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二二


  閩北蘇區以崇安為中心,是閩浙贛蘇區的一部分,領導人是有威望的老黨員黃道同志。七軍團自出動以來,一路上馬不停蹄,到達閩北蘇區以後,原想利用這裡的有利條件作短暫休整,總結一下經驗教訓,以利再戰。同時,我軍一路上受到敵軍的前堵後追,尤其是敵四十九師始終咬住我軍不放,為了擺脫這一被動局面,也需要依託閩北蘇區尋機給敵人以有力打擊,打一兩個好仗。但是,中革軍委隨即來電批評我們「擬于閩北邊區休息,這恰合敵人的企圖,因敵人企圖阻止你們北進」。於是,我們在這裡只停留了幾天,安置了一批傷病員,就繼續向北進發了。

  急於要我們離開閩東、閩北,這是繼攻打福州之後中革軍委在戰略指導上的又一次重大失誤。從當時紅軍鬥爭的全域來看,既然是要我們這支部隊配合中央紅軍主力的戰略轉移,起戰略牽制作用,就不必機械地限定到皖南去。何況當我們出動不久,中央就知道皖南暴動已經失敗。如果當時讓我們先在閩東、閩北地區活動,幫助地方黨擴大武裝鬥爭,打幾個好仗,更大規模地發動群眾,有依託地向政和、松溪發展,把閩東、閩北連成一片,再同浙南群眾條件較好的慶元地區連接起來,創造較大的局面,然後跳躍式地向浙西和皖南發展,倒是可以吸引和調動更多一些敵人的。

  部隊自出動以來,不僅外有敵人圍追堵截,內部也出現了嚴重困難,軍團主要領導成員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起來。首先是樂少華同志一味盲目地執行中革軍委的命令,拒絕結合實際的積極建議,而且專橫無忌,對尋淮洲同志極不尊重,一開會就吵架,天天如此,幾乎造成指揮上的癱瘓。與此同時,曾洪易愈益暴露出嚴重的恐慌動搖,在水口遭到敵機襲擊時,他嚇得臉色發青,嘴唇顫抖,一到閩北就提出要到閩浙贛大蘇區去,並直接發電報要閩浙贛軍區派部隊來接。他的主張受到尋淮洲和大部分同志的反對,中革軍委在回電中也對他作了批駁,以後他就更加消極對抗,竟要求離開部隊。軍團領導中這些極不正常的狀況,從根本上說,是「左」傾宗派主義的必然惡果。它給我們這支深入敵區、獨立行動的部隊,帶來了難以言喻的困難。

  【挺進浙西】

  我們到閩北蘇區時,已是從瑞金出發後的近兩個月,超過了中央規定到達皖南的限期,如果繼續進軍,本應向皖南急進。但中革軍委來電指示要我們在浙江執行兩項「中心任務」:一、繼續對進攻我贛東北紅十軍及閩北蘇區的敵人後方進行徹底的破壞;二,在閩浙贛邊境廣泛開展遊擊戰,創建新蘇區,破壞敵人後方交通,要求首先破壞龍泉、浦城、廣豐、玉山間的公路、交通工具及電話線,進而破壞蘭溪、衢縣、江山、玉山間的鐵路、火車站,以及玉山、常山、江山之間的公路。而對原來賦予的去皖南的任務未作任何說明。

  九月九日,我們離開閩北蘇區,北上浙西。這時,中革軍委又不顧當面實際情況,多次來電批評我們「對保安團畏懼其截擊是不對的」,「不須以急行軍增加病員與疲勞,每日行二三十裡」,等等。於是,我們一面對付敵人日益加緊的圍追堵截,一面深入敵後進行破襲活動,經江山縣之二十八都、仙霞嶺、石門,於九月十三日攻佔清湖鎮,消災了敵浙江保安團的一個營。接著勝利渡過江山河(即江山港),炸橋破路,給了敵人一定的威脅和打擊。但是,限於當時的群眾條件和裝備、技術等條件,要按照中革軍委要求在廣大地段上破壞鐵路、公路是辦不到的。

  九月十五日,我們進到江(山),常(山)公路的大陳地區。在大陳打垮了敵浙江保安第三、四、六團各一部共七個連的進攻,並一度攻入常山縣城,繳獲一批物資和現款。其後便經招賢、上方鎮繼續北上。

  浙江是蔣介石的老巢,反革命的社會基礎雄厚,保安團較強,保甲制度較嚴密,交通與通訊捷便,敵人能及時掌握我軍行動情況,從各方面調動部隊圍擊我軍。我們卻只能機械地按照中革軍委規定的時間、地點、路線、里程慢慢地走,差不多天天要打掩護仗、遭遇仗。雖然也取得了不少戰術性的勝利,但整個處境卻越來越被動了。那時候,還有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沒有根據地或遊擊區作依託,有時即使有了戰機,大一些的仗也不敢打。到處是反動統治勢力,沒有群眾基礎,一仗打下來,傷員無法安置。抬著傷員行軍打仗,是非常困難的。一個傷員要兩個戰士抬,還要一個戰士替換,長距離抬下去,就削弱了部隊的戰鬥力。但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傷病員丟了,那是革命軍隊所絕對不能允許的。

  正當我們艱苦轉戰浙西的時候,中革軍委九月十七日來電命令我們,在執行軍委給予的破壞杭江鐵路及附近公路的任務前,禁止繼續北進。第二天又電令我們「應即向遂安前進,以襲擊方法佔領該城,並確保於我軍手中」,規定我們以遂安為中心,在靠近安徽邊境的淳安、壽昌、衢縣、開化地區開展遊擊戰爭,建立蘇區,爾後再向浙皖邊境之歙縣(即徽州)、建德(今梅城)、蘭溪、江山、屯溪地域發展。

  中革軍委的一系列批評和指示,特別是要求我們以遂安為中心建立蘇區的指示,使我們困惑不解,因為它完全脫離我們當面的實際情況。遂安位於新安江上游,距杭州約二百公里。這個地方雖是山區,但處於衢江、蘭江、新安江三角地帶,江水較深,汽船可以通到建德、蘭溪,還有浙贛鐵路和公路幹線,敵人交通方便,這樣的地形,對我軍機動十分不利。那裡地瘠民貧,居民多以竹木為生,產糧很少,解決部隊給養困難。特別是當地沒有我們黨的工作基礎,相反是贛東北逃亡地主聚居之地。不論政治條件和自然條件,以遂安為中心建立根據地顯然是不適宜的。

  就在這時候,敵四十九師、浙江保安第一、第二縱隊以及新增調來的補充第一旅王耀武部,從幾個方向加緊對我追擊和「圍剿」,企圖切斷我前進道路,合擊我軍。面臨嚴重敵情,我軍處境危殆。為了避免全軍覆滅之禍,我們只得不顧中革軍委的一再指責,轉向皖贛邊行動。

  【活動于皖贛邊】

  九月三十日,我們到達皖贛邊之段莘(婺源縣北)地區,這裡距原定最後目的地皖南已經不遠。這時我們才知道,皖南幾個縣的暴動早已失敗,有些幹部和群眾分散活動在山裡面堅持鬥爭。我們在轉移的路上,碰到皖贛特委和當地遊擊隊的領導同志。按照他們的意見,我們繼續西進到黎痕地區。

  皖贛邊和皖南,比我們所經過的浙贛邊、浙西的條件要好些。在地形上,皖贛邊有鳧江、白際山,皖南有黃山,既有大山區,又有丘陵地,河道可以徒涉,便於我軍隱蔽和機動;經濟上比較富裕,有利於解決部隊的糧食供給;文化教育也比較發達,稍大點的村子大都有報紙,便於我們瞭解形勢動向;特別是有黨的上作基礎和影響,群眾條件比較好。這裡所處的地位也很重要,向東北可以威脅蕪湖、南京,向東可以威脅杭州,我們準備在這個地區停下來,開展遊擊戰爭。

  我們先後在查灣、道口、鴉橋、黎痕等地進行了幾次戰鬥,打退了追擊和堵截之敵,消滅一部分敵軍,繳獲一批武器。皖贛蘇區給我們補充了五百名新戰士。在經歷了浙西一段困難之後,這時部隊又開始出現了好的轉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