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宋慶齡 | 上頁 下頁 |
五〇 |
|
§(六)從廣州到武漢:迎接挑戰 11月16日,她同一批黨政高級官員作為先遣人員啟程赴武漢——新擇定的革命政府所在地。同行的有她的弟弟宋子文。孫中山的兒子孫科(曾任廣州市長)、徐謙(司法部長)、陳友仁(外交部長)和鮑羅廷(首席蘇聯顧問)等人。像那時廣州常見的那樣,各界代表高舉橫幅、吹奏軍樂、燃放鞭炮到車站送行。車開之後,宋慶齡把她事先準備的食品(水果和美味的三明治)請大家吃——她總是這樣細心和想到別人的。 當時的鐵路,往北只通車200公里,當晚抵達終點站韶關。從這裡繞道江西到武漢的長途旅程,有時坐轎、有時騎馬、有時步行、有時乘內河船舶,走走停停,一共花了三個星期。① ①這裡的描述根據達林《中國見聞錄1921—1927》(第213—274頁)中他所親身經歷的紀錄,以及陳思蘭的回憶錄《歷史的注腳》(英文)。 從孫中山準備北伐以來,韶關一直是北伐的總部所在地,這裡的氣氛同廣州相似。城裡高懸著譴責右派的大標語,孫中山畫像的兩邊是馬克思和列寧的畫像,革命歌聲飛揚。但離開韶關不久,這支旅行隊伍就進入了仍然實行著封建統治的農村山區,部長們仍像以往大官那樣坐八人抬的大轎,鮑羅廷和其他蘇聯顧問則騎驢或者步行(他們決定,共產黨員不能坐轎子,轎子只用來裝他們的行李人為了防備可能受到襲擊,帶著毛瑟槍的保鏢們在隊伍前後跑來跑去。 在這北伐軍新收復的地區,廣州的鈔票還不通用,所以財政部長宋子文帶了幾口袋銀元在路上花用。 通過大庾嶺(鎢礦產區),隊伍進入江西省。這一帶路邊的小鎮上,鴉片煙館和妓院的招牌仍到處可見,但工會和其他群眾團體已經組織起來,它們散發傳單、舉行集會,表示歡迎,並請這些廣州來的要人講話(鮑羅廷用英語講話,由張太雷翻譯)。 隊伍繼續北上,有一段是乘船沿著贛江航行。一路上可以看到最近進行的戰爭和相當活躍的政治活動的遺跡。在標語口號中,有一些是明顯的左派口號,如「列寧和廖仲愷的精神不死」、「工人農民要求減租、加薪、降低物價」、「反對苛捐雜稅」等等。也有要求汪精衛複職的口號,因為汪仍被看作「左派」,為蔣介石所排擠。 但在江西省會南昌,政治和軍事形勢都不一樣。這裡是蔣介石總司令部的所在地。廣州黨政要員們12月2日抵達後,蔣介石用微笑、宴會和隆重的儀式來歡迎他們,但總的氣氛是令人不安的。要員們同蔣介石不是在南昌、而是到附近的風景勝地廬山舉行會議。會議討論的問題有: 北伐軍是否應暫停前進,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鞏固新克復的地區,還是應繼續挺進?想維護和加深革命並通過群眾運動來推進革命的人主張前者,而右派及蔣介石則要求不斷取得軍事上的進展,特別是佔領財富集中地上海。他們這樣主張完全是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力而不是真正擴大革命的力量。儘管他們不同意,會議還是決定北伐戰事暫時休止。 革命政府應定都何地?最後的協議是武漢。 汪精衛應否儘快召回複職?決定是召回。 對這兩個問題,蔣介石看起來都沒有什麼不同意見。他感興趣的主要是軍費,並且希望他能掌握的軍費越多越好。他的打算是通過他的家鄉浙江省到達上海,用金錢收買這些地方的防軍首領,而不是用戰鬥來解決他們。然後,他就可以從浙江和上海的地主豪紳、銀行家和工商業者那裡得到更多的財富,交換條件是蔣介石將以他手中的權力來保護他們,不受工農群眾的侵犯。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蔣介石在這次廬山會議上採取的戰略是麻痹他的對手,暗中擴大兵權和財源。 但當這些黨政要員們動身前往武漢時,蔣介石卻突然取消了他原來答應同行的計劃,宣佈返回他自己的重要據點南昌。他還免去鄧演達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的職務,因為鄧是國民黨左派,而且這個職務同他的關係太密切、參與的機密也太多,所以蔣必欲除之而後快。當廣州來的黨政要員們到達武漢後,他們發現蔣介石早就越過他們,擅自下令制止武漢一切罷工行動並解除了工會糾察隊的武裝。他對農民運動也給以類似的打擊和破壞。 包括宋慶齡在內的黨政先遣人員的最後一段旅程是從九江乘船溯江而上,路上較為舒適。他們到達武漢第一眼所看到的是聚集在這個革命新首都港口的外國炮艦。這些外艦不但不按慣例升旗歡迎,以表示對革命政府的蔑視,其中一艘還故意阻擋他們所乘的汽輪航行。但他們很快就看見有三架帶著國民政府標誌的飛機正擦著英國軍艦「金邑子」(「柯克捷夫」)號(它不久前參與了屠殺許多中國人民的萬縣慘案)的上空飛過。這是一個象徵,顯示中國終將成為它自己的水域和空域的主人。船上的革命政府人員為此深感振奮。 在武漢,等待著他們的是熱烈的歡迎和一系列暴風雨式的、決定國家命運的事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