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五五


  在組建第一師和蘇中軍區機關的時候,粟裕就著手組建軍工部,並派張渭清等得力幹部到上海建立秘密採購站,招收技術人才.採購軍需物資。被稱為「軍工智星」的程望,原是上海同濟大學機械造船系學生,抗日戰爭爆發後投筆從戎。粟裕把他調來擔任一師軍工部副部長(後擔任部長),要他協助羅湘濤部長組建一師軍工部,交給他們「生產各旅不能生產的迫擊炮彈、複裝子彈和修理技術比較複雜的連發槍」的任務,後來又要他們研製小型追擊炮。軍工部前身是一個只有30余名工人的修械所,設備只有老虎鉗、錘子和土造的銼刀。他們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中艱苦奮鬥,建成了擁有50多名幹部、200多名工人的相當正規的兵工廠,發展到能夠製造迫擊炮、月產1萬發炮彈的生產能力。程望主持研究設計的迫擊炮,具有曲射、平射兩種功能,在對日作戰中大顯神威,被日軍誤認為「俄國造的新式武器」。

  粟裕對技術兵種的建設特別關注。他利用黃橋戰役和曹甸戰役中繳獲的3門山炮,創建了蘇中軍區第一個炮兵連,在抗大九分校開辦訓練炮兵幹部的班隊,培養出一批炮兵指揮員和技術骨幹。

  在蘇中部隊中,流傳著許多粟裕重視和愛護炮兵的故事。有一個「粟司令看炮」的故事,發生在1942年春天。

  那時,粟裕正在考慮如何對付敵人掩體後面火力的問題,指示軍工部研究製造一種輕便的小迫擊炮。他對軍工部副部長程望說:「要摧毀敵人掩體後面的火力點,手榴彈投不到,要有曲射火器。」這時恰好第七團在三陽鎮打了一個漂亮仗,繳獲日軍一門88式擲彈筒。聽到這個消息,粟裕十分高興,特地下令把它調到師部,同軍工部的同志一起研究,作為設計小型迫擊炮的參考。

  粟裕看了擲彈筒,連聲誇讚:「這傢伙造得好!」

  送炮的小戰士說:「好是好,就是太小了。」

  「小嗎?」

  「可不是咋的。」戰士把小炮摟過來,指指炮管說:「粟司令你看,這和洗衣棒槌差不多。」

  「照我看,還是小點好,再大些你就扛不動了。」粟裕笑起來,看著個子不高的小戰士說。忽然話題一轉,問小戰士:「這炮是哪個連繳的?」

  「三連。」

  「三連幹得好!」粟裕說:「今天繳小炮,明天繳大炮,後天咱們就有炮群了。」

  「炮群?」小戰士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弄不清是怎麼回事,忙問:「啥叫炮群?」

  粟裕耐心地解釋:「炮群,就是許多炮擺在一起,有的打飛機,有的打坦克,有的打敵人的散兵,有的破壞城牆、碉堡,分工負責,一掃而光!」

  「能有那一天?」

  「能!」粟裕說:「你們團是從哪裡來的?」

  「聽老同志說,是從閩西、浙南過來的紅軍遊擊隊。」

  「紅軍遊擊隊是從哪裡來的?」

  「還用問嗎,再早就是莊戶人家了。」

  「莊戶人家有槍嗎?」

  「沒有。過去,我們那一帶地主才有。」

  「對呀,過去沒有槍,現在有了槍,過去沒有炮,現在有了炮。我們現在有小炮,將來會有大炮,有炮群。只要大家向三連學習,總會有這一天的。」

  沒有多長時間,粟裕的預言就變成了現實。1944年,一師部分主力部隊進軍江南時,蘇中軍區軍工部突擊製造73毫米和52毫米兩種口徑的迫擊炮350餘門、炮彈1萬餘發。在第一批南下部隊中,每個團都有1個炮兵連、每連1個炮兵班,73迫擊炮配發到排,52迫擊炮配發到班,並且擁有一批炮兵指揮員和技術骨幹,為後來實行從遊擊戰到運動戰的戰略轉變創造了必需的物質條件。

  粟裕還頗有遠見地把同敵人的爭奪擴展到海上,把陸上鬥爭與海上鬥爭結合起來。

  在蘇中區開闢階段,以三倉為中心的濱海灘塗地區,三面對敵,一面臨海,是匪霸橫行、「司令如毛」的地方。這個地區的弶港,是黃海四大漁港之一,也是蘇中根據地對外聯繫的重要門戶,而出海船隻都控制在漁會和實業保安隊手中,蘇中區機關和部隊的機動受到很大限制,軍需運輸和供應十分困難。土匪、海盜活動猖獗,不僅禍害鹽民、漁民,而且與新四軍為敵,揚言:「四老爺有種海上見!」國民黨頑固派和日偽特務組織操縱的「大刀會」,製造「新四軍長不了」的謠言,綁架和殺害抗日民主政權幹部,嚴重干擾和破壞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

  面對這種形勢,粟裕率領第一師指戰員,同地方黨政幹部一起,採取正確的政策和策略,創建濱海基地,建立海防武裝,開闢梅上交通。

  他們深入農村、漁村,發動和組織群眾,成立漁民鹽民抗敵協會和自衛隊,配合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同日偽軍和國民黨操縱的反動勢力以及漁霸、土匪、海盜作鬥爭。粟裕指出,匪患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社會問題。參加土匪、海盜的,既有惡霸、流氓等壞分子,也有不少被「逼上梁山」的貧苦人民,其中許多人具有愛國民族意識。因此,對土匪和海盜要採取區別對待的政策。對那些作惡多端的土匪和海盜,堅決打擊和消滅;對那些貧苦家庭出身又具有民族意識的土匪和海盜,則採取分化瓦解、爭取改造的政策。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雙管齊下,先後消滅了以惡霸地主吳其海為首的土匪和作惡多端的黃少卿等部海匪,成功地實現了對影響較大的孫二富部海盜的爭取改造,其餘土匪、海盜聞風喪膽,有的悔過自新,有的逃竄他處,沿海匪患迅速消除。後來,又以堅決果斷的措施平息了「大刀會」暴亂,打掉了日偽軍和國民黨特務組織藉以興風作浪的據點,保衛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建立了抗日民主的新秩序。人民群眾拍手稱快,說:「歷史上沒有解決也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你們解決了。」

  粟裕指派得力幹部展開統一戰線工作,並且親自做爭取開明船主的工作,說服他們團結抗日,協助開闢海上交通。經過耐心細緻的工作,船主顧雍海首先表示願為抗戰出力,毅然決定用4條大船幫助一師運輸軍需物資。

  有一天,粟裕來到顧雍海家,一進門就緊緊握住顧雍海的手說:「謝謝你,幫了我們的大忙了!」顧雍海說:「事情辦得不好。請首長多多指教。」粟裕說:「要我指教,首先一條,今後跟我們不要見外,都是打魚人,同舟共濟嘛!」一句話把顧雍海說得心裡熱乎乎的。主客之間談笑風生,直到深夜才握手告別。顧雍海事後得知,這位客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粟師長,感慨萬千地說:「過去多次為當兵的賣命,沒有聽到一句好話。如今剛給新四軍跑了幾趟船,大首長就登門道謝,新四軍到底是仁義之師啊!」此後,他以做生意為掩護,常年往返於上海、青島等地,為蘇中軍區運輸軍需物資。在他的帶動下,其他船主也紛紛擺脫漁會的控制,主動出借近百條船為第一師運輸物資和傷病員,在反「掃蕩」和反封鎖鬥爭中起了重要作用。

  1941年3月,粟裕決定組建海防部隊,作為堅持海上鬥爭的武裝力量。為了指導海上鬥爭,他率領師部機關人員到海船上進行海上生活和海上戰鬥演習,調查研究氣象和潮汐變化規律,探索海上生活和作戰的有關問題。在冬季反「掃蕩」中,他帶上。電臺到海上活動,一面指揮反「掃蕩」,一面進行調查研究。在這個基礎上,決定組建海防團,從師部警衛團抽出3個連作為組建海防團的骨幹,指派三旅陶勇旅長兼團長,一師後勤部羅湘濤部長兼政委,吳福海為副團長,何振聲為政治處主任。粟裕對他們詳細交代了海防團的任務和海上鬥爭的方針政策,指出海防團首先要完成三項任務:第一,打通蘇中到浙東和山東的南北交通。第二,發動沿海漁民、鹽民群眾,建立自己的武裝,保護自己的利益,鞏固蘇中海防。第三,保護轉移到海上的軍區後勤各單位和一個山炮連。根據粟裕的指示,他們很快就建成了第一個海防團,後來進一步建成包括3個團的海防縱隊;控制了沿海重要港口和濱海地區,從鹽城的鬥龍港,經東台的弶港、如皋的環港,到南通的呂四港,構成了相對安全的濱海基點,成為蘇中根據地的後方基地;開闢了海上交通線,不僅從上海等大城市源源運來大量軍需民用物資,而且溝通了蘇中根據地與山東根據地、浙東根據地的聯繫。海防團平時保護漁民下海打魚,掩護海上交通線;戰時掩護一師機關、後勤單位和山炮連到海上隱蔽。這支海防部隊,當時是新四軍、八路軍中第一支「土海軍」,後來又成為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海軍的組成部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