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宋慶齡 | 上頁 下頁
一四八


  §(十)在「超級」通貨膨脹的壓榨下

  內戰不但使國家建設不可能進行,並且使通貨膨脹直線上升,為人民帶來極大痛苦。宋慶齡對人民的艱難生活一直備極關懷,她自己的日子也過得很緊。她在1948年7月中旬的一封信上說:「今天黑市上1美元換750萬元法幣(國民黨的貨幣)……價錢天天在漲,像我們這樣手上沒有黃金的人,生活非常艱難。一隻雞要300萬元,所以我們餐桌上是見不著的……絕大多數人的主要食品豆腐本來是便宜東西,現在也要8萬元1磅……米1擔(110磅)3000萬元,像我這樣的家庭只夠吃1個月。我們想不吃糖了……」

  據一位中國史學家記載,自20年前,即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到1948年,上海物價已比戰前上漲了300萬倍,做買賣時鈔票要用籮筐來裝。

  ①何干之主編《中國現代革命史》,第312頁。

  1947年5月,在內戰開始一年以後,美國駐華大使向華盛頓報告說,在上海發生了搶米風潮,因為米價已上漲了6倍。到1948年8月,他在報告中不再用數字,只是說通貨膨脹以「天文數字上升」,政府印鈔廠連印鈔票都來不及。

  ①司徒雷登致國務卿,1947年5月29日及1948年8月10日。見《被遺忘了的大使》(英文),第110、262頁。

  就在8月19日,國民黨政府宣佈發行金圓券代替法幣,兌換率是金圓券1元換法幣300萬元,美元1元換金圓券4元。同時宣佈禁止任何私人持有金、銀、外幣,由政府按官價強制收光。金圓券原定發行限額為20億元,但到10月1日發行額已超過100億元,以後更如決堤洪水氾濫起來,物價隨之飛漲。與美元的比價在上海解放前夕最高達到了金圓券1000萬元換1美元。歷史上很少見到這樣大規模的掠奪。

  西爾維亞·坎貝爾後續的家信中談到了通貨膨脹的情況和影響。她寫道,「上一星期物價漲了一倍」、「大多數工人……都罷工了」,但政府「坐視不管,因為有錢人正靠投機倒把和囤積居奇發大財。」

  ①西爾維亞·坎貝爾家信,1948年4月13日、5月14日、7月16日。

  與此同時,那些真正有錢有勢的人不但受不到通貨膨脹的損失,還從中漁利,依然過著講排場、擺闊氣的奢華生活。坎貝爾信中談到她參加的一次婚禮和一次遊園會:「我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多的鑽石和翡翠耳環!如果我們的團體(指中國福利基金會)有我在那裡看到的5副鑽石耳環,就足夠我們辦幾個醫院幾年的費用了。」

  「看到綿延好幾英畝的景色宜人的草地,還有那些擺滿『尊尼』名牌陳年蘇格蘭威士忌酒的餐桌,真是大開眼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