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孫犁傳 | 上頁 下頁 |
二四 |
|
呂正操曾任張學良的副官、秘書,西安事變後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次北上抗日,就是貫徹了北方局「留在敵後找地方黨,開展抗日遊擊戰爭」的指示。事變的發展完全證實了北方局的預想:冀中抗日根據地很快建立起來了。 關於這段歷史,《風雲初記》作了極其真實的描述:這些日子,冀中平原的形勢,緊張起來。日本人順利的爬過黃河以後,感覺到有一種力量,在它的腳踝上,狠狠插上一刀,並且割向它的心腹。起先,它沒把呂正操這個名字放在眼裡。這個年輕的團長,在整個國民黨軍隊潰退南逃的時候,在大清河岸,抗命反擊了日本帝國主義。這場挺身反抗的戰爭,掃除了在軍民之間廣泛流行的恐日情緒。部隊損失了一半,青年將領並沒有失望,他和地方上共產黨組織的武裝結合起來,在平原上堅定的站住,建立了一個光榮的根據地。當日本人明瞭呂正操竟是一個共產黨的時候,才深深恐慌起來,它佈置向冀中平原進攻,沿平漢線增加了部署,在北線,進佔了河間,威脅著高陽。 ……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華北人民就感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威脅。現在,威脅已經變成現實,變成了慘無人道的燒殺搶掠。在強敵壓境之際,人民一度苦於沒有党的領導;現在有了党的領導,他們蓄之已久的抗日熱情,便火山一樣地爆發了。 這是他們進行的一場最自覺的戰爭:「當時,一個老太太喂著一隻心愛的母雞,她就會想到:如果兒子不去打仗,不只她自己活不成,她手裡的這只母雞也活不成。一個小男孩放牧著一隻小山羊,他也會想到:如果父親不去打仗,不只他自己不能活,他牽著的這只小山羊也不能活。」認真說,在冀中平原,就是雞,也學會了和侵略者作鬥爭。孫犁描寫過這樣一隻雞:由於敵人的不斷騷擾,它已經習慣在樹上睡覺、棲息。有一天,一個日本兵發現了它,便舉槍瞄準。雞見狀哇的一聲飛起來,跳牆過院,直飛村外。日本兵緊追不捨,見雞鑽進一個大葦垛……這一次,他們在葦垛裡遇到一個藏在那裡的女孩子,挨了手榴彈。最後,侵略者用機槍歸射葦垛,引起漫天大火。結果,不但女孩子(還有她的兩個女伴)穿過葦垛向澱裡安全轉移,那雞也從垛裡鑽出來,逃向茫茫的葦海了。 總之,平原的動盪導致了一次火山爆發、一次真正的人民戰爭: 1937年冬季,冀中平原是大風起兮,人民是揭竿而起。農民的愛國家、愛民族的觀念,是非常強烈的。在敵人鐵蹄壓境的時候,他們迫切要求執干戈以衛社稷…… 孫犁也在這個大時代的推動下,走向了抗日戰場。 本來,當國民黨政權南逃之際,孫犁也每天站在村北的大堤上,望著茫茫的河水和逃難的人流,以及「國軍」的散兵游勇,感慨不已。「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東北是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出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他的眼前是滹沱河水,其中也流著逃難人群的血和淚;但是,難道這半壁河山,就這樣丟去了嗎? 他剪去長髮,農民打扮,也想南下;但苦無路費和去處。這時,從同口捎回來的服裝,寄放在安國父親所在的店鋪裡,被亂兵搶去,更增加了他的煩惱——不是為那幾件衣服,是為破碎的國土和混亂的世界。 報國的時候終於來了。1937年冬季,他接到侯士珍一封信,是由安平縣抗日政府轉來的。這時,侯士珍公開了他的共產黨員的身分,他在同口、馮村一帶,和孟慶山組織抗日遊擊隊,後稱河北遊擊軍。孟慶山是蠡縣人,1931年參加過寧都暴動,經過長征到達延安,「七七」事變時,他正在抗大學習,受黨中央派遣,回冀中開展敵後抗日工作,是冀中抗戰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風雲初記》裡對他做了細緻、生動的描繪。 河北遊擊軍成立以後,孟慶山任司令員,侯士珍是政治部主任。侯士珍的信,邀請孫犁到滹沱河北岸的肅寧看看,那裡駐有抗日軍隊。孫犁于次日即整裝——那不過是穿上一件灰色棉袍——赴安平縣城,家裡不放心,令堂弟陪去。在縣城,見到縣政指導員李子壽,轉達司令部電話:讓隨楊隊長隊伍前去。這是新收編的一支隊伍,楊隊長土匪出身,隊伍也不整飭,長袍、袖手、無槍者很多,一路上散漫無章,安平距肅甯只有七十華里,孫犁騎馬,至晚才到。司令部有令:楊的隊伍暫住城外。孫犁隻身進城,至城門被崗兵用刺刀格拒,這種戰時情景,給了他一種異樣的感覺。經聯繫,先見到政治部宣傳科的劉科長,很晚才見到他的老同學侯士珍。 肅寧城內大街,燈火明亮,人行如織;抗日隊伍歌聲四起,威武雄壯;飯鋪酒館也都家家客滿,鍋勺相擊、借酒行令之聲,不絕於耳。顯然,在這個有抗日戰士駐防的縣城內,人們獲得了一種安全感;他們盡情而大方地享受著這種安全感,雖然人人都明白,一場更殘酷的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了。 侯士珍同愛人帶著孩子茜茜,住在一家地主的很深的宅院裡,身邊放著上好了子彈的盒子槍。第二天,他對孫犁說:「這裡太亂,你不習慣。」他便托呂正操的閻參謀長,帶孫犁乘卡車去安國縣。那天風大,他又取來一件舊羊皮軍大衣,送給孫犁路上禦寒。到了安國,又見到閻素、陳喬、李之璉等過去的同學、同事,他們都在呂正操的政治部工作,有的還住在孫犁父親所在的店鋪裡。朋友們見面,自然很高興。不安的倒是孫犁的父親,他看見兒子披了一件軍大衣,還以為他投了八路軍呢。 隨後,孫犁同父親回到東遼城,在人心惶惶中度過了一個春節。1938年初春,人民自衛軍司令部移駐安平縣黃城一帶,那裡正是孫犁的岳家。就在這時,「李之璉,陳喬到家來訪,並作動員」。這樣,孫犁就在這年春季正式參加了抗日工作。他仍然穿著那件灰色棉袍,頻繁地往返於東遼城和安平縣城之間,從事抗日宣傳方面的工作。 他首先在家裡編寫了《民族革命戰爭與戲劇》這本小書,由政治部作為文件油印發行。令人感興趣的是,在多年的歷史動亂中,居然保留了一個複製本,使人們得以親睹它的「戰時風采」: 前奏。 上篇:一、民族解放戰爭與藝術武器;二、戲劇的特殊性; 三、中國勞動民眾接近的戲劇;四、我們的口號。 下篇:一、怎樣組織劇團;二、怎樣產生劇本; 三、怎樣演出。 接著,他又選編了一本題名《海燕之歌》的詩集,收中外進步詩人的作品,在安平鉛印出版。因為當時人力、物力都很匱乏,主事者還受到剛上任的冀中區黨委書記黃敬的批評,以為這並非當務之急。不過,這本有著紫紅色封面的厚厚的詩集,連同因為印刷技術問題留在封面上的一個螺絲釘頭的花紋,畢竟給抗戰的文化工作壯了行色,留下了紀念。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