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宋慶齡 | 上頁 下頁 |
五四 |
|
§(三)外國記者筆下的孫夫人:一位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文雅婦女 有兩位當代美國記者記述了在1927年5—6月間(即武漢政府時期)她的言行和立場,為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一位是合眾社的蘭德爾·古爾德,另一位是作家文森特·希恩,當時在「北美報業聯盟」工作。 下面先引用古爾德所發電訊中的幾段。①這是一篇對宋慶齡的訪問記。她明確表示,繼續支持處於包圍之中的武漢政府(她是這個政府的成員),反對南京的蔣介石政權。她還駁斥了後者對她的造謠和攻擊——這位記者根據自己的觀察也對之作了反駁: ①見《在漢口訪問孫夫人》一文,載上海英文《密勒氏評論報》1927年6月11日一期(未載明合眾社原電電頭日期及訪問日期,總在一周或十天之內)。 「『中國的革命必須進行下去。我們不能容忍任何阻礙……我沒有改變……我仍然相信國民政府……我覺得,只要我們保持良心,沒有任何一種反對我和這個政府的力量能夠得逞。』 「說這番話的是孫中山夫人、中國現代最偉大的理想家的遺孀。談話的地點是武漢。武漢國民政府的敵人硬說她是被『監禁』的,被迫違背自己的意願對武漢政府表示支持。談話的場合是她單獨接見合眾社記者,目的是澄清各式各樣關於這位年輕、吸引人、受過美國教育的女士的聳人聽聞的謠言。她出於本身的原因正在迅速地贏得領導層中的地位。 「孫中山這個名字閃耀著光輝。這一點現在更為確實,因為孫中山逝世幾個月以來,他在國民黨中國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正在不斷上升,只有列寧在蘇俄支持者中的地位可以比擬。 「在武漢國民黨人的反對者中,有一種傾向是把孫夫人說成是個庸庸碌碌的人、是背了一塊響亮招牌的傀儡。確實,孫夫人很謙遜,很少見客,喜歡集中精力工作。但一般人所不認識的是,她是一位既有巨大精神力量和獨立性,又有突出的個人魅力的人物。 「『他們說,我留在這裡是被迫的,我不是真心實意擁護這裡的政府,』孫夫人微笑著向我解釋。『你自己看吧。我像是被關在自己屋子裡的嗎?我像是愁眉不展、被迫去做我不願意做的事的嗎?』 「『這樣的謠言,以及另外一些性質更加惡劣的謠言,正在暗中傳播開來,想要敗壞我和我的家庭的名聲、敗壞我所獻身的偉大的國民革命運動的名聲,但這將是徒勞的……我並不為此感到很不安,因為我是憑良心行事。如果我的良心是清白的,其他任何事情都無關緊要。』 「在這位纖細的婦女——她的微笑中常帶著沉思——的身上有一種使人感到溫馨和被吸引的特質,這種特質對于新聞記者來說有危險性,因為記者在進行採訪時常常需要同採訪對象保持職業性的距離。所以,應該看一下孫夫人生活的實際條件以及她忙於參加的活動。 「孫夫人不是像一位美國主教板著面孔所報道的那樣,乘著私人汽車在前線沖來沖去,指揮作戰。她也不是被嚴密地看管起來,為了使孫中山的名字仍然留在漢口。她安靜地住在一套位於三層的公寓樓房裡,可以俯瞰漢口的江岸和停泊在長江上的外國炮艦。①她白天晚上都代表她所參加的政府,參與各種沒完沒了的活動。 ①她住在漢口中國銀行大樓的二層樓,鮑羅廷一家也住在這裡。 「她最近擔住的一項工作是紅十字會組織工作。她一直致力於武昌政治學校的工作,特別是女生的工作。但目前紅十字會工作花去她很大一部分時間——她的工作內容之一是吸收外國人參加;她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中央政治會議——國民黨組織體系中最重要的兩個機構——的成員,又是國民政府的官員。 「孫中山認為有必要取得國外的援助,孫夫人也如此。她指出,她的丈夫相信『通過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①。就她自己來說,她曾受外國教育、精通英文、具有個人的吸引力,因此能夠發揮很大作用。如果武漢政府能夠順利渡過眼下的危機並真正控制全國(這一點目前還做不到),她能起的作用,無疑將會更大。 ①這可能是古爾德沒有顧及上下文而斷章取義的結果。孫中山認為國家應以公有制為主,資本主義企業應准許存在但須加節制。 「『我們必須有信仰。』她說這句話時所表現出來的熱誠,其強烈程度幾乎像是宗教徒。『我們必須同人民保持密切的關係。如果我們聽任謠言和警報來擾亂我們,革命便將失敗。但我們將堅定不移,而革命也不會失敗。』」 下面是文森特·希恩的記述。這位敏感、有才華的作家生動地刻劃了他同宋慶齡的首次會晤,並就他後來對她和時局的進一步瞭解加以補充。① ①文森特·希思著《個人的經歷》,第208—209頁。 「黑洞洞的會客室一端的門打開了,進來一位穿著黑色絲服的小巧、含羞的中國女士……她一開口說話,她的聲音竟是如此溫柔文雅,我幾乎要跳起來了……我猜想,她會是誰呢?孫夫人是不是有一個女兒而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我怎麼也想不到,眼前這個美好的形象——如此弱不禁風和怯生生的樣子——會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婦女革命家…… 「我聽說過關於她的許許多多事情,絕大部分都是胡說。美國報紙在這方面跑在最前頭。照它們的說法,孫夫人是『中國的聖的貞德①』;她率領一支中國女兵作戰;還有其他種種說法,隨報紙頭版頭條新聞作者的幻想而定。關於她確曾帶兵打仗的說法,傳播得是如此之廣,甚至於在中國的外國人也有人相信。在上海,這一荒誕傳奇又摻雜了許多更富攻擊性的謊言,污蔑她個人的性格和動機——在上海這樣一些『條約口岸』」②,這是在政爭中人們愛用的方法。儘管我還不至於糊塗到相信大多數這類謊言,但種種說法加在一起,一定在我心中造成了某種關於她的印象——我在期待著會見一位龐大可畏的人物。但正相反,出現在我面前的卻是很纖弱的身材,帶著最迷人的楚楚動人的神態…… ①「聖女貞德」(1412-1431),歐洲戰爭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把法國從英格蘭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她自言奉上帝意旨,請纓作戰,所到之處,軍中土氣大振,後因傷被俘遇害,年僅19歲。——譯者 ②指中國因不平等條約而開放的通商口岸。——譯者 「但是,孫夫人同時具備著另外一些特質,常能幫助她努力克服自己的羞怯……她的莊重是如此自然和確切,簡直可以稱之為雍容華貴……她還有罕見的精神力量,使她在嚴重的危險中鎮定如常。她對孫中山的忠誠以及她作為孫夫人的責任感,使她能夠永遠經得起各種考驗……死不能嚇倒她……貧困和流亡、自家親屬對她的忿怒、世界各地對她的誣衊也都不能使她的意志屈從於她認為錯誤的道路。」 希恩然後總結道:「她是『中國的聖女貞德』——這是從真切的意義上說,而不是像頭條新聞作者們所希冀的那樣只不過製造一個形象。但你必須在認識她相當長一段時期之後,才會認識到在她那完美、纖弱的軀體中所蘊藏著的精神力量。」 希恩的話也許可以說是一語中的。一些外國人把她描繪成一個兇狠的「布爾什維克的雙槍安妮①」固然是荒唐的漫畫,她作為一個武裝戰士的形象——儘管距實際很遠——對於中國的被壓迫人民(特別是婦女)來說卻有著一種十分不同的作用。中國紅軍總司令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回憶說,正是這樣一種關於宋慶齡的傳說——既令人振奮、又合乎願望——使她從一個農家姑娘成為一名遊擊戰士。 ①雙槍安妮是過去美國西部片中的女主角。——譯者 在中國,為國家和正義而戰的「女英雄」一直是受人們歡迎的古老而有力的象徵。有一定史實根據,但加上許多傳說的女英雄如穆桂英、花木蘭等等,千百年來通過小說、戲劇、民間文藝、說唱(「會走路的、給文盲讀的書」),廣為傳頌。她們的事蹟反映出中國婦女所具有的、長期為封建社會所束縛的巨大而活躍的潛力。同樣地,官方推行的關於孀婦終身守節的故事則強調了封建社會所稱頌的消極的「女德」。在宋慶齡身上,從1925年以來,許多中國人看到了作為一個貞節的遺孀和一個女戰士的雙重結合,這是為了適應國家的新的要求,是予人印象極為深刻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