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四四


  ※第七章 黃橋決戰

  一、領導部隊樹立打大殲滅戰思想。東進攻取黃橋。

  1940年7月8日,陳毅、粟裕率新四軍江南指揮部主力渡江抵達蘇北。7月12日,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改稱蘇北指揮部,陳毅任指揮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揮兼參謀長。粟裕時年33歲。

  江蘇省長江以北地區有2000多萬人口,在抗日戰爭中具有特定的重要戰略地位。這裡盛產糧、棉、鹽等戰略物資,既是控制日寇沿長江進出的重要翼側,又是連接新四軍與八路軍的紐帶。蘇北的抗日局面打開以後,向南可以和共產黨領導的江南抗日部隊相呼應,扼制長江下游,直接威脅南京的日本侵略軍總部和汪精衛偽政府;向北、向西發展,可以與山東、淮南、淮北抗日根據地相連接,直通華北、中原。因此,蘇北是侵華日軍、國民黨頑固派、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三種力量的必爭之地。

  1939年底和1940年初,中共中央作出了大力發展和鞏固華中的戰略部署,1940年4月5日中共中央明確指出「整個蘇北、皖東、淮北為我必爭之地。凡揚子江以北,淮南路以東,淮河以北,開封以東,隴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統須在一年以內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據地」(《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二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43頁。)。命令八路軍主力兩萬多人由冀魯豫分路南下,會同新四軍第四、五、六支隊以及由江南指揮部領導的已到達蘇北的挺進縱隊和蘇皖支隊,共同完成發展華中的任務。

  當時的蘇北除日本侵略軍外,廣大敵後地區大都為國民黨所統治。蔣介石頑固派江蘇省政府主席兼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素以反共專家著稱。他從不抗日,卻不斷製造磨擦,摧殘抗日力量。他指揮的蘇北地區國民黨軍總兵力有16萬人,其中韓系8萬人,號稱10萬人,嫡系主力是第八十九軍和獨立第六旅。其他是駐在泰州及其附近地區的魯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部李明揚、李長江部,駐在曲塘一帶的稅警總團陳泰運部。他們深受韓德勤排擠和歧視,政治態度和韓德勤有差異,屬中間勢力。

  李明揚是老同盟會員,有一定的民族意識。貴州籍苗族人陳泰運屬宋子文系統,有一定的抗日意識,前些時候遭韓德勤軟禁,得到了共產黨的幫助才脫險。因此,蘇北抗戰的主要障礙是韓德勤。新四軍北渡長江,必然為韓德勤所不容。新四軍與韓德勤的鬥爭,中心是奪取抗日戰爭領導權問題。新四軍要堅持和發展蘇北抗日戰爭,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必須從韓德勤手中把蘇北抗戰的領導權奪過來。早在1940年5月8日陳毅就向中共中央提出:「解決蘇北問題,應先向省韓下手。」(《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213頁。)

  粟裕對蘇北的各種派系武裝進行了具體分析,認為力量最大的是日本侵略軍,佔領了長江北岸及運河沿線各縣城及大鎮、要點;其次是韓德勤部,控制了東台、興化、阜甯及廣大鄉村;再其次是李明揚部,控制了泰州和如皋以南地區;先行渡江在蘇北活動的新四軍挺進縱隊力量很小,僅開闢了吳家橋小片地區,只算得上第四位或者第三位。粟裕分析李、陳等地方實力派與韓德勤之間的矛盾,認為他們間的矛盾雖有其自身的利害關係,但也包含有堅持抗戰與破壞抗戰的成份。在蘇北國民黨頑固派與新四軍之間,李、陳等地方實力派處於重要的地位。如果他們能保持中立,新四軍就便於同韓德勤作最後的較量。粟裕完全支持陳毅提出的「聯李、擊敵、反韓」的鬥爭策略。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在揚州、泰州間的塘頭進行了整編,所屬部隊整編為三個縱隊9個團。一縱葉飛任司令員兼政委,下轄一、四、五團;二縱王必成任司令員,劉培善任政委,下轄二、六、九團;三縱陶勇任司令員,劉先勝任政委,下轄三、七、八團,全部共7刪餘人。緊接著陳、粟召開會議,討論新四軍以何處為中心建設根據地問題。對這個問題會前有三種議論:一是扼守揚(州)(州)地區,二是北進興化,三是進取黃橋。

  粟裕力主東進黃橋。在會上,粟裕發言充分闡述進取黃橋的理由:第一,黃橋處於靖江、如皋、泰州、泰興4縣之間,以黃橋為中心建立根據地,便於向(南)通、如(皋)、海(門)、啟(東)發展。只有控制通、如、海、啟才可以與我江南部隊相呼應,控制長江通道,威脅日寇和切斷韓頑與江南冷欣的聯繫。第二,已為北渡新四軍控制的吳家橋、郭村一帶,原為李明揚和李長江的勢力範圍,地區比較狹小,如果向外發展,勢將與二李發生矛盾,影響全力對韓,與我統戰方針違背。水城興化是韓德勤盤踞中心,周圍全是水網,對我進出不利,且地域偏西,對日寇威脅不大。第三,佔據黃橋一帶的保安第四旅何克謙部,一貫勾結日、偽,積極反共,敲詐勒索,久失人心,而且戰鬥力較弱,易於殲滅。第四,黃橋地區有我黨的工作和影響,群眾基礎好。我軍東進抗日,必能獲得地方黨的配合和廣大人民的熱烈擁護。

  粟裕的意見得到了與會絕大多數同志贊同。陳毅當即決定:部隊休整一個星期,爾後向東挺進。蘇北指揮部隨即發佈了政治動員令,提出「團結、抗戰、反頑」口號,要求全體指戰員做好打運動戰、殲滅戰的充分準備,嚴格執行紀律,宣傳黨的政策,開展群眾工作。

  進軍黃橋,必經二李防區。陳毅和粟裕研究決定同「二李」談判,明確告訴李明揚、李長江,新四軍東進以後,把每個月能收稅5萬元的吳家橋地區讓給「二李」。以此為條件,請他們協助新四軍東進。

  有的同志對此不很理解,認為讓出吳家橋一帶是「太大方了」;有的擔心「二李」出爾反爾,不讓新四軍經過其防區。粟裕耐心地向大家解釋,做工作。粟裕說:我們這麼做有利於集中共力,不用分兵去把守吳家橋。而「二李」得了吳家橋,增加了收入,擴大了地盤,還把我們送到抗日前線去,離他們更遠一些,他們何樂而不為呢?

  經過多次淡判,雙方達成口頭協定:「二李」掩護新四軍東進;新四軍東進後,即將江都縣(即揚州)境內的仙女廟(現江都市)以東的宜陵、吳家橋地區的15平方公里防地讓給「二李」,但「二李」不得摧殘新四軍黨政幹部和群眾;將來如果韓德勤與新四軍作戰,「二李」須嚴守中立;今後抗敵一致行動。

  「二李」的工作做通了,但粟裕深知,前面還有曲塘的稅警總團陳泰運部、黃橋一帶的保安第四旅何克謙部,韓德勤更是在北面窺視著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的一舉一動。部隊在出發前抓緊休整,粟裕親臨前方做好東進的各項具體準備工作。

  眼前擺著兩個對手:稅警總團和保安第四旅。粟裕認為稅警總團屬爭取勢力,至少在同韓頑大戰之前要盡可能地爭取,打他主要是為了拉他。對極為反動的何克謙部,則必須狠狠地打擊他,消滅他,而後新四軍才能進駐黃橋。一旦與這兩部交起火來,應區別對待,把握不同的「度」數。粟裕找各個縱隊指揮員開會、談話,讓他們都瞭解和掌握這些原則和策略,同時積極作好對付韓德勤的作戰準備。

  為了使部隊適應即將到來的作戰對象、作戰規模的變化,粟裕多次深入部隊進行教育動員。新四軍挺進蘇北,情況變化了,軍事上必須來一次轉變,即由遊擊戰向運動戰的作戰方式的轉變;在作戰指導上也要樹立打殲滅戰的思想。粟裕特地在塘頭附近彭家莊召開了蘇北指揮部參謀工作會議,並親自在會上作《戰時參謀工作》的報告。他指出:「我們要依據環境,依據我們的技術、物質條件和有生力量,區別不同作戰對象,確定我們的作戰方針。對日寇,因為它裝備技術比我們強,還是同它打遊擊戰。其規模大小,因地制宜。」「在蘇北,目前敵人的據點少,間隔、空隙大,可以採取遊擊兵團形式,打大一點的遊擊戰。對於正在準備向我們進攻的頑固派軍隊,因為他們除了數量多,裝備好之外,其他方面都不如我們,完全可以而且必須採取主力戰、殲滅戰、運動戰的自衛作戰方針,集中幾萬人進行會戰,在會戰中殲滅他。」(《粟裕軍事文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43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