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八一 |
|
12月25日夜晚,陰雲密布,細雨濛濛,是一個不利於攻城的天氣,粟裕出敵意料命令部隊發起猛烈攻擊。攻擊部隊首先突破南門,攻人城內進行巷戰。在城西北方向,擔任攻城突擊隊的是著名的「老虎團」第七團,最先登上城牆的是該團的三連一班。班長袁金生帶領全班隱蔽地接近城牆,冒著敵人的猛烈射擊和鉤鐮槍的推刺,踏著搖搖擺擺的毛竹雲梯,奮不顧身地登上3丈多高的城頭,與日軍展開了驚心動魄的白刃戰,打垮了敵人的多次反撲,保證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從突破口進入城內。第二天拂曉,粟裕從突破口登上城頭。他翹起大拇指,表揚第七團指戰員:「不愧為老虎團!」對袁金生說:「好樣的!英雄!」在戰後召開的慶功會上,粟裕宣佈授予袁金生「華中軍區特級戰鬥英雄」稱號,親自給他戴上了大紅花。 經過一夜又一天激戰,加上強大的政治攻勢,日偽軍終於宣佈繳械投降。粟裕指示,受降儀式由第八縱隊政治部主任韓念龍主持,在日軍司令部舉行。粟裕跟隨部隊進城,在夜幕中悄悄來到受降現場。他一進人日軍司令部大院,看到一個日本軍人正在焚燒文件,立即走過去用腳把火踩滅,吩咐偵察參謀張煥文立即收繳敵人的一切文書資料,任何人不得銷毀。看到我方戰士為搬運武器與日軍發生爭執,他立即指示作戰科長嚴振衡前去處理,規定一切槍械彈藥均須造冊點繳,受降後再行分配。受降儀式結束,粟裕不聲不響地離開大院。這一切,不僅日軍指揮官不知道,連主持受降的韓念龍也沒有發現。3天以後,粟裕接見繳械投降的日本軍官,人們才得知此事。日本軍官驚訝異常,連連表示:「不勝感激之至!不勝榮幸之至!」日軍司令官岩奇學大佐雙手捧起一把紫光閃閃的指揮刀,向粟裕深深地鞠躬,說道:「謹將這柄遠祖相傳的紫雲刀敬獻給久已仰慕大名的中國將軍!」 攻克高郵之戰,殲滅日軍官兵1100多人(內生俘931人),殲滅偽軍第四十二師師長王和民以下官兵5000多人(內生俘3942人),繳獲各種炮61門,各種槍4308支,並且擊退了自揚泰線增援的蔣軍和日偽軍。 高郵邵伯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抗日戰爭期間一次戰役殲滅日軍人數的最高記錄,打破了蔣軍「開鎖進門,長驅直人,直搗兩淮」的企圖,大大改善了華中南線戰略態勢,為後來的蘇中戰役創造了良好的戰場條件。 當高郵戰役將要結束的時候,徐州地區的國民黨軍隊開始向山東臨城以東的棗莊、嶧縣地區進犯。新四軍軍部決定在臨城地區組織決戰,命令華中野戰軍第六縱隊入魯參戰。 1946年1月4日,華中分局發電報給中共中央、華東局和陳毅,再次提出組織隴海路東段戰役的建議。 這份建議電,首先全面分析了華中敵情,認為「華中徐州之頑第一步是人魯,但在人魯不成時,則向運河線奪我兩淮地區,海州之五十一軍,可能加上其他,以便由灌雲南下,占我漣水,將我鹽阜、淮海分成兩塊。頑這一企圖受我阻擊,要在十五號以後才能部署完畢」。因此,建議:「為打破頑之企圖,在主要方向採取先發制人手段,除六縱北上外,決以八、九兩縱,於十號或十二號,開始對隴海路東段大破擊戰,淮海、鹽阜各抽三個地方團參加。完成任務後,再向東集結,以鞏固鹽阜地區,求得控制二百里以上之鐵路線在我手,吸引顧(祝同)頑出擊,求得消滅他一二個師,直接配合魯南決戰」。 中共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批准華中分局的建議。 粟裕率領剛剛參加高郵邵伯戰役的第八縱隊和特務團,日夜兼程北上,集結於宿遷以北地區,準備發起隴海路東段戰役。接到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的複電,已經是1月10日。時間緊迫,來不及發佈書面作戰命令,就向第八縱隊和鹽阜區首長當面下達作戰任務。 此時傳來消息,國共兩黨停戰協定將於1月13日午夜生效。蔣介石連發兩個密令,要國民黨軍隊「星夜前進」,「搶佔戰略要點」。粟裕原計劃於1月13日晚發起戰鬥,「為能在停戰命令下達後五天內仍能達成控制隴海線與打通華中與山東聯繫」,決定於11日晚提前發起戰鬥。 1月11日,粟裕派作戰科長嚴振衡騎自行車趕到第九縱隊,向張震司令員當面傳達作戰命令,告訴他停戰令將在13日24時生效,在停戰令生效前首先要把隴海線東段兩頭的日偽據點拿下來:九縱打掉曹八集等日偽軍據點,同時切斷通往徐州的電話線路;華中軍區教導團攻佔新安鎮以東的日偽軍據點;然後派主力部隊控制曹八集到新安鎮的鐵道線。如果國民黨軍隊來攻,立即自衛還擊。 隴海路東段戰役,經過3晝夜激戰,殲滅日偽軍1900多人,拔除了從曹八集到白塔埠的全部日偽軍據點,控制了隴海東段鐵路線300餘裡,使華中和山東兩大戰略區連成一片,為華野、山野縱深迂回、南北機動、協同配合,為後來舉行宿北、魯南等大殲滅戰,創造了有利的戰場條件。 戰後,粟裕在一次談話中談到隴海路東段戰役的戰略意義,指出:「這一仗打通了華中與山東的交通線,非常重要。如果敵人大舉進攻隴海線,我軍就可以一部正面守備,主力擺在兩側。」他兩手環抱,然後作出一個斬殺動作,堅定地說:「那時,我軍從兩側出擊,消滅他!」 顯然,粟裕建議發起隴海路東段戰役,是從整個華東戰場(而不是只從華中戰場)的全域利益和長遠的戰略需要出發的,是從日後進行大兵團運動戰的戰略要求出發的,表現了他駕馭全域、掌握未來的戰略遠見和戰略才能。 五、當和平煙霧彌漫的時候,粟裕指出:這場內戰可能一直打下去,直到打出一個新中國。 1945年底到1946年初,中國局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蔣介石反動政府,3個多月來,在向解放區的進攻作戰中連連失利,損兵折將,內外交困,迫使他不得不改變策略,實行緩兵之計,散佈「和談」煙幕,以爭取時間,趕調軍隊,調整部署,進行全面大打的準備。 共產黨打了不少勝仗,仍然高舉「和平、民主、團結」的旗幟。毛澤東多次聲明,打是為了和。即使是短暫的和平,也是對人民有利的,也要爭取。因此,決定抓住有利時機,發動和平攻勢,迫使蔣介石回到談判桌上來。 中國內戰的發展趨勢,也使美國政府的決策者坐臥不安。他們認為,蔣介石非但不能在內戰中取勝,反倒有在內戰中垮臺的可能。12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對華政策聲明,並派馬歇爾為總統特使來華,企圖借所謂「調解」作掩護,從各方面加強蔣介石。 12月27日,中斷一個多月的國共談判再度恢復,先後達成停戰協定、政協協議,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一線和平民主的曙光,全國人民為之歡欣鼓舞。 但是,這種短暫的和平很快就被蔣介石的戰爭行動破壞了。停戰協定生效後,他不僅在東北大打出手,在關內各地也不停地發動進攻,出現了和戰交織、邊談邊打、關外大打、關內小打的複雜局面。 當時的中國,和平煙霧彌漫,內戰烏雲翻滾,形勢變幻莫測,令人眼花繚亂。 在這種情勢下,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處理和與戰的關係,這對每一個領導者的政治洞察力和戰略遠見,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粟裕在和談與內戰交織的歲月裡,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無論是對幹部作報告,還是對記者發表談話,從來是講兩點論,既指出有爭取和平的可能,又指出存在內戰的危險。特別是在內部講話中,他更加明確地指出,蔣介石「十年圍剿」、「八年磨擦」、三個月局部內戰的歷史告訴我們,他是千方百計要削弱和消滅我們的,今後也決不會讓我們存在下去,是一定要跟我們打內戰的。只有把他徹底消滅掉,才有真正的和平與安寧。一方面要看到,經過鬥爭,可能爭取一個和平局面;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可能一直打下去,直到打出一個新中國。現在,蔣介石玩弄兩手策略,我們也要用兩手策略對付他,以談對談,以打對打。和得成與和不成,是中央考慮的問題。一旦打起來,打得好與打不好,我們責任在身。作為軍人,必須立足於打,丟掉幻想,準備打仗。 春節期間,粟裕從隴海路前線返回淮安,對華中軍區機關和部隊幹部作戰況報告。他說,我們從江南北撤是真誠地執行和平協議條款的,但從華中解放區周圍情況看,我們必須高度提高警惕。蘇中、淮南解放區境內,沒有繳械投降的偽軍均已戴上國民黨軍隊的帽徽,還不斷向我解放區挑釁。隴海前線被我軍抓獲的偽軍,也自稱他們不是「和平救國軍」,而變成「國軍」了,並說他們長官講要把共軍統統趕走。這個俘虜講的是真實情況,國民黨軍隊裡就是這樣宣傳的。我們真誠擁護和平,但要密切注意蔣介石搞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