地,保存了浦東原有陣地,而且建立了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敵後根據地,並依託四明山向南和向浙贛沿線的金華、義烏、蘭溪方向發展。

  此外,皖南、浙南、福建方面都保持著若干決遊擊基地,儘管鬥爭環境十分艱苦,經過長期堅持,武裝力量也有了新的發展。

  綜上所述,無論是世界大勢和整個敵後形勢,無論是蘇個、蘇商、浙東的形勢,都有利於我們向東南發展。

  我對於發展東南,懷有特殊的革命責任感。從一九三四年七月紅七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到三年遊擊戰爭,我先後奉命執行向閩浙皖贛挺進和在皖南、浙江創建蘇維埃根據地的任務。由於敵我力量的極端懸殊,我們經過艱苦本絕的鬥爭,付出了無數的生命和鮮血,才得以在浙南和閩浙邊保持了戰略支點。抗日戰爭中我一直關注著那裡形勢的發展。一九四二年五月中旬,日軍發動了浙贛線戰役,佔領了金華、蘭溪和進賢、東鄉等地,大片國土淪為敵佔區。我向華中局和軍部建議增派部隊向浙江發展。陳毅同志回電指示:由於整個情況尚不明朗,目前僅可作準備。一九四二年六七月,華中局先後派出譚啟龍、何克希等一批幹部到浙東,並決定成立浙東區黨委,加強與統一浙東地方黨和軍隊的領導。蘇中區黨委和一師曾給以積極的多方面的支援。我們並一直十分重視保持與浙東的海上通道。所以,中央確定南進是我期待已久的宿願。一九四四年九月,我請求由我率領蘇中第一批主力部隊,執行南進任務。華中局、軍部同意我的請求並報經軍委批准。

  【渡江南進,勝利會師】

  挺進蘇浙是我第三次執行先遣任務。上兩次是一九三四年七月到一九三五年一月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遺隊和一九三八年四月到六月的新四軍東進抗日先遣隊。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我同葉飛同志到淮南中共華中局、新四軍軍部開會,按照中央指示精神研究了發展東南的方針、政策、步驟、方法相可能抽調的力量,同時研究了堅持蘇中的有關問題。中央批淮了華中局的部署,由我先率領第七團、特務一團、特務四團三個團七千餘人及由中央、華中局、蘇中區黨委分別調集的各類幹部三百余人首批南下,會合十六旅、浙東遊擊縱隊發展蘇浙敵後。當時有消息說,日寇面臨盟軍的強大反攻,擬搶先解決中國問題,甚至準備在中國大陸進行長期戰備,即所謂放棄三島,與英美決戰於大陸。中央根據當時的形勢,估計對日戰爭時間可能延長,因而我們對發展的部署也作了較長期的打算。華中局曾考慮爾後由譚震林、葉飛同志相繼率第二、第三批主力南下,必要時甚至再組織後續南下梯隊。當時譚震林同志正在津浦路西淮南地區指揮反「掃蕩」而未能參加研究,後來又因情況變化而未南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