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宋慶齡 | 上頁 下頁 |
一二一 |
|
◎第十六章 抗戰歲月(下):重慶,1941—1945年 §(一)擺脫國民黨官場,發出自己的聲音 重慶的環境同香港完全不同,所以宋慶齡經過了幾乎一年的準備才得以恢復她的工作。她必須使自己擺脫國民黨的官場,鮮明地公開宣佈自己的原則並聚集工作同仁和支持者。這些事情在蔣介石的戰時首都哪一件都不容易。 來到了這個自己連個住處都沒有的城市,她不得不暫住在姐姐靄齡、姐夫孔祥熙(蔣的財政部長)家裡。他們和政府當局都要她住下去。而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跳出這個鍍金的、嚴實的「籠子」,因為在這個「籠子」裡,她不能自由地做她想做的事、見她要見的朋友。為了保持內心的和行動上的獨立,她每天都要費很多心。一個外國人①曾在孔家見到過她,敘述了這樣一幕: ①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國人1986年同本書作者的談話。 「這是一次家庭聚會,我想是在聖誕節。蔣介石到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快到半夜了。大家都站起來。她怎麼辦?蔣是國家的顯赫領袖呀!宋慶齡從椅子上抬起半個身子,然後就又坐下了。這是一種在政治上很有分寸的表示。」 她在別處找到房子之後,有時也仍接受靄齡的邀請,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但總是用一種靜悄悄的辦法同他們保持距離。 那位外國人說:「孔氏夫婦愛打橋牌。她不上他們的牌桌。有一次,她在屋子的一角,單獨同史迪威將軍①玩『金羅美』(一種牌戲)。史迪威當時新任中印緬戰區美軍司令,她同他的看法比較一致。」 ①約瑟夫·W·史迪威將軍(1883—1946),1904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到中國工作,曾任駐華大使館武官。1942年任中印緬戰區美軍中將司令兼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的參謀長。他主張積極對日作戰,對於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戰鬥素質甚為贊佩。 她的新居(兩路口新村三號)位於政府要人居住區之外,是她弟弟宋子文給她安排的。在那裡,她雖仍受到監視,但總算多了一點自由和保守工作秘密及個人隱私的條件。她同姊妹們一起在官方主辦的活動中露面的次數減少了。較重要的有兩次,一是1942年國際婦女節的集會,一是中美文化協會舉辦的遊園會,為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行員授獎。由克萊爾·李·陳納德上校率領的這支航空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脫下民間的外衣,正在改編成美軍第十四航空隊。 她慢慢地形成了一個自己的活動空間。1942年7月,她在重慶第一次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在一篇為紐約《亞細亞》雜誌而作的重要文章《中國婦女爭取自由的鬥爭》①中,她使人們清楚地看到,她雖然居住在國民黨權力中心的重慶,但決不是一個被供養起來而被封住嘴巴的「難民」。 ①《為新中國奮鬥》,第125—137頁。 這篇文章涉及的範圍不限於題目所示。她像過去斥責國內反動勢力和日本帝國主義一樣地直言不諱,重申她對中國人民和人民革命的信念。 她以自豪的氣概寫道,在當前這場戰爭中,中國婦女已經證明她們無愧於歷史上的民族女英雄。自遙遠的古代以來,儘管婦女的傳統地位是「家庭中男子的奴僕」,「但也有些卓絕的婦女,她們的修養、見識、行政才幹、甚至作戰的勇敢,都在……歷史上留下了記錄。」到了近代,「中國與西方的接觸和民族革命運動的興起使中國婦女有了新的、更廣闊的遠景。許多婦女……依靠工資獨立生活。」首先進入社會和公共事務領域的婦女來自中上階層,她們擔任醫生、公共衛生工作者和教師:「在政治領域內,許多婦女成為革命政黨中殺身成仁的志士」,或指導革命運動並擔任最艱難危險的工作。作為例子,她舉了1907年壯烈犧牲的秋瑾以及她的老戰友何香凝,「現在仍舊是我們最進步的人物之一」。 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帝制,「但是政權實際仍舊掌握在舊人手中」。「當兩位國民黨女領袖……在民國首次成立的國會中提出男女平等的議案時,反動派所操縱的多數輕而易舉地把這提案否決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