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回憶錄 > 歲月隨想 | 上頁 下頁 |
九五 |
|
【說三道四熒屏前】 ※重視深度報道、綜台報道 中央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從過去的每天一次、兩次發展到現今的十一次,這樣才真正使自己成為發佈政令、傳播信息的重要的傳播媒介。 新聞的信息量是第一位的,但是真正發揮其輿論影響卻有賴於深度報道、綜合報道。比如70年代尼克松因「水門事件」下臺,這轟動一時的「水門事件」,最初只作為零星信息,散見於報端。儘管事態引起關注,但在輿論上未形成聲勢。CBS的晚間新聞主持人活爾特·克朗凱特看到這些零星報告,就與他的同事商量,把各種媒體已發表過的關於「水門事件」的信息,集中起來編輯成專題新聞。同樣的信息,同樣的是非,但一經CBS晚間新聞集束式的報道,立刻在全美引發起一場轟動不息的效應。在這樣的輿論浪潮中,朝野震動,尼克松成為眾矢之的,被迫辭職。「水門事件」成為美國現代政壇上的醜聞,尼克松下臺後,如果不是副總統福特自然接替他成為總統,並立即下了赦免令,尼克松難免身陷囹圄。 從這次報道中,可以看出單發的炮彈起不到集束式轟炸的效應。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導致事態惡化的著名的例證。在中國,各種報刊和各種傳播媒介的協同行動,或單一傳媒的有水平的深度報道,所引起的強烈反響,也是有例證的。比如60年代的學習雷鋒運動,《人民日報》穆青等人發表的焦裕祿的專題報道。前者是各類傳媒協同行動,使學習雷鋒蔚然成風,雷鋒精神至今仍是人們行為準則;後者對蘭考焦裕祿的報道以情動人,令每一位讀者無不為之淚下,使得焦裕祿這一光輝形象歷時代而不衰,在人們心中矗立了一座豐碑,這就是綜合報道與深度報道的兩個例證。 當然,這樣感人肺腑的事例本身的價值足以引起轟動,但同樣的事例,如果不是從綜合與深度兩個方面作集中報道,可能該有影響的引不起轟動,也形成不了經久不息的效應。 擴大新聞的信息量,加強深度報道和綜合報道,這是當今世界大台所應具有的宣傳格局。 §重視新聞評論的時效性 1993年歲末,中央電視臺推出了《焦點訪談》這個評論性節目,在實現全天十一次新聞播放的同時,在綜合報道與深度報道中產生了自己的新聞評論。 《焦點訪談》已經越來越多地受到公眾的矚目,具有很高的收視率,但《焦點訪談》既然是一個新聞類型的專題節目,就應該以它的時效性先聲奪人,如果淡化了它的時效性,就失去了新聞評論的一個屬性。從目前來看,有些節目還不夠貼近最新時效。 對公眾關注的具有普遍意義的事件的評論,既可以是新聞性的,也可以是專題類的,如果離開了「新」這個特性,就成了一般的探討;另外,還有一個問題要想到,就是新聞性評論有連續性和進行式的特徵,不必對正在發展的事物急於作出結論性的定論。 可不可以這樣設想,以當天的新聞事件為由頭,根據其在社會中受關注的程度,接著展開類似《焦點訪談》這樣的評論。對於國際上的突發事件,譬如,波黑又燃戰火,請幾位專家根據已掌握的來龍去脈作一評述,也可以作一個展望,估計這重開的戰火會不會蔓延?或停停打打,重複歷史上固有的規律,或感到事態的嚴重性來表明我們的立場與憂慮,不必急於有結論性判斷,拭目以待。這樣既能引起公眾的認識,也沒有失誤的風險。這正像一場體育比賽,大賽前的分析,只是分析,並不是押寶,更沒有必要以預言的準確來顯示本身的真知灼見或料事如神,一切正在發生的事情都有不可逆料的客觀規律與過程,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現實。 國際新聞的評論因著種種情況,有時不太容易把握,但相比之下,國內的新聞事件的評論應該是相對容易操作的。對大眾關心的問題,我認為有必要立即進行深度評論。國內的突發性的新聞,大部分屬在預料之中。譬如天災,如森林火災每年都會發生,一旦發生了,如果屬人為事件,就應該進行評論,可以從我們並不多的資源和森林覆蓋面積談起,使得人人痛心,引起共鳴。再從火災發生的原因來說明只要努力和嚴格執行規章制度,不是不可以避免的。有些人為的事件甚至不是直接的肇事,譬如澳大利亞夏季火災,往往是碎玻璃瓶引起的,遊人把飲料玻璃瓶隨意丟棄,或把瓶子砸碎,這小小的碎片在夏日陽光照射下形成了聚焦效果,而反射到樹幹上就了不得,因為澳大利亞的森林主要是桉樹,而按樹到了夏季,桉油浸滿了樹幹,一經強光烤灼,就在夏季形成令人頭痛的森林火災,這究其原因還是人為事故。我們林場的廣大幹部與職工對於夏季防火是十分重視的,但不幸的是仍有很多事故不斷發生。人為事故、宣傳教育的欠缺與執法的不嚴,這正是任何一場火災報道之後可以進行評論的契機。再如,交通事故、工傷事故以及非法盜竊倒賣文物等,都是一些經常發生的事情,如有較大的案情發生,進行深人報道與評論是並不難的。今年美國政府居然允許李登輝訪美,當這一事件發生到一個嚴重關頭,就可以胸有成竹地進行評論,當然這只是指的負面現象。我們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每天都會有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很多領域的成績信息,這屬正面報道,對當天新聞發佈的某種信息進行評論,也是較容易操作的。 以上的各種舉例只不過是信手拈來的幾種類型。每天發生的大量新聞、一經報道就立即有備而評,這就是《焦點訪談》的由來或時效性。當然,並不是也不可能每期的評論都是當天發生的事件。只不過應該重視以新聞由頭作為評論的依據,才能更好地體現新聞性,只有具有很高時效的評論才更容易引起觀眾的興趣與關注。 §重視正面宣傳 人們一般認為評論反面信息較為引人注目,很多從業人員也願讓義正辭嚴的評論來匡扶正義,其實任何現象都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存在形式。 對事情進行批評時,最好能在評論時引證一個正面典型來扶正祛邪,這樣更有說服力。比如在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案件中,在打假的同時,似乎就應找與前者規模幾乎一樣的正面典型。如:不久前報道火車為何不能正點,因為一些道口無人管理,但能不能找出同類規模的鐵路道口管理得很好的例子呢?如果連一個也沒有,那就沒有可比性,憑什麼根據要對某道口進行指責呢?因為沒有一處管理好的例證,使受批評者與受眾不能心悅誠服。可是一旦以正面例證,來證明只要認真抓管理,就會使火車安全正點和保證過往行人車輛的平平安安。這就使被批評的落後面,無可推諉其責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