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四九 |
|
10月5日淩晨3時,黃橋以東西官莊附近槍聲密集,粟裕判斷新四軍第二縱隊已經抄襲到敵後,急令第三縱隊出擊的兩個團迅速猛攻。原來第二縱隊已在4日午夜悄然向東南穿過八字橋插至分界,將頑軍歸路截斷。在新四軍第二、三縱隊的勇猛攻擊下,韓頑拂曉總攻又告失敗。李守維預感大勢不妙,急將第八十九軍大部集結在黃橋東北一線,企圖最後猛撲黃橋或固守待援。此時新四軍第一縱隊已進至八字橋以南地區與敵人對峙。新四軍完全形成對敵包圍態勢。粟裕決定5日下午對包圍之敵實行總攻。 戰場情況千變萬化。就在此時,粟裕得到密報:韓軍增援部隊約8個團已進至黃橋東北不遠的地方。粟裕平時對韓軍兵力編成作過深入研究,各種情況都準確地裝在他心中。粟裕判斷頑軍增援部隊不可能有8個團,但兩三個團或有可能,便果斷應變,儘量提前實行總攻。但是提前總攻的命令已經來不及下達了,粟裕想了一個妙策:命令第三縱隊以小部隊向黃橋以東之敵佯攻,引起敵人回擊,造成濃密的槍聲,以此作為同第一、第二縱隊的聯絡信號。在戰場上槍聲就是命令。第一縱隊聽到槍聲迅速南下,第二縱隊則立即西進。粟裕緊接著命令第三縱隊全部出擊。他不無幽默地對三縱隊領導說:「第二縱隊已插到如黃公路分界一帶,切斷了頑軍歸路,今晚就要消滅韓的嫡系八十九軍軍部和一一七師。你們縱隊趁頑軍混亂時,從黃橋東門及其兩側地區全線出擊,配合第二縱隊聚殲第三十三師,狠狠地打,這樣韓德勤就輸得連褲子也要送進典當鋪子嘍!」 戰爭也有其戲劇性。頑第三十三師昨天還在猛攻黃橋,氣焰不可一世,今天卻已是士無鬥志、潰不成軍了,最終大部被殲,師長孫啟人被活捉,只有少數殘部突出重圍。孫啟人被俘後說:「不瞞長官,我看過《霸王別姬》的戲,有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我今天嘗到的滋味,比那還要嚴重得多!」 粟裕命令各部克服各種困難,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加速對第八十九軍軍部及一一七師的圍殲。 晚上9時,韓軍主力大部被殲。為擴大戰果,粟裕下達了追擊命令,要求各部不顧疲勞,不惜一切犧牲,不重繳獲,乘勝追擊,占領海安。 三個縱隊按照粟裕規定的路線和任務,一路快跑,向海安追擊前進。 海安是蘇中的戰略要點和交通樞紐,(南)通(贛)榆公路、(南)通揚(州)公路以及從海安向東延伸到黃海邊的公路都聯結於此;貫穿南北的串場河,溝通東西的運糧河,在此交匯。控制了海安就能割斷如皋、南通、海門、啟東4縣頑軍與海安以北頑軍主力的聯繫。佔據海安,無疑為新四軍今後進一步發展蘇中抗日鬥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所以粟裕指示各部「不顧傷亡、不計俘獲,占領海安就是勝利」。他還親自對從江南趕來的增援部隊作戰鬥動員說:「同志們,你們從江南趕來,本來應該讓你們休息一下,現在任務緊急,只能先執行任務了。」 6日清晨,頑第八十九軍軍長李守維見軍部已被徹底殲滅,妄想渡河逃竄,失足落水,淹死於八尺溝河中。 新四軍務部按照粟裕命令,逢水過水,見橋奪橋,邊打邊追,直奔海安。駐海安頑軍見勢不妙,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新四軍勝利占領海安。 韓德勤見大勢已去,率殘部千余人向老巢興化狼狽逃竄。 陳、粟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命令追擊部隊到達東台便停止向西北前進,給韓德勤留下一條後路,做到仁至義盡。同時,派出一支部隊沿通榆公路北進,迎接南下的八路軍。 至此黃橋決戰勝利結束,共殲頑軍第八十九軍及獨立六旅等部12個團,連同被殲的保安旅團,共殲敵1.1萬多人,其中第八十九軍中將軍長李守維、獨立第六旅中將旅長翁達及旅、團長數人斃命,俘第三十三師師長孫啟人、第九十九旅旅長苗瑞林及第一一七師參謀長等師、團軍官10余名,下級軍官600名,士兵3000余名。繳獲長短槍3800余支,輕重機槍189挺,山炮3門,迫擊炮59門,還有大批彈藥和軍需物資。 10月10日,蘇北新四軍部隊前鋒與黃克誠率領南下的八路軍第五縱隊先頭部隊會師於東台縣白駒鎮。11月7日,陳毅、粟裕率蘇北指揮部和地方黨政領導同志在海安隆重舉行大會,歡迎劉少奇和八路軍南下部隊的領導同志。粟裕主持了這次大會。戰士們盼望已久的大會師,終於在決戰勝利之後實現了。 黃橋決戰,新四軍獲得了軍政全勝。戰後不久,粟裕在海安西寺幹部會上作了《黃橋戰役總結》的報告,深刻指出這次決戰勝利的意義:「首先,解決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使中國最進步、抗戰最堅決、革命最徹底的八路軍、新四軍會合起來了,能夠互相取得更好的配合和更多的發展;使蘇北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和華北的抗日民主根據地聯成一片;不僅奠定了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基礎,而且使華中革命勢力取得第一步的優勢,也就是增加了中國革命勝利的有利條件。這是第一等的重要意義。」「其次是,造成了我黨我軍在蘇北抗戰的領導地位。」「第三,大大發揮了統一戰線的威力,獲得了豐碩成果。」「第四,使韓德勤最終喪失了單獨向我們進攻的能力。」「第五,解決了抗日的後方問題。」(《粟裕軍事文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57—58頁。) 黃橋決戰新四軍取得了歷史上空前的勝利。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評價黃橋決戰「有偉大的決定的意義」。(《陳毅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第254頁。) 中共中央書記處指出:黃橋決戰以後,「蘇北大部為我佔領並聯成一片,此為華中最大一塊根據地,對全國有絕大意義。」(《新四軍·文獻(1)》,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647頁。) ※第八章 創建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 一、擔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和蘇中戰略區領導人。確立蘇中抗日鬥爭的戰略指導思想。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在安徽茂林地區圍殲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9000多人,悍然宣佈取消新四軍番號,把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到了頂點。 在那段時間內,粟裕陸續接待了一些從皖南突圍出來的同志,同他們討論「皖南事變」的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形勢及其發展趨勢。針對一些同志的疑慮和悲觀情緒,他強調指出:「皖南事變,就新四軍整體來說,只是局部的失利。我們黨經過的重大挫折和局部失敗,例如大革命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西路軍和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失敗等等,算起來已經很多次了。但是,党領導的革命事業總是在前進。我們在皖南雖然受到損失,但在敵後執行中央指示的部隊發展很快。暫時的挫折、暫時的困難不要緊,今後我們會發展得更快。」從皖南突圍出來的錢俊瑞(後來擔任中共中央華中局文委書記、新四軍政治部宣教部長)到達江北鹽城的當天,粟裕就會見了他,二人親切交談。錢俊瑞注意到,粟裕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大堆書籍,多數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的著作,還有《孫子兵法》。 談到「皖南事變」的教訓,粟裕說:「這次皖南事變,正像周副主席講的,是千古奇冤。主要的當然是國民黨反動派太壞了。但從主觀上講,也是由於項英同志政治上組織上的錯誤,最後使我軍遭受重大損失,自己也犧牲了。這個慘痛教訓,我們人人都要牢記。」談到國內外形勢,粟裕預言德國法西斯在西線得手後可能東進向蘇聯開刀,日本軍國主義將會在太平洋發動一場大戰。錢俊瑞回憶這次交談說:「粟裕同志的話,對於我這樣一個參加党所領導的革命軍隊不久,而又身歷險境的人,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課。我深深欽佩他對時局觀察分析的深刻,以後的歷史事實完全證明他的預見多麼正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