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孫犁傳 | 上頁 下頁
題記


  人生是一出長劇。這出劇或者輝煌壯麗,或者平淡無奇……總之,都和時代聲息相通,是時代長河裡翻起的大大小小的浪花,當然也都反映著時代的眉目、生活的哲理。所以,人生本身就構成了一部歷史,一部高深莫測的大書。在很多情況下,人們並不十分懂得這部書,這部書需要科學而形象的詮釋。做這件工作的,是各式各樣的作家,做為讀者的我們,需要經常從作家們筆下來認識這部大書,因為他們是「破譯」種種人生之謎的能手。沒有他們,生活的長河縱然照樣奔流,在讀者的心靈上,可就不免要減弱它的亮度和光彩了。

  感謝那些具有真知灼見和真才實學的作家們,他們向我們提供了那麼多古往今來的真實感人的人生圖畫,使我們從中領略到無窮無盡的人生真諦。真,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做到它也最難,因為在它身上經常落滿了各種灰塵。人生,各種各樣的人生,經過這些作家們的手筆,增加了透明度,變得不那麼晦澀難懂了。我們這些「芸芸眾生」,能夠從這些作家們的筆下認識人生,的確是一種幸運。但是,現在卻輪到我們來記敘和描述一位作家的人生了,這怎麼能夠讓人放心呢?一個平常人的一生,也可以構成一出即使平淡、也會充滿各種波瀾的長劇,那麼,一個作家呢?特別是像孫犁這樣一位在現代文壇上被公認為獨具風采的作家,我們將怎樣去表現他那獨特而意蘊豐厚的人生呢?這確實是一個難題。我們明白,在著手寫作這部傳記的整個過程裡,這個難題將始終伴隨著我們。我們自然希望能夠寫出一部忠實而有分量的作家傳記,無負于讀者,也無愧於作家本人;倘若力有不逮,我們則鄭重聲明:這不應該影響作家事實上的光輝,這只是因為我們力不從心而已。

  閑言少敘。既然是「劇」,總要開場。現在,就讓我們借用孫犁同志1984年寫的一首短詩,來揭開這出長劇的序幕吧:

  嬰兒的眼睛是清澈的
  青年人的眼睛是熱烈的
  中年人的眼睛是惶惑的
  老年人的眼睛是呆滯的
  世界反映到嬰兒的眼裡
  是完全客觀的
  完全真實的
  因為嬰兒對它沒有判斷
  等到有了判斷
  世界在人的眼裡
  就不是完全客觀
  也就不是完全真實的了
  因此就有了感情的反射
  熱烈、惶惑,或是呆滯
  熱情地追求過了
  有了失敗的痛苦
  再追求
  再痛苦
  因此有了惶惑
  及至老年
  已是無可奈何
  他沒有勇氣
  也沒有力量
  於是他的眼睛
  表現了呆滯
  這是人生的過程
  但不是世界的過程
  世界的過程
  仍像在嬰兒眼裡一樣
  在客觀的運動
  孔夫子說了一遍
  老子和莊周又說了一遍
  蘇格拉底說了一遍
  黑格爾又說了一遍
  世界仍然按照它的意志運行
  人的眼睛
  仍然按照年齡和經歷
  變化著它的神情

  對於這首像「謎」一樣的詩,人們會有不同的認識。例如,孫犁在延安窯洞居住時的鄰居公木,在讀了這首詩以後,就以同樣的標題,唱和了一首(詩人在篇末說明:「1984年7月28日讀孫犁兄《眼睛》,心血來潮,率然命筆……」),其中頗多「反其意而用之」的味道,——或者說是進行了新的補充吧:「世界反映到嬰兒的眼睛裡/大不過媽媽的奶頭/日影恍恍月色溶溶風絲細細/吹不皺一池清水」,「清澈不是從無欲中來/熱烈嚴峻睿智都基於實踐/人的過程儘管只是一瞬間/但它必然和世界的過程同步」,「假如世界只在嬰兒的眼睛中/做著純客觀自在的運動/可能人類還與古猿晰蜴同居/攀援跳躍在原始森林裡」……解詩最難。詩人看世界不同,多是由於各自的生活道路不同、藝術體驗不同。因此,我們覺得,對於詩(其它形式的文學作品也一樣),最好的闡釋辦法不是進行字面上的索解,而是將之還原為生活——一切詩都是從那裡產生的。所以,現在就讓我們回到孫犁的童年,並從那裡開始,循著他的腳印探索、前進吧。對於他這首包含著許多人生信息和藝術體驗的詩,讀者將會得到各人認為滿意的答案(因為詩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答案),說不定還會有些別的收穫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