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四


  5月15日,華野發起對整編第七十四師的總攻。圍殲整編第七十四師的部隊展開了劇烈的陣地攻堅戰,15日晚上就把整編第七十四師壓縮於東西3公里、南北2公里的狹窄山區,16日下午攻佔七十四師佔據的所有高地。每爭奪一個山頭一個高地,都要經過幾次到十幾次的衝鋒,直到刺刀見紅,戰鬥的激烈程度為解放戰爭以來所少見。

  與此同時,華野阻援部隊則展開了艱苦的陣地防禦戰,擋住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把敵人的各路援軍阻止、鉗制在華野包圍圈以外。蔣軍整編第二十五師、整編第八十三師雖然與整編第七十四師相隔只有5公里左右路程,炮火已能打到孟良崮,其餘援敵8個整編師(軍)距整編第七十四師也只有1日至2日行程,但在華野部隊的頑強阻擊下,眼看著整編第七十四師被圍殲,而不能越雷池一步。

  正當蔣介石一再嚴令增援、張靈甫頻頻呼救的時候,華野各部已會師于孟良崮、蘆山頂峰。第六縱隊特務團團長帶領突擊隊沖到張靈甫負隅頑抗的山洞,一舉殲滅隱藏在山洞裡的整編第七十四師指揮所,擊斃驕狂不可一世的張靈甫。

  5月16日下午,孟良崮戰役接近尾聲。參戰部隊紛紛向前線指揮所彙報戰果,有的部隊開始打掃戰場、收攏部隊。這時天氣突變,山雨欲來,陰雲密布,能見度低。各部報告的戰果,只抓到幾百名俘虜。華野情報處長報告,通過技術偵察發現,敵人還有電臺在聯絡求援。這些情況引起了粟裕的警覺。

  作戰科長拿來向中央軍委報捷的電報稿。粟裕擺手示意,報捷電報緩發,同時指示:「命令各部隊重新彙報戰果,殲俘敵人的數字要力求準確無誤。命令各部隊繼續搜查,不可放鬆警惕,特別是比較隱蔽的山溝更要仔細搜查。沒有命令,不許停止。」

  看到大家迷惑不解,粟裕解釋說:「兵法上有窮寇勿追,是說狗急了要跳牆,弄不好會被反咬一口。我們主張打殲滅戰,硬是要追窮寇,不論這只狗發瘋也好,跳牆也好,都必須把它確確實實地打死才行。我把各部隊上報的殲敵數字與七十四師編制數字反復核對,還差7000人左右。7000人不是個小數目,弄不好會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參謀處根據各部隊清查後的戰果統計,並與整編第七十四師編制人數核對,發現各部隊上報殲敵總數2.5萬餘人,與整編第七十四師應有人數3.6萬餘人相比,還少七八千人。

  粟裕當機立斷,命令各縱隊組織輕裝部隊,嚴密搜索。果然在孟良崮、雕窩之間的山谷裡發現集結有7000多敵軍,正準備突圍。粟裕命令第七、第八、第九3個縱隊立即出動兜剿。各縱隊指戰員不顧疲勞,英勇奮戰,全殲殘敵,無一漏網。至此,蔣介石的「王牌軍」整編第七十四師被華東野戰軍全部、乾淨、徹底消滅,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

  捷報傳來,全軍振奮,歡聲如雷。指戰員們紛紛稱讚粟裕料敵如神的謀略和高人一籌的指揮。陳毅緊緊握住粟裕的手說:「老夥計,這個仗,你硬是越打越神了!」

  在圍殲整編第七十四師的緊張戰鬥中,陳毅和粟裕密切合作、互相支持,給華野指揮部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粟裕與一位縱隊指揮員通話,發生了「故障」,這位指揮員以部隊傷亡太大為由討價還價。粟裕對他說:「好了,現在陳司令同你講話。」陳毅一面走向電話機,一面間接電話的是哪一位,拿過話筒就說:「你現在在哪裡?你們幾個師長到了什麼地方?」對方回答後,陳毅查看了一下地圖,接著說:「你們幾個師長都要到山頂去。剛才粟裕同志講的,就是我的意見,你們要堅決執行。部隊傷亡大一些,不要緊,我手裡還有預備兵力,你傷亡多少,我給你補充多少。」電話裡的對方平靜了。

  從萊蕪戰役到孟良崮戰役,粟裕腦力、體力消耗很大,身體日見消瘦,由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症時常發作,不得不戴著一種鋁制的健腦器堅持工作,在與敵人進行激烈搏鬥的同時,還要同疾病進行頑強的鬥爭。在孟良崮戰役中,連續幾天幾夜不休息,臉脹得通紅。戰後測量血壓,血壓竟然達到220度。

  孟良崮戰役的勝利,對國民黨反動派是最沉重的一擊,對解放區軍民是極大的鼓舞,嚴重頓挫了蔣介石對山東的重點進攻,迅速改變了山東戰局,並且推動全國戰局向有利於人民的方向發展。

  5月22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電報指出:「殲滅七十四師,付出代價較多,但意義極大,證明在現地區作戰,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夠用各個殲擊方法打破敵人進攻,取得決定勝利」。(《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81頁。)同一天,延安新華社發表時評說:「華東人民解放軍和華東解放區的人民,在全中國人民的愛國自衛戰爭中,擔負的任務最嚴重,得到的成就也最榮耀」。「這次蒙陰勝利在華東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更有特殊意義,因為:第一,這是打擊了蔣介石今天最強大的和幾乎惟一的進攻方向;第二,這是打擊了蔣介石的最精銳部隊(四五個精銳師之一個);第三,這個打擊是出現于全解放區全面反攻的前夜」。「蔣介石以近一百個旅使用于華東戰場,欲以此決定兩軍勝負。這個主觀幻想業已接近於最後破滅」。

  整編第七十四師是蔣介石多次嘉獎的「模範軍」,也是王耀武賴以起家的部隊。「跛子將軍」張靈甫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死時只有43歲。蔣介石痛心疾首,哀歎整編第七十四師全軍覆沒是「空前的大損失」,是「剿匪以來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大事」,「必須等到我們全軍一番起死回生的改造之後,乃能作進一步的打算」。王耀武則哀鳴:「七十四師之失,有如喪父之痛」。戰後,蔣介石故技重演,將第一兵團司令官湯恩伯撤職,整編第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交付軍事法庭審判。

  孟良崮戰役是粟裕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這次戰役的決策和指揮,鮮明地表現了他謀略思想和指揮藝術的獨特風格,反映了他反常用兵、出奇制勝的創造精神。他自覺地運用唯物辯證法於作戰指導,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高度發揮人的自覺能動性,敢於和善於適時把戰局推向新水平,開創了人民解放軍在敵人重兵集團中割殲強敵的範例,是戰役指揮藝術上的重大突破。

  粟裕總結孟良崮戰役的經驗,指出:「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以來我軍與蔣軍在華東戰場上一次正面的大規模的較量,表明了我軍的作戰指導、指揮藝術、戰術技術和軍隊士氣都大大高於敵人。孟良崮戰役還使我體會到,作為戰區指揮員,應不斷地研究、分析敵我力量的對比變化,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敢於適時地把戰局推向新的水平,而不能坐待條件完全成熟。到了應該把戰爭推向一個新的高峰時,指揮員看不出來,不敢下決心,就不可能推進勝利的進程。從孟良崮戰役到豫東戰役,再到淮海戰役,都使我體會到這一點。」

  1947年5月,人們期盼的勝利的春天終於到來了。沂蒙山區,峰巒起伏,山花爛漫,一片大好風光,人們又唱起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山歌。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區哎好風光。
  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
  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
  ……

  從萊蕪戰役到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接連粉碎敵人兩次重兵進攻,取得一個「空前大捷」超過一個「空前大捷」的勝利,創造了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跡,也給悠久的山東歷史添加了光輝的一頁。

  山東,古屬齊魯兩國,在戰爭史上佔有特別榮耀的地位。特別是在軍事思想活躍、軍事人才輩出的春秋戰國時代,舉世公認的「兵聖」孫武和被毛澤東稱為「千古高手」的孫臏就出生當時的齊國境內,被後人視為用兵範例的「圍魏救趙」、「減灶誘敵」等著名戰法也產生在這裡。現在,在決定中國命運的解放戰爭中,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創造了堪稱現代戰爭楷模的嶄新戰法,「示形于魯南,決勝于魯中」,用「耍龍燈」的戰法創造戰機,以中央突破對付敵人的中央突破,「于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在中國戰爭史上再創輝煌,而與春秋戰國時代交相輝映。擔任戰役指揮重任的粟裕,以其卓越的謀略思想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不僅為奪取沂蒙幾戰勝利、推進戰爭進程作出了獨特的貢獻,而且把作戰指導的辯證法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第十五章 從「七月分兵」到經略中原

  一、自覺服從戰略全域利益的決策。「七月分兵」後的幾個消耗仗。

  1947年夏季,解放戰爭處於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的關鍵時刻,也是華東戰局由內線作戰到外線出擊的轉折過程。南線敵我雙方的較量,繼續在由陝北經中原到山東的「乙」字形黃河流域展開。

  蔣介石集團雖然在過去一年裡軍事上政治上都打了敗仗,但他們在兵力數量上仍然佔有優勢,仍然堅持他的「黃河戰略」,繼續在陝北和山東兩個方向上保持強有力的攻勢,從而更加暴露了他啞鈴式戰略佈局的弱點。

  中共中央的戰略決策是:不等敵人的重點進攻被完全粉碎,也不等我軍在數量上超過敵人,就由戰略防禦轉人戰略進攻,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

  中共中央撤離延安以後,毛澤東和周恩來、任弼時主持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工作,運籌於陝北窯洞之中,決勝于大河上下、長城內外,帥旗高高飄揚在陝北高原。用周恩來的話來說,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裡,指揮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周恩來傳》,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712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