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宋慶齡 | 上頁 下頁


  §(四)虔誠賢淑的母親倪桂珍

  倪桂珍信教虔誠,相貌平常,沒有纏足——在當時可稱是個新女性了。她擅長數學,會彈鋼琴,懂一點英文。宋耀如當時很窮困,出身寒微,除了海南的村野上話,連中國普通話也說不好。而倪桂珍則出身于一個有名望的上海基督徒家庭,是一個有點地位又受過教育的姑娘。為什麼牛、溫兩人覺得這兩個男女青年很匹配,這就不清楚了。也許是由於宋的品格,因為除品格之外,他可以說一無所有。也許是因為共同的宗教信仰,年輕的中國衛理公會教徒夠格提親的到底不太多。也可能是由於這樣一個事實,即在這不多的年輕教徒中,像宋(儘管出身寒微)這樣有美國大學畢業文憑的更是寥寥無幾了。也可能是因為倪桂珍長相平庸,又是「大腳」,上海那些老派的家庭不會喜歡要這樣的姑娘做媳婦。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不但牛、溫兩人一力主張來做他們的連襟,倪桂珍的父母和她本人都同意了。

  ①倪桂珍1931年逝世後宋家為她寫的生平事略中說,由於信仰基督教,宋家幾代以來都使婦女享有相當平等的地位並且都不纏足。但詹姆斯·伯克(見前所引書)則說桂珍曾經纏足,但因此引發高燒,而且她又是第三個女兒,在家中無足輕重,所以後來就不纏了。不管怎樣,她的父親確曾鼓勵和幫助她受到比同時代大多數婦女要來得多的教育。

  1887年,宋耀如回到上海不過一年功夫,就同倪桂珍結婚了。宋家一位親戚還記得倪桂珍,曾對本書作者說,她不但心腸好,而且「很嚴格,個性很強」,在許多事情上「要男人聽她的」。在另外一些書籍中,她被形容為「虔誠地信守十戒……省吃儉用……〔對子女〕採用斯巴達人的訓練方法……還要進行禮貌規矩的訓練。」她還致力於慈善事業。尼姆·威爾斯在倪桂珍去世後不久到達上海,聽到過許多關於她的事。概括起來,她是一個「嚴格的、品德好的、自奉儉樸而又不屈不撓的模範妻子」。宋耀如和倪桂珍的婚姻生活是和美的,先後生育了六個子女,其中三個就是著名的「宋氏三姐妹」(靄齡、慶齡、美齡),還有三個男孩子(子文、子良、子安)。有人說,倪桂珍「教養子女的標準是使他們有文化、靠自己,做有用、有德的人」。她生活中的宗教氣氛是很濃厚的,有人引用美齡的話說,她不管做什麼事情,她的母親總要「一直為她祈禱。」

  ①埃米莉·哈恩著《宋氏家族》,第24—25頁。
  ②尼姆·韋爾斯即海倫·斯諾的回憶錄。
  ③埃爾默·特·克拉克著《中國的蔣家》(英文),第41頁。

  宋耀如自己雖然是在城市中長大的,卻還多少保留著一點華南農村的生活習慣。他在上海虹口(那時虹口還是郊區農村)建起第一座住宅後,曾在屋旁照海南的老法子種菜。但幾年後他在上海法租界蓋的另一座房子——慶齡就是在這裡誕生的——卻是西式的,是仿效他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見過的房子蓋的。「我們這裡的生活和你們那兒的一模一樣。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歐洲式的,甚至連屋中的擺設也是歐洲式的」。慶齡1914年經由日本返回上海後在給一個美國朋友的信中曾這樣說,為了向這個朋友保證,如到上海來看她,她家會有一切舒適的條件。「上海確實是一個非常現代化、在許多方面勝過亞特蘭大的城市。我們的房子又寬綽又漂亮,而且備有各種現代化的設施。我們家裡有許多臥室、浴室和盥洗室。」宋家的境況日漸富裕,各種新式的享受也越來越多,當時上海許多新出現的資產階級上層家庭都是如此。

  但在飲食方面宋查理卻不同於許多這樣的家庭,這些家庭雖已西化,飲食上還是喜歡中式,而他則已習慣於吃美國飯,而且「媽咪」(這是他對倪桂珍的稱呼,原來是對朱利安·卡爾太太的愛稱)也很會做。她把做美國飯的竅門和樂趣都傳給了慶齡。在漫長而卓越的一生中,慶齡有時會系上圍裙,照著國外朋友寄來的新食譜試製;在北京時她會問來訪的外國朋友喜歡吃什麼,然後出人意料地自己下廚去做些「家常菜」來款待他們。在她北京的故居書架上至今仍然放著《紐約時報》出版的百科全書式的食譜以及其他各種風味的食譜,甚至有猶太食譜和在美國被稱作「賓夕法尼亞州荷蘭菜」的食譜。

  在家裡,宋查理晚間喜歡給孩子們唱歌,有宗教歌曲,也有民歌和通俗歌曲,都是在北卡羅來納州和田納西州學來的。他是很好的男中音。慶齡直到八十高齡,在一天辛勤工作之余,也常在臥室裡一面彈鋼琴(她從不在公眾面前彈)一面哼著她小時聽父親唱的一些歌曲,作為休息。在上海和北京的宋慶齡故居中,同一些新的愛國革命歌曲放在一起的有她父親留下來的不少歌曲書,其中有《納什維爾第一衛理公會聖公會教堂青年讚美詩集》(1907年印製、上有「C.J.Soong,Shanghai」〔宋查理,上海〕的簽名)、《合唱及獨唱歌曲集》(福音傳教士文拉·桑基作)。其他的歌曲集可能是慶齡和她的姊妹的,各式各樣都有,包括「Is It True WhatThey Say About Dixie」(《他們說的關於迪克西的話是真的嗎?》)、「Everybody Loves Somebody」(《人人都有所愛的人》)。

  ①這些歌曲集為本書作者所親見。

  同這些美國事物並存的是中國經典教育,因為宋查理堅持要讓孩子們受一點這方面的教育。他請了一位家庭教師,就是原來曾為他自己補習中文的那位。

  很明顯,他雖然喜歡許多美國的東西,卻一點也不想把自己變成馬克諦耶主教所希望于他或他的子女們的那種「失去民族性」的中國人。

  但他同時也在子女們身上——如同曾在自己身上做過的那樣——培養起他所尊重的並認為為中國所必需的一些美國人的品德,如準時、說話直截了當、工作講求效率、尊重能力和品格而不是只重關係和等級。慶齡雖然比她這位感情奔放的父親要安靜得多,但她獲得了所有這些品德。她還從父親那裡學到了開朗的樂觀精神和幽默感。

  慶齡是她母親最疼愛的女兒。她對母愛的回報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珍視和學習母親的優秀品德——特別是把責任心置於自我之上。雖然慶齡以後在政治和宗教信仰上都同她的家庭決裂了,她母親的照片卻終她的一生一直掛在家裡。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留下遺囑,把她的骨灰葬在宋家墓園裡。她同倪家親戚從未斷過聯繫並一直關心他們。

  ①這一部分材料大多曾與倪家一位親戚核對,有的是他提供的。他年事已高,但對倪桂珍的記憶猶新。

  宋耀如決心要讓女兒們受教育並且還要送她們出國留學,這在當時的中國家庭中是罕見的。這是他主張進步的另一實例:他把女兒們作為智力上完全與男子平等的家庭成員來對待。在這件事情上,他的夫人倪桂珍同他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家庭背景,很可能就不會有後來形成的、在歷史上出現的宋慶齡、孫中山夫人。

  ①尼姆·韋爾斯手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