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二九


  敵人這次「進剿」,以浙江保安團為主體,糾合地主反動武裝。國民黨在浙江原有七個保安團,三月間,省保安處長俞濟時帶著三個團到宜昌去了,留有四個團全部用上,又調集了全省十五個保安大隊中的十一個,以及剛從南京調來不久的稅警團一個團,合計約八九個團的兵力,分四路向我進攻。我軍參照前一段時間對付保安團的經驗,決定將主力分為南、北兩路,趁敵人尚在運動中,先一著跳出去,轉入敵後,打擊敵人,以便把敵人調出中心區,使中心區的工作能繼續堅持和開展。

  當我南路部隊向西南方向出動的時候,師部則率主力北上了。開始,我們日夜兼程指向湯溪縣城,在敵人拼命加固城防的時候,我們又迅速折向遂昌的門陣一帶,在那裡發動群眾,鬥爭土豪劣紳,書寫標語,擴大宣傳。然後留下二十多人就地開展遊擊活動,以掩護群眾的革命鬥爭,主力則由當地群眾中的積極分子帶路,直奔上陽村。接著又由上陽村的農民積極分子配合,進襲南坑。我們每到一處,發動群眾,懲處惡霸,吸收青年積極分子加入紅軍,搞得熱火朝天。

  就這樣,我們在湯溪、龍遊、金華、宣平、遂昌之間輾轉遊擊了十多天,把革命烈火引到了浙贛鐵路線。浙贛線受到我們的威脅,各地告急的文電接連發到杭州,敵人的「進剿」計劃眼看要破產,黃紹放坐臥不安,打著「推行新運(即蔣介石搞的「新生活運動」)、撫慰災民」的旗號,帶著一個士官教育團前來助威。這一期士官教育團集中訓練的是浙江各縣保安隊的基幹隊長和常備隊長,都是浙江保安隊的反共骨幹。士官教育團裝備比較精良,黃紹竤視為「懷中利劍」,於六月十二日親自帶到金華,以振奮浙西南地區的反動勢力。我軍偵知消息盾,預為佈置,以逸待勞,給敵士官教育團以突然打擊。先于十四日在宣平北鄉之吳宅殲其一個整連,接著又奔襲小溪口,再殲其一個連。這兩個連隊的裝備,全部為我繳獲。黃紹竑受此打擊後,於二十日匆匆跑回了杭州。敵人的第一次「進剿」遂告失敗。

  在武裝鬥爭保衛下,浙西南遊擊根據地建設工作迅速發展。松遂之間的安岱後、大泮坑、大橫坑、蘇馬坪,龍遂之間的玉岩、楓坪、小吉、上田、東佘,遂西南的王村口、獨口,龍西的碧隴、住溪,福建浦城的毛垟,甚至麗火的雅溪、曳嶺、麗雲,龍南的上田、季山頭、黃桶……幾乎是一片火紅。這些基本地區,建立了紅色遊擊隊,發展了群眾武裝,各種革命群眾組織普遍建立,住溪、王村口、官塘、楓坪、谷陳等地還建立了臨時蘇維埃政府。在黨的浙西南特委統一領導下,各項工作不斷深入開展。八月,群眾開始了緊張的查田運動,量地插標,準備分配青苗和土地。

  這時,挺進師已發展到近千人,擴編為五個縱隊和兩個獨立支隊,連地方工作人員一起,不下兩千人。地方武裝也有千餘人。我們的師部和領導中心放在王村口,還建立了後方基地。王村口的後山上就有軍需物資供應站、軍械修理所和傷病員休養所。

  從一九三五年五月至九月中旬,前後四個半月,浙江第一塊遊擊根據地已在江山、浦城、龍泉、遂昌、松陽五縣之間建立起來,縱橫百餘公里。遊擊區域發展到北抵浙贛路,南到浙閩邊界西段,西及贛、閩邊境,東到麗水、宣平的廣大地區。武裝鬥爭為建設根據地打開了道路並提供了保障,根據地建設支持了武裝鬥爭。我們初步實現了黨中央交付的任務,在浙江站住了腳跟。

  【第一次反「圍剿」】

  浙西南遊擊根據地的建立,等於在蔣介石的後院修起了革命的堡壘,槍口相對,這必然是他無法容忍而要加以「平毀」的。革命鬥爭的實踐已經證明,只要實行革命的武裝割據,「圍剿」與反「圍剿」的鬥爭是不會平息的。浙江當然不能例外。一九三五年八月,敵人開始策劃對我浙西南遊擊根據地進行「圍剿」。

  後來查明,蔣介石鑒於保安團對付不了我們,決定調動主力部隊來「圍剿」。國民黨軍委會在七八月間先後任命衛立煌和羅卓英為「閩贛浙皖四省邊區剿匪總指揮部」的正、副總指揮。這個總指揮部原先設在江西上饒,著重對付我抗日先遣隊,以後一度移駐福建南平,重點對付閩贛邊境,七月下旬移駐浦城,九月中旬移駐浙江江山。該總指揮部制定的《第一期清剿計劃》(國民黨蔣介石認為我堅持南方遊擊戰爭的紅軍遊擊隊只是紅軍的「殘餘」,故名「清剿」而不叫「圍剿」),確定這次「清剿」要「以各邊區大部對粟、劉」,並委第十八軍軍長羅卓英統一指揮。當時,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四省邊區受該總指揮部節制的部隊共有六十三個正規團,羅卓英計劃以其中的一大半來對付我年輕的浙南遊擊區。

  由羅卓英任軍長的第十八軍,是陳誠起家的老本,裝備精良,人員充實,訓練有素,戰鬥力較強,以後被稱為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其師、團長中如黃維、霍揆彰,李樹森、來瑞珂、胡璉、闕漢騫、高魁元等,後來都是國民黨軍中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見蔣介石對此次「圍剿」之用心。

  羅卓英的部隊於八月間由江西向浙江開進,其「圍剿」的部署是:以第十四師三個團在北面,第九十四師三個團在東北,第六十七師三個團在東南,浙江四個保安團在南面,第三師兩個旅五個團在西南,郜子舉「剿共軍」

  第二縱隊兩個支隊四個團在西北。各部都構築碉堡工事,對我浙西南根據地形成包圍;又從北面的溪圩經東佘到南面的龍泉,構築一條碉堡線,將整個包圍圈剖為東西兩半,以其第十一師三個團由龍泉向北機動。十八軍軍部率其特務團駐麗水。此外,還調第五十六師所屬的兩個旅六個團,由隙磜下市向東南經花橋、舉水、荷地直抵泰幀,構成第二道封鎖線,以求切斷我轉向閩北、閩東的退路。敵人集中了三十二個整團共約六七萬人的兵力,連同地主武裝號稱四十個團,妄圖圍殲我遊擊隊,徹底摧毀我浙西南遊擊根據地。

  敵人發動新的「圍剿」,我們雖早有覺察,但開始判斷認為是剛提升為浙江省保安處長的宣鐵吾指揮。當時宣鐵吾在遂昌設有「浙南剿匪指揮部」,指揮有四個保安團和十餘個保安大隊,構築封鎖線,揚言要用「回環壓迫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直搗松遂龍間我根據地。我們對國民黨浙江省防軍的戰鬥力是心中有數的,而且我們為浙西南遊擊根據地的發展和第一次反「進剿」的勝利所鼓舞,所以在七月底、八月初發起了「八·一」大示威,以期打破宣鐵吾的「圍剿」。直到九月中旬,我們才逐漸查明這次「圍剿」是蔣介石直接部署、由羅卓英指揮,並以敵正規軍為主體。「八·一」大示威雖然給了敵人保安團隊和反動地主武裝以相當的打擊,但過早地暴露和消耗了我們的力量。形勢比我們估計的要嚴重得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