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回憶錄 > 歲月隨想 | 上頁 下頁 |
七七 |
|
※奧地利情思 我對於西方文化藝術的最初瞭解,大部分來源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巨匠們留給人類的不朽的雕塑與光彩奪目的繪畫,來源於法蘭西18、19世紀燦若群星的文學大師筆下的傳世之作,以及奧地利天才音樂家們譜寫的震顫人類心靈的美妙樂曲。 我曾有機會到過這三個國度中的法國和意大利,但由於時間的短暫,僅能感受到一點兒異國風情,加深一些原來的想像。我一直期待的是,有朝一日能在奧地利這個古老的國度裡,聆聽美妙的樂聲。 直到1994年歲末,才實現了這個願望。中央電視臺在第八次轉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時,首次派出轉播與攝製小組,到奧地利聯繫現場直播。 12月23日,一架漢落航空公司的飛機載著幾百名乘客,載著中央電視臺六位成員,載著我,穿過沉沉暮色,落在維也納機場。我到過許多國家和地區,去過許多想去和不想去的地方,對一切初次到達的地方早已無驚無怪,但此刻隨著飛機著地的一刹那,心頭卻怦然一動。 我們到達的前一天,奧地利普降大雪。步出機場大門,一股寒氣撲面而來。古老國度的並不耀眼的燈光,透過廣場兩側乳白色的燈罩,映著潔白的瑞雪。維也納冷冷地、靜靜地然而又溫情地接受了我們的到來。乘上特地迎接我們的一輛中巴,向市區馳去。於是,我投人了維也納的懷抱。 §維也納樂思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位於歐洲中部,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多瑙河畔,依山傍水,氣象非凡。在它的四周森林密佈,濃蔭遮天,尤其西北部林帶綿延幾十公里,鬱鬱蔥蔥的維也納森林猶如在一幅宣紙上潑灑的墨綠,翁然暈染,蔓延滋潤到市區深處。 多瑙河像一條藍色的緞帶,由西北向東南飄然而落,那一川碧波歡騰追逐,穿過山丘,穿過森林,穿過田野,穿過城區,帶來了歐洲各地的風韻情致。這一方得天獨厚的沃土,養育了當地世代居民,同時這靈山秀水也催生孕育了一批才華橫溢、浪漫多情的音樂驕子。於是幾百年來,維也納此應彼和的樂曲經久不息,仿佛是維也納森林和多瑙河流水無盡的吟哦,時而深沉,時而歡快、時而悠揚,時而婉轉,美妙和諧的音樂之聲繚繞著維也納,喚她蘇醒,伴她人夢。 似乎上蒼對這一切還嫌不足,於是天降奇才,給她錦上添花。小約翰·施特勞斯和他那首迴響環球的樂曲《藍色多瑙河》使維也納揚名於世《藍色多瑙河》被譽為奧地利第二國歌。那氣勢恢宏、美倫美奐的旋律曾帶給人們無限的歡娛,撫慰了幾代人的心靈;那歡快典雅的樂曲,點燃青春和愛的火焰,穿越漫漫時空,而經久不息。樂曲充滿了詩情畫意,那畫意,是多瑙河畔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致,那詩情,正像俄羅斯詩人普希金《致凱恩》的詩的開篇,「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現了你,有如曇花一現的幻影,有如純潔之美的天仙。」 §維也納街景 我們到來的時候正是歲末,冰天雪地;天寒地凍,不僅國外遊客不願為這清冷的色調付出高昂的旅費,即使是當地的居民也在溫暖的室內相聚相伴。所以,不但在維也納郊外,即使在市區,路人也特別的稀少。一大早,我們在嚮導的陪同下乘車拍攝市容,追蹤著熱鬧,追蹤著人群,追蹤著一切冬日裡仍然呈現活躍的地方。在異國他鄉,拍攝街景,有一個方便之處,街上行人不認識我,很便於我的活動。當攝影師架好機器,我急忙向街道一側與鏡頭相反的方向走去,以不滑倒為原則,能走多快就走多快,默默掐算著時間,然後是180度大轉彎,混在三三兩兩的人群中,悠閒地踱步朝鏡頭走去,有時走下地鐵人口處,等待到站後,步上街頭的人流,挑先我們需要的典型人物,與他(她)們結伴而行。當世界許多地方人冬後,人們著上花花綠綠的羽絨衣時,而維也納市區幾乎所有的行人,在白天卻都穿著黑色的外衣,足蹬黑色的靴子,頭戴黑色的帽子,只有一些女士才被上一襲淺色的羊絨圍巾。這冬日衣著的色調太單一了,不過歐洲人白皙的皮膚和金髮碧眼,也似乎只有穿上這黑色的衣服才更能襯出美感和莊重。時至聖誕節,臨近中午,購物的人群陸續出現,城市有了生氣,街頭樂手和偶爾馳過的色彩豔麗的廣告車,在街心與路旁顯得奪目生光。 我們到了老城區廣場,只見一排齊刷刷的馬車列在一旁,趕車人體格魁梧,面色紅潤,清一色的歐洲壯漢;黑色的車廂漆得明光,銅質的車燈擦得鋥亮,高頭大馬神氣十足。這正是舊時的交通工具,如今一成不變地接待著期望重溫舊夢的各地遊人。當乘上這昔日貴族的專用車時,可能許多人會更多地想起施特勞斯和他美麗的情人在車如流水馬如龍的行列中,風馳電掣,丟下一路的盈盈眼波、陣陣歡歌、陣陣笑語,於是頓生浪漫情懷。不過車費卻貴得驚人,乘坐一次,也就十來分鐘路程,要付十多美元。 其實,我情願站在街頭看別人喜笑顏開的情景,並不想嘗試坐在車上的滋味。不過為了拍攝一組具有異國情調的鏡頭,我只得上了馬車。坐在車廂裡當然絕無問題,可問題是導演聶小華要求我與馬車夫這個壯小夥子並駕齊驅。擠在身高一米九左右,體重至少100公斤的馬車夫身旁,頓時我顯得渺小而可憐,可憐的是我怕一個跟頭摔到冰封石子路上的心情。 我於是小聲跟車夫商量,慢點,別著急,再慢點。這樣我聽著馬蹄踏在鵝卵石路上得得的聲音,感到馬車輪子在積雪未消的路上的轟隆隆的震動,已顧不得路上有任何俊男美婦,櫥窗裡有些什麼顯眼的物品,一心念著上帝保佑我老胳膊老腿。花了二十多美元受了一遍洋罪。當我小心地下了馬車,腳踏實地後,才覺得在寒風中我的額頭居然有了汗水。 在城區拍攝可以瞭解和領略維也納的建築特色,維也納城市佈局別具一格,街道具有放射性的特點、從市中心到外圍,由內城、外城和郊區三部分組成。內城有停馬車的廣場,有石子路的小巷,有精美的樓宇,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各具迷人之處,交相輝映;雄偉的聖史蒡芬大教堂矗立在內城中央,成了維也納明顯的標誌。時外城是原來老城區的郊外,大都是新興建築,據說原來的城牆被拆除了,現如今與老城區融為一體,高樓林立、廠房連片,商業與居住區就在這一圈上,再外面就是現在的郊區了。如果再發展,又會有一圈建築出現,代表各個時代風格,展現各個時代的風貌。舊的不動,新的擴建,一環套一環新舊相映成趣,誰也不必擠垮誰。多麼像樹的年輪,一圈一圈地發展,連成一體,成為參天軀幹。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